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用移动及时止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5203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用移动及时止停装置,限位机构包括衬板、气囊、挡板、导轨、弯杆,衬板滑动于安装板凹槽的内侧,气囊处于安装板凹槽的内部,挡板处于气囊的侧面,导轨安装于安装板凹槽的内部,弯杆滑动贯穿于导轨的外侧,安装板凹槽的两侧开设有轨道,衬板的两侧于凹槽内部呈垂直滑动,衬板与气囊呈垂直滑动挤压,弯杆的另一端能够挤压至衬板的侧面,由于衬板无法于安装板的内侧呈水平滑动,因此衬板能够带动安装板朝电梯底坑内壁滑动,从而当制动器整体向下倾斜或晃动时,能够利用制动器的向下挤压增加安装板侧面与电梯底坑内壁的贴合紧密性,避免制动器于电梯底坑内壁进一步松动的情况。情况。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用移动及时止停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升降机
,尤其涉及一种电梯用移动及时止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梯用止停装置通常安装于电梯底坑的底坑平面或者底坑井道壁上,止停装置是通电时产生双向电磁推力,使刹车机构与电机旋转部分脱离,断电时电磁力消失,在外加制动弹簧压力的作用下,形成失电制动的摩擦式制动器,针对于止停装置的技术启示;对于止停装置的研究发现了以下问题:止停装置通常通过螺栓安装于电梯底坑内壁,且止停装置处于电梯轿厢的下端,当电梯轿厢停止时,电梯轿厢的下端对止停装置的上端形成向下重量,随着电梯轿厢的长时间挤压,止停装置靠近电梯底坑内壁的螺栓易松动,导致止停装置易出现晃动的情况,从而导致止停装置与电梯底坑之间的安装机构,无法在止停装置向下晃动时避免进一步松动的情况;目前,现有技术中的CN201880088611.2一种电梯的紧急停止装置,公开了停止装置,该专利技术供摩擦件插入而结合;以及固定部,其分别设置于摩擦件和被插入部,当摩擦件被插入到被插入部时,固定部使摩擦件与被插入部彼此嵌合而能够保持,固定部中的一方形成有向顺纹方向或逆纹方向倾斜的突起,固定部中的另一方形成有能够钩挂于突起的卡合部;本专利技术主要能够解决无法在止停装置向下晃动时避免进一步松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用移动及时止停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描述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梯用移动及时止停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达成:一种电梯用移动及时止停装置,包括制动器,该制动器的内部贯穿有导管,所述制动器的背面设有安装机构,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板、螺栓和贯穿板,安装板处于制动器的背面,螺栓贯穿于安装板的四角,贯穿板处于安装板的内部。
[0005]进一步的,所述制动器通过电源线与电源回路连接,制动器与电梯的传动组件连接,传动组件包括缆绳和电机,缆绳贯穿导管的内部,导管贯穿制动器的侧面。
[0006]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的背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部设有限位机构,贯穿板处于凹槽内部的上端,安装板通过螺栓安装于电梯底坑内壁。
[0007]进一步的,所述贯穿板贯穿于安装板内部的上端,安装板向下滑动时,贯穿板同步向下滑动。
[0008]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衬板、气囊、挡板、导轨、弯杆,衬板滑动于安装板凹槽的内侧,气囊处于安装板凹槽的内部,挡板处于气囊的侧面,导轨安装于安装板凹槽的内部,弯杆滑动贯穿于导轨的外侧。
[000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凹槽的两侧开设有轨道,衬板的两侧于凹槽内部呈垂直滑动,衬板与气囊呈垂直滑动挤压。
[0010]进一步的,所述挡板和气囊均与衬板呈垂直对应,气囊呈半圆环状,半圆环呈180
°
,挡板与电梯底坑内壁贴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弯杆的一端与气囊的侧面连接,而弯杆的另一端与衬板的侧面连接,导轨内部呈中空状,弯杆呈半圆环状,半圆环角度为180
°

[001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卡块和斜板,卡块处于弯杆的两侧,斜板处于导轨内壁的两侧。
[0013]进一步的,所述卡块和斜板均呈三角状,斜板靠近导轨内壁的其中一个角呈90
°
,斜板每两个呈一组,斜板设有多组,斜板靠近卡块的一侧呈倾斜状,斜板为橡胶材质。
[0014]进一步的,所述导管内壁的两侧铰接有旋转球体,所述旋转球体的侧面摆动有摆臂,所述摆臂靠近导管内壁的一侧依次摆动有轴臂和滑块。
[0015]进一步的,所述摆臂通过旋转球体呈90
°
,缆绳贯穿导管的内部,摆臂的侧面与缆绳外侧贴合,旋转球体和摆臂配套设有多组。
[0016]进一步的,所述导管靠近滑块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滑槽呈竖向排布,滑块重量为200

400g,滑块于滑槽内部呈垂直滑动,轴臂呈倾斜25

45
°

[0017]有益效果:1.制动器对电梯轿厢形成制动时,电梯轿厢对制动器的侧面形成向下重量,此时制动器向下重量较大,当制动器因电梯轿厢重量向下倾斜时,制动器内部的贯穿板同步向下,此时制动器凹槽内侧轨道与衬板呈垂直滑动,而衬板整体处于静止状态;2.贯穿板向下挤压至气囊的上端,通过气囊侧面设有挡板,挡板与电梯底坑内壁贴合,气囊整体变形时,气囊无法朝挡板的侧面变形,此时气囊朝弯杆的一侧变形;3.利用弯杆呈半圆环状,半圆环角度为180
°
,气囊朝弯杆的一侧变形时,弯杆于导轨的内侧滑动贯穿,弯杆的另一端能够挤压至衬板的侧面,由于衬板无法于安装板的内侧呈水平滑动,因此衬板能够带动安装板朝电梯底坑内壁滑动,从而当制动器整体向下倾斜或晃动时,能够利用制动器的向下挤压增加安装板侧面与电梯底坑内壁的贴合紧密性,避免制动器于电梯底坑内壁进一步松动的情况;4.斜板靠近卡块的一侧呈倾斜状,当弯杆于导轨内部滑动时,方便卡块于斜板的一侧滑动,利用斜板每两个呈一组,斜板设有多组,同时斜板靠近导轨内壁的其中一个角呈90
°
,能够通过斜板的下端对卡块形成限位,避免卡块重新回位,从而能够避免弯杆朝衬板的一侧挤压时,弯杆重新向上回位的情况;5.缆绳贯穿导管的内部,摆臂的侧面与缆绳外侧贴合,电梯运行时,缆绳快速滑动贯穿导管的内部,此时缆绳对摆臂的侧面形成滑动挤压,摆臂通过旋转球体呈向下摆动,而摆臂通过轴臂带动滑块于滑槽内部向上滑动;6.当电梯轿厢停止运行时,缆绳处于静止状态,缆绳无法对摆臂的一侧形成挤压,利用滑块重量为200

400g,滑块重量大于轴臂、旋转球体和摆臂整体重量,滑块此时能够于滑槽内部向下滑动,滑块通过轴臂带动摆臂向上摆动,摆臂能够通过旋转球体向上摆动,摆臂对缆绳的外侧形成挤压,通过导管内壁设有多组,因此利用摆臂能够对缆绳的外侧形成限位。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制动器背面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衬板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气囊变形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导轨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导管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7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6]图1

8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

制动器,101

导管,102

安装板,103

螺栓,104

贯穿板,2

衬板,201

气囊,202

挡板,3

导轨,301

弯杆,302

卡块,303

斜板,4

旋转球体,40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用移动及时止停装置,包括制动器(1),其特征在于:该制动器(1)的内部贯穿有导管(101),所述制动器(1)的背面设有安装机构,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板(102)、螺栓(103)和贯穿板(104),安装板(102)处于制动器(1)的背面,螺栓(103)贯穿于安装板(102)的四角,贯穿板(104)处于安装板(102)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移动及时止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1)通过电源线与电源回路连接,制动器(1)与电梯的传动组件连接,传动组件包括缆绳和电机,缆绳贯穿导管(101)的内部,导管(101)贯穿制动器(1)的侧面;安装板(102),安装板(102)的背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部设有限位机构,贯穿板(104)处于凹槽内部的上端,安装板(102)通过螺栓(103)安装于电梯底坑内壁;贯穿板(104),贯穿板(104)贯穿于安装板(102)内部的上端,安装板(102)向下滑动时,贯穿板(104)同步向下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用移动及时止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衬板(2)、气囊(201)、挡板(202)、导轨(3)、弯杆(301),衬板(2)滑动于安装板(102)凹槽的内侧,气囊(201)处于安装板(102)凹槽的内部,挡板(202)处于气囊(201)的侧面,导轨(3)安装于安装板(102)凹槽的内部,弯杆(301)滑动贯穿于导轨(3)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用移动及时止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02)凹槽的两侧开设有轨道,衬板(2)的两侧于凹槽内部呈垂直滑动,衬板(2)与气囊(201)呈垂直滑动挤压;气囊(201)和挡板(202),挡板(202)和气囊(201)均与衬板(2)呈垂直对应,气囊(201)呈半圆环状,半圆环呈180
°
,挡板(202)与电梯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超辉王要辉曾胜治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亚富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