一种线束打结机构及打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9601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束打结机构及打结方法。该线束打结机构中,打结组件包括旋转驱动件、弹性件、第一勾爪、第二勾爪、支撑件以及设有通孔的凸轮,支撑件安装在移动组件的输出端,旋转驱动件和凸轮均安装在支撑件上,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穿过通孔连接第一勾爪;第二勾爪转动安装在第一勾爪上,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勾爪和第二勾爪;第二勾爪上设有与凸轮抵接的转动体;旋转驱动件用于带动第一勾爪转动,第一勾爪带动第二勾爪上的转动体沿凸轮转动,凸轮与转动体的配合带动第一勾爪和第二勾爪张合。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该线束打结机构可以实现线束自动打结的功能,降低了线束的制造成本。降低了线束的制造成本。降低了线束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打结机构及打结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自动化
,特别是涉及一种线束打结机构及打结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医疗器械领域,一些医疗设备具有较长的线束与主机通信连接,线束的端头套接有护套,为了避免护套脱离线束,通产需要在线束的一端打结处理,打结后的线束将不能穿过护套的内孔,从而保证了护套套接在线束上的稳定性。
[0003]现有技术中,通产是由人工对线束进行打结处理,其不满足自动化的要求,且提高了线束的制造成本,降低了线束的制造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对线束进行打结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线束打结机构及打结方法。
[0005]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束打结机构,包括移动组件和打结组件,所述打结组件包括旋转驱动件、弹性件、第一勾爪、第二勾爪、支撑件以及设有通孔的凸轮,所述支撑件安装在所述移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旋转驱动件和所述凸轮均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穿过所述通孔连接所述第一勾爪;
[0006]所述第二勾爪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勾爪上,所述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勾爪和所述第二勾爪;所述第二勾爪上设有与所述凸轮抵接的转动体;
[0007]所述旋转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勾爪转动,所述第一勾爪带动所述第二勾爪上的所述转动体沿所述凸轮转动,所述凸轮与所述转动体的配合带动第一勾爪和所述第二勾爪张合。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勾爪上设有夹持凹槽,所述第二勾爪穿过所述夹持凹槽并与所述夹持凹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0009]所述第二勾爪远离所述转动体的一端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夹持凹槽中并用于将待打结线束夹持在所述第一勾爪和所述第二勾爪之间。
[0010]可选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Z向驱动组件、X向驱动组件以及Y向驱动组件;所述X向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Y向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Z向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X向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支撑件安装在所述Z向驱动组件的输出端。
[0011]可选地,所述凸轮为设有所述通孔的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外壁上设有凸轮凹槽,所述转动体与所述凸轮凹槽的内壁抵接。
[0012]可选地,所述线束打结机构还包括拉伸组件,所述拉伸组件包括拉伸驱动件、第一夹持驱动件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夹持驱动件输出端的第一夹爪,所述拉伸驱动件安装在所述拉伸驱动件的输出端;
[0013]所述第一夹持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爪夹持待打结线束,所述拉伸驱动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夹持驱动件和所述第一夹爪拉长待打结线束。
[0014]可选地,所述拉伸组件还包括顶升驱动件和导向件,所述顶升驱动件安装在所述拉伸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导向件和所述夹持驱动件均安装在所述顶升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导向件上设有供待打结线束穿过的导向槽。
[0015]可选地,所述线束打结机构还包括载具,所述载具上设有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所述第一夹持槽和所述第二夹持槽分别夹持待打结线束的相对两端。
[0016]可选地,所述线束打结机构还包括拔线组件,所述拔线组件包括拔线驱动件、第二夹持驱动件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夹持驱动件输出端的第二夹爪,所述拔线驱动件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驱动件;所述第二夹持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爪夹持待打结线束的一端,所述拔线驱动件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夹持驱动件和所述第二夹爪带动待打结线束的一端从所述第一夹持槽中拔出。
[001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旋转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一勾爪转动的过程中,由于所述弹性件拉紧在所述第一勾爪和所述第二勾爪之间,且所述弹性件可以保持所述第二勾爪的转动体始终与所述凸轮接触;在所述第一勾爪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勾爪上的转动体沿所述凸轮转动,从而可以控制所述第二勾爪从所述第一勾爪上张开,或者所述第二勾爪闭合在所述第一勾爪上,也即,所述转动体沿所述凸轮转动,可以控制所述第一勾爪和所述第二勾爪之间的张合。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线束打结机构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0018]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线束打结机构的打结方法,包括:
[0019]所述扭转驱动件通过所述第一勾爪带动待打结线束的第一预设部位扭转并形成打结圈;
[0020]所述移动组件带动伸入所述打结圈的所述第一勾爪和所述第二勾爪朝向所述待打结线束的自由端移动后,,所述旋转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一勾爪转动,所述第二勾爪上的所述转动体沿所述凸轮转动,直至所述第一勾爪和所述第二勾爪夹持待打结线束的第二预设部位;
[0021]所述移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勾爪和所述第二勾爪夹持的待打结线束的自由端穿过所述打结圈;
[0022]所述移动组件通过所述打结组件带动待打结线束的自由端移动以收拢所述打结圈,直至所述打结圈在待打结线束上形成线结。
[0023]可选地,所述打结圈在待打结线束上形成线结之后,还包括:
[0024]所述旋转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一勾爪转动,所述第二勾爪的转动体沿所述凸轮转动,直至所述第一勾爪和所述第二勾爪松开待打结线束。
[002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旋转驱动件不仅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勾爪带动待打结线束的并形成打结圈,还可以通过凸轮与转动体的配合带动第一勾爪和第二勾爪闭合并夹持待打结线束,所述移动驱动件通过所述打结组件带动待打结线束的自由端穿过打结圈并形成线接,从而该线束打结机构可以实现线束自动打结的功能,降低了线束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打结机构的打结组件和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打结机构的打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打结机构的打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打结机构的拉伸组件和拔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打结方法的示意图。
[0032]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33]1、移动组件;11、Z向驱动组件;12、X向驱动组件;13、Y向驱动组件;2、打结组件;21、旋转驱动件;22、弹性件;23、第一勾爪;231、夹持凹槽;24、第二勾爪;241、转动体;242、插接部;25、支撑件;26、凸轮;261、圆柱体;2611、凸轮凹槽;3、拉伸组件;31、拉伸驱动件;32、第一夹持驱动件;33、第一夹爪;34、顶升驱动件;35、导向件;4、载具;5、拔线组件;51、拔线驱动件;52、第二夹持驱动件;53、第二夹爪;100、待打结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5]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打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组件和打结组件,所述打结组件包括旋转驱动件、弹性件、第一勾爪、第二勾爪、支撑件以及设有通孔的凸轮,所述支撑件安装在所述移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旋转驱动件和所述凸轮均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穿过所述通孔连接所述第一勾爪;所述第二勾爪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勾爪上,所述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勾爪和所述第二勾爪;所述第二勾爪上设有与所述凸轮抵接的转动体;所述旋转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勾爪转动,所述第一勾爪带动所述第二勾爪上的所述转动体沿所述凸轮转动,所述凸轮与所述转动体的配合带动第一勾爪和所述第二勾爪张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打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勾爪上设有夹持凹槽,所述第二勾爪穿过所述夹持凹槽并与所述夹持凹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勾爪远离所述转动体的一端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夹持凹槽中并用于将待打结线束夹持在所述第一勾爪和所述第二勾爪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打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Z向驱动组件、X向驱动组件以及Y向驱动组件;所述X向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Y向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Z向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X向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支撑件安装在所述Z向驱动组件的输出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打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为设有所述通孔的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外壁上设有凸轮凹槽,所述转动体与所述凸轮凹槽的内壁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打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打结机构还包括拉伸组件,所述拉伸组件包括拉伸驱动件、第一夹持驱动件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夹持驱动件输出端的第一夹爪,所述拉伸驱动件安装在所述拉伸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夹持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爪夹持待打结线束,所述拉伸驱动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夹持驱动件和所述第一夹爪拉长待打结线束。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延林范彦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鸿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