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梯控制用电梯箱连接稳定机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电梯控制用电梯箱连接稳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0087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控制用电梯箱连接稳定机构,缓冲机构还包括波浪杆、衬板、摆臂和圆球,波浪杆镶嵌于顶板两侧的凹槽内部,衬板镶嵌于顶板凹槽内壁的两侧,圆球铰接于顶板凹槽内壁的两侧,摆臂摆动于圆球的一侧,波浪杆的上端与滑动架的下端连接,顶板向上滑动时,波浪杆整体于顶板的凹槽内部折叠,利用斜板呈向下倾斜45‑60°,并重力臂重量为10‑20kg,重力臂能够在向上摆动后,通过转球快速于斜板的上端向下摆动回位,此时重力臂能够向下挤压至推杆的上端,使得重力臂能够通过推杆辅助顶板以及轿厢向下回位,减少轿厢于连接架内侧的晃动幅度,从而能够避免轿厢内部人体踩踏导致轿厢晃动幅度过大的情况,增加轿厢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升降机,尤其涉及一种电梯控制用电梯箱连接稳定机构


技术介绍

1、电梯轿厢主要由钣金围起来,主要含人机界面、轿门和门机装置,电梯运行主要靠曳引机拖动轿厢和对重上下运动,曳引机通过电梯导轨辅助带动电梯上下运行,针对于电梯箱的技术启示;

2、对于电梯箱的研究发现了以下问题:

3、电梯箱通过曳引机以及钢丝绳上下牵引移动,当电梯箱内部搭乘人员踩踏时,电梯箱整体易产生晃动,进而导致电梯箱与牵引组件之间连接易松动,使得现有电梯箱在内部搭乘人员踩踏时,无法减轻上下晃动幅度,导致电梯箱在搭乘人员长时间进出踩踏过程中,电梯箱与牵引组件之间稳定性较差;

4、目前,现有技术中的cn201510604632.3一种箱式电梯的升降机构,公开了升降机构,该专利技术电梯的轿厢上设置的直线导向部与轨道构成的直线导向配合,避免由于轿厢的磨损与轨道存在的间隙,而使得轿厢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出现的晃动现象,进而消除电梯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安全故障,提高电梯实际的使用寿命,将直线导向部沿着轿厢的两侧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确保轿厢与轨道配合的稳定性;

5、本专利技术主要能够解决电梯箱在搭乘人员长时间进出踩踏过程中,电梯箱与牵引组件之间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控制用电梯箱连接稳定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描述问题。

2、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梯控制用电梯箱连接稳定机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达成:一种电梯控制用电梯箱连接稳定机构,包括轿厢,该轿厢的外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四角设有导轨支架,所述轿厢的顶部贯穿有贯穿板。

3、进一步的,所述轿厢为电梯轿厢,贯穿板靠近连接架的一端设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为轿厢与连接架上端的连接机构。

4、进一步的,所述电梯底坑内部设有与导轨支架配套导轨,导轨滑动贯穿于导轨支架的内侧,连接架通过导轨支架呈上下滑动。

5、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顶板、推杆、斜板、导轨、转球、重力臂和滑动架,顶板处于贯穿板的上端,推杆滑动于顶板的上端,斜板安装于连接架靠近贯穿板的下端,导轨处于斜板上端的一侧,转球铰接于斜板上端的两侧,重力臂摆动于转球的一侧,滑动架分布于斜板下端的两侧。

6、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的两侧开设有凹槽,滑动架的下端滑动延伸至凹槽的内部,推杆的上端呈倾斜45°,推杆远离顶板的一端于斜板的上端滑动。

7、进一步的,所述斜板与贯穿板呈垂直对应,斜板呈向下倾斜45-60°,斜板的上端开设有凹槽,转球、重力臂和导轨均处于凹槽内部。

8、进一步的,所述推杆的上端于导轨内部滑动,导轨处于斜板倾斜面的下端。

9、进一步的,所述重力臂与转球配套设置,重力臂与推杆的上端间隔2cm以下,重力臂重量为10-20kg,重力臂通过转球于斜板的上端呈倾斜摆动。

10、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架分布于顶板的两侧,顶板向上滑动时,滑动架处于静止状态。

11、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波浪杆、衬板、摆臂和圆球,波浪杆镶嵌于顶板两侧的凹槽内部,衬板镶嵌于顶板凹槽内壁的两侧,圆球铰接于顶板凹槽内壁的两侧,摆臂摆动于圆球的一侧。

12、进一步的,所述波浪杆的上端与滑动架的下端连接,顶板向上滑动时,波浪杆整体于顶板的凹槽内部折叠,此时波浪杆长度缩短,宽度增加,波浪杆和衬板均为橡胶材质。

13、进一步的,所述衬板呈向下倾斜25-45°,衬板的下端开设有滑槽,摆臂的上端于滑槽内部滑动,摆臂呈半圆环状,半圆环角度为180°,摆臂通过圆球于衬板的下端呈倾斜滑动,摆臂重量为500-800g。

14、进一步的,所述导轨支架的内部贯穿有圆筒,所述圆筒的内壁镶嵌有卡环,所述卡环靠近圆筒的一侧镶嵌有定位架。

15、进一步的,所述电梯底坑内部导轨贯穿于圆筒的内部,圆筒与导轨支架配套设置,卡环呈半圆环状,半圆环呈180°,定位架呈横向“v”状,定位架的一端与圆筒内壁连接,卡环和定位架材质与衬板相同。

16、有益效果:

17、1.推杆呈静止状态时,推杆处于斜板倾斜面的下端,轿厢整体晃动时,轿厢首先向上晃动,轿厢上端贯穿板带动顶板同步向上滑动,顶板滑动时推杆于斜板的上端呈向上滑动,且推杆的上端于导轨内部滑动,导轨能够对推杆的滑动方向进行限定;

18、2.重力臂与推杆的上端间隔2cm以下,推杆于斜板的上端向上滑动时,推杆能够快速挤压至重力臂的下端,此时重力臂由于推杆的挤压通过转球于斜板的上端呈倾斜摆动,利用斜板呈向下倾斜45-60°,并重力臂重量为10-20kg,重力臂能够在向上摆动后,通过转球快速于斜板的上端向下摆动回位,此时重力臂能够向下挤压至推杆的上端,使得重力臂能够通过推杆辅助顶板以及轿厢向下回位,减少轿厢于连接架内侧的晃动幅度,从而能够避免轿厢内部人体踩踏导致轿厢晃动幅度过大的情况,增加轿厢的稳定性;

19、3.顶板向上滑动时,波浪杆整体于顶板的凹槽内部折叠,此时波浪杆长度缩短,宽度增加,方便波浪杆挤压至衬板上端的一侧,衬板向下倾斜,此时衬板下端的摆臂通过圆球呈向上摆动,利用摆臂的重量,摆臂能够在向上摆动后快速向下回位摆动,摆臂向下回位后,能够辅助衬板向上变形回位,衬板能够对波浪杆的两侧形成回位挤压,从而能够减缓顶板滑动速度,进而能够减缓轿厢的滑动速度,避免轿厢晃动幅度较大,导致轿厢与连接架之间连接断裂的情况;

20、4.电梯底坑内部导轨与圆筒呈竖向滑动时,卡环和定位架处于静止状态,连接架整体呈左右晃动时,卡环挤压至电梯底坑内部导轨的外侧,此时卡环挤压至定位架的一侧,利用定位架的形状设置,能够辅助卡环回位,此时卡环能够对电梯底坑内部导轨外侧形成回位包裹,进而能够避免连接架以及轿厢整体呈左右晃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控制用电梯箱连接稳定机构,包括轿厢(1),其特征在于:该轿厢(1)的外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架(101),所述连接架(101)的四角设有导轨支架(102),所述轿厢(1)的顶部贯穿有贯穿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用电梯箱连接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1)为电梯轿厢,贯穿板(2)靠近连接架(101)的一端设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为轿厢(1)与连接架(101)上端的连接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控制用电梯箱连接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顶板(201)、推杆(202)、斜板(3)、导轨(301)、转球(302)、重力臂(303)和滑动架(304),顶板(201)处于贯穿板(2)的上端,推杆(202)滑动于顶板(201)的上端,斜板(3)安装于连接架(101)靠近贯穿板(2)的下端,导轨(301)处于斜板(3)上端的一侧,转球(302)铰接于斜板(3)上端的两侧,重力臂(303)摆动于转球(302)的一侧,滑动架(304)分布于斜板(3)下端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控制用电梯箱连接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01)的两侧开设有凹槽,滑动架(304)的下端滑动延伸至凹槽的内部,推杆(202)的上端呈倾斜45°,推杆(202)远离顶板(201)的一端于斜板(3)的上端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控制用电梯箱连接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3)与贯穿板(2)呈垂直对应,斜板(3)呈向下倾斜45-60°,斜板(3)的上端开设有凹槽,转球(302)、重力臂(303)和导轨(301)均处于凹槽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控制用电梯箱连接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202)的上端于导轨(301)内部滑动,导轨(301)处于斜板(3)倾斜面的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控制用电梯箱连接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波浪杆(4)、衬板(401)、摆臂(402)和圆球(403),波浪杆(4)镶嵌于顶板(201)两侧的凹槽内部,衬板(401)镶嵌于顶板(201)凹槽内壁的两侧,圆球(403)铰接于顶板(201)凹槽内壁的两侧,摆臂(402)摆动于圆球(403)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控制用电梯箱连接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杆(4)的上端与滑动架(304)的下端连接,顶板(201)向上滑动时,波浪杆(4)整体于顶板(201)的凹槽内部折叠,此时波浪杆(4)长度缩短,宽度增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用电梯箱连接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支架(102)的内部贯穿有圆筒(5),所述圆筒(5)的内壁镶嵌有卡环(501),所述卡环(501)靠近圆筒(5)的一侧镶嵌有定位架(50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控制用电梯箱连接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控制用电梯箱连接稳定机构,包括轿厢(1),其特征在于:该轿厢(1)的外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架(101),所述连接架(101)的四角设有导轨支架(102),所述轿厢(1)的顶部贯穿有贯穿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用电梯箱连接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1)为电梯轿厢,贯穿板(2)靠近连接架(101)的一端设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为轿厢(1)与连接架(101)上端的连接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控制用电梯箱连接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顶板(201)、推杆(202)、斜板(3)、导轨(301)、转球(302)、重力臂(303)和滑动架(304),顶板(201)处于贯穿板(2)的上端,推杆(202)滑动于顶板(201)的上端,斜板(3)安装于连接架(101)靠近贯穿板(2)的下端,导轨(301)处于斜板(3)上端的一侧,转球(302)铰接于斜板(3)上端的两侧,重力臂(303)摆动于转球(302)的一侧,滑动架(304)分布于斜板(3)下端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控制用电梯箱连接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01)的两侧开设有凹槽,滑动架(304)的下端滑动延伸至凹槽的内部,推杆(202)的上端呈倾斜45°,推杆(202)远离顶板(201)的一端于斜板(3)的上端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控制用电梯箱连接稳定机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银辉徐孝泉杨六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亚富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