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模具顶杆研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7261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模具顶杆研死结构,包括:固定板,其上方设置有模具衬模;固定板的中部设置有多个顶杆本体,模具衬模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套管组件;套管组件包含套管本体、顶杆孔和管座,顶杆孔开设于套管本体的中部,管座固定于套管本体的底部,套管本体与模具衬模的底部固定穿插连接,顶杆孔顶部开设有集铝槽,顶杆本体与顶杆孔的内腔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管套组件和集铝槽相配合的设置方式,通过套管本体顶部顶杆孔内腔开设集铝槽结构的方式,能够将铝渣带到集铝槽内部,避免发生顶杆研死,保证产品正常生产,且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了停台时间。而降低了停台时间。而降低了停台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模具顶杆研死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制造行业的压铸模具顶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模具顶杆研死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在对铝制品压铸成型时,模具顶杆顶出过程中,由于动模芯与顶杆固定板的孔,在制造时会产生同轴度、垂直度、位置度等误差,且顶杆和顶杆套之间存在间隙,使其顶杆能稳定在顶杆套的内腔进行滑动。
[0003]在顶杆对模芯内模具进行顶出过程中,模芯内或模具外壁的铝渣容易进入顶杆套管里面,引起顶杆与顶杆套管内壁的摩擦力增加,致使顶杆的滑动受限,同时易发生顶杆研死、折料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模具顶杆研死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模具顶杆研死结构,包括:
[0006]固定板,其上方设置有模具衬模;
[0007]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置有多个顶杆本体,所述模具衬模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套管组件;
[0008]所述套管组件包含套管本体、顶杆孔和管座,所述顶杆孔开设于套管本体的中部,所述管座固定于套管本体的底部,所述套管本体与模具衬模的底部固定穿插连接,所述顶杆孔顶部开设有集铝槽,所述顶杆本体与顶杆孔的内腔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管座嵌设于模具衬模的底部,所述顶杆本体与管座的中部滑动穿插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通过螺杆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模具衬模的外壁设置有模具定模。
[0011]优选的,所述顶杆孔和顶杆本体外壁之间的空隙为0.01

0.015mm,所述顶杆孔内壁粗糙度在在Ra0.5pm以下。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顶杆本体的底部套设于固定孔的内腔。
[0013]优选的,所述顶杆本体底部外壁与固定孔的内壁空隙为0.5

0.8mm,所述顶杆本体外壁粗糙度在Ra0.2pm以下。
[0014]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5](1)本技术利用管套组件和集铝槽相配合的设置方式,通过套管本体顶部顶杆孔内腔开设集铝槽结构的方式,能够将铝渣带到集铝槽内部,避免发生顶杆研死,保证产
品正常生产,且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了停台时间;
[0016](2)本技术利用顶杆本体、顶杆孔和固定孔相配合的设置方式,通过顶杆本体与顶杆孔内粗糙度的降低,便于降低顶杆本体与顶杆孔内壁的摩擦力,降低顶杆本体的滑动磨损现象,通过固定孔的设置,及固定孔与顶杆本体底部空隙的精度控制,使其顶杆本体顶部发生铝渣堵塞现象时,顶杆本体具备一定的摆动空间,便于使铝渣能从顶部下降至集铝槽的内腔或冲顶杆孔的内腔掉落,提高顶杆结构使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顶杆本体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套管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固定板;2、顶杆本体;3、模具衬模;4、套管组件;41、套管本体;42、顶杆孔;43、管座;5、集铝槽;6、盖板;7、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防止模具顶杆研死结构,包括:
[0023]固定板1,其上方设置有模具衬模3,模具衬模3的外壁设置有模具定模,模具定模为现有的结构,且与现有的模具动模等配合使用,使其模具定模和模具动模之间形成模腔,即模腔设置于模具衬模3的顶部,便于产品的压铸成型,固定板1的中部设置有多个顶杆本体2,通过顶杆本体2,便于对模具衬模3的顶部的产品进行顶动出料;
[0024]模具衬模3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套管组件4,套管组件4包含套管本体41、顶杆孔42和管座43,套管本体41为圆型管柱结构,顶杆孔42开设于套管本体41的中部,套管本体41与模具衬模3的底部固定穿插连接,顶杆孔42顶部开设有集铝槽5,顶杆本体2与顶杆孔42的内腔滑动连接,顶杆孔42和顶杆本体2外壁之间的空隙为0.01

0.015mm,通过顶杆孔42与顶杆本体2之间空隙间距的精准设置,便于对顶杆本体2的滑动进行位置限定,且降低模具衬模3顶部浇筑液等的泄露,降低成型后大颗粒铝渣的掉落,使其降低铝渣对顶杆本体2造成的滑动影响,降低顶杆本体2发生研死现象;
[0025]管座43固定于套管本体41的底部,管座43嵌设于模具衬模3的底部,顶杆本体2与管座43的中部滑动穿插连接,通过管座43的设置,便于提高套管本体41位置的稳定性;
[0026]固定板1的底部通过螺杆固定连接有盖板6,盖板6与模具结构相配合,盖板6的底部设置有复位伸缩杆,复位伸缩杆的底部设置有液压缸,通过液压缸的驱动,便于复位伸缩杆的移动,使其能带动盖板6进行移动,便于多个顶杆本体2能稳定移动,固定板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固定孔7,顶杆本体2的底部套设于固定孔7的内腔,通过固定板1和盖板6的固定,使其多个顶杆本体2能稳定固定于固定板1和盖板6之间,顶杆本体2底部外壁与固定孔7的
内壁空隙为0.5

0.8mm,通过空隙的设置,便于顶杆本体2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活动,使其顶杆本体2能在顶杆孔42的内腔进行移动程度的活动,便于铝渣能从顶杆孔42带到集铝槽5的内腔或冲顶杆孔42的内腔掉落,提高模具顶杆活动的稳定性;
[0027]顶杆孔42内壁粗糙度在在Ra0.5pm以下,顶杆本体2外壁粗糙度在Ra0.2pm以下,通过顶杆本体2与顶杆孔42内粗糙度的降低,便于降低顶杆本体2与顶杆孔42内壁的摩擦力,降低顶杆本体2的滑动磨损现象。
[0028]本技术工作原理:
[0029]使用时,模具衬模3设置在模具定模的内腔,将顶杆本体2卡接在固定孔7的内腔,将固定板1与盖板6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将套管组件4固定穿插在模具衬模3的底部,便于顶杆本体2能稳定顶杆孔42的内腔进行滑动,在需要对模具定模模芯内的产品进行顶动时,通过盖板6底部连接的液压缸的启动,使其复位伸缩杆能带动盖板6滑动,使其盖板6上的顶杆本体2的顶部能稳定对模芯内的产品进行顶动,使其模具内产品能被顶出模芯内腔,提高模具出料的便捷性,同时在铝渣屑从顶杆孔42和顶杆本体2之间掉落时,通过顶杆孔42和顶杆本体2外壁的光滑性,降低铝渣屑在顶杆孔42顶部的堆积,同时便于因顶杆本体2的活动,使其能够将铝渣带到集铝槽5内部,降低铝渣卡设在顶杆本体2和顶杆孔42之间,避免发生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模具顶杆研死结构,包括:固定板(1),其上方设置有模具衬模(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中部设置有多个顶杆本体(2),所述模具衬模(3)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套管组件(4);所述套管组件(4)包含套管本体(41)、顶杆孔(42)和管座(43),所述顶杆孔(42)开设于套管本体(41)的中部,所述管座(43)固定于套管本体(41)的底部,所述套管本体(41)与模具衬模(3)的底部固定穿插连接,所述顶杆孔(42)顶部开设有集铝槽(5),所述顶杆本体(2)与顶杆孔(42)的内腔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模具顶杆研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座(43)嵌设于模具衬模(3)的底部,所述顶杆本体(2)与管座(43)的中部滑动穿插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模具顶杆研死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太宝李鹏昊陈涛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焦点联合压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