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后脚蹬折叠耐久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365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脚蹬折叠耐久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底板上设置有气缸安装座和脚蹬安装座,气缸安装座上设置有水平布置的气缸,摩托车后脚蹬安装在脚蹬安装座上,气缸的活塞杆前端连接有活动块,底板上通过支座设置有水平布置的导向套,活动块滑动设置于导向套中,导向套的端部铰接有摆杆,活动块与摆杆之间铰接连接设置有连杆,摆杆中部的转动轴与摩托车后脚蹬的转动轴同轴,摆杆的上部可拆卸连接有拨叉,拨叉的叉口钳住摩托车后脚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能够达到摩托车脚蹬折叠耐久检测的要求,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测试可以实现无人值守,通用性强,适合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适合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适合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后脚蹬折叠耐久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测试实验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后脚蹬折叠耐久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后脚蹬是装配到摩托车车架上供后座乘客踏脚的结构,考虑到摩托车整体美观和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摩托车后脚蹬通常设计为可折叠的结构。脚蹬折叠性能测试是在国家强制检测项目外,考核后视镜基本性能的重要试验项目,为了保证摩托车脚蹬在上下人、货物及行驶途中的安全性,因此对摩托车后脚蹬做折叠耐久实验很有必要,为此研制一种摩托车脚蹬折叠耐久检测装置来填补国内摩托车行业对脚蹬折叠耐久检测项目的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后脚蹬折叠耐久实验装置,其结构简单,能够满足摩托车后脚蹬折叠耐久测试的要求。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摩托车后脚蹬折叠耐久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气缸安装座和脚蹬安装座,所述气缸安装座上设置有水平布置的气缸,摩托车后脚蹬安装在所述脚蹬安装座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前端连接有活动块,所述底板上通过支座设置有水平布置的导向套,所述活动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套中,所述导向套的端部连接有摆杆,所述摆杆中部与所述导向套铰接,所述活动块与所述摆杆之间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活动块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摆杆的下端部铰接,所述摆杆中部的转动轴与摩托车后脚蹬的转动轴同轴,所述摆杆的上部可拆卸连接有拨叉,所述拨叉的叉口钳住摩托车后脚蹬。r/>[0006]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电控组件和气路组件,其中气路组件包括通过气管依次连接的气源、油水分离器、双控电磁阀或三控电磁阀,所述双控电磁阀或三控电磁阀通过气管连接所述气缸,且所述气缸上设置有气流调节阀,所述电控组件控制连接所述双控电磁阀和三控电磁阀的电路。
[0007]进一步地,所述脚蹬安装座为L形结构,所述脚蹬安装座上具有横向和竖向的腰型孔。
[0008]进一步地,所述拨叉一端具有套管,所述拨叉通过套管活动套设在所述摆杆上部,所述套管上设置有紧定螺钉,用以将拨叉紧固连接在所述摆杆上。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能够达到摩托车脚蹬折叠耐久检测的要求,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测试可以实现无人值守,通用性强,适合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的运动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技术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4]一种如图1

2所示的摩托车后脚蹬折叠耐久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的运动单元包括底板1,底板1上设置有气缸安装座2和脚蹬安装座3,其中气缸安装座2上设置有水平布置的气缸4作为驱动装置。将摩托车后脚蹬安装在脚蹬安装座3上,其安装角度与在摩托上的安装角度保持一致。气缸4的活塞杆前端连接有活动块5,底板1上通过支座设置有水平布置的导向套6,活动块5滑动设置于导向套6中,构成一个平动机构。导向套6的端部连接有摆杆8,摆杆8中部与导向套6铰接,这里导向套6作为摆杆8的支座。活动块5与摆杆8之间设置有连杆7,连杆7一端与活动块5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摆杆8的下端部铰接,导向套6靠近摆杆8的一端具有供连杆7活动的缺口。该结构将气缸4的平移运动转换为弧形摆动,摆动角度根据气缸4的行程可设置为0

90
°
。摆杆8中部的转动轴与摩托车后脚蹬的转动轴同轴,从而保证摆杆8能够与脚蹬折叠运动同步。摆杆8的上部可拆卸连接有拨叉9,拨叉9的叉口钳住摩托车后脚蹬,使得脚蹬随摆杆8完成折叠运动。
[0015]进一步地,脚蹬安装座3为L形结构,脚蹬安装座3上具有横向和竖向的腰型孔。从而在安装不同脚蹬时调整安装高度使得脚蹬的转轴与摆杆8的转轴同轴。
[0016]拨叉9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不同的脚蹬结构更换不同的拨叉。拨叉9一端具有套管,拨叉9通过套管活动套设在摆杆8上部,套管上设置有紧定螺钉,用以将拨叉紧固连接在摆杆8上,可调节安装高度使其更好的带动脚蹬折叠运动。
[0017]如1和3所示该实验装置的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箱10,控制箱10内设置有电控组件和气路组件,其中气路组件包括通过气管依次连接的气源、油水分离器、双控电磁阀或三控电磁阀,双控电磁阀或三控电磁阀通过气管连接气缸4,且气缸4上设置有气流调节阀,电控组件控制连接双控电磁阀和三控电磁阀的电路。
[0018]实际使用中分为双循环脚蹬的测试和三循环脚蹬的测试,本实施例兼顾两种脚蹬测试设置了控制电路,包括急停按钮SB1、暂停按钮SB2、启动按钮SB3、交流接触器

KM0、交流接触器

KM1、交流接触器

KM2、时间继电器

KT1、时间继电器

KT2、时间继电器

KT3、双控电磁阀

YV1、三控电磁阀

YV2、电源指示灯



HL1、运行指示灯

绿

HL2、计数器

G1、计数器

G2、双控、三控转换开关

K1、计数器转换开关K2,以上电子元件安装图2所示的电路连接。
[0019]将本技术的实验装置安放在平稳的工作台上,插上电源及气源,气源压力通过油水分离器把压力调整到0.2MPa左右,如果要测试的是双循环的脚蹬,将气管插在双控电磁阀上,然后把控制柜上K1选择双控(K1处于断开状态),计数器G1也选择双控同时清零,这时时间继电器KT3进入待工作状态,时间可任意调节,装上双控脚蹬工装,装上测试脚蹬并锁紧,按起动按钮,仪器通电工作,缓慢调节气缸上的两个进气阀,使之达到自己需要的状态,这时仪器就在电器与气缸的配合下,由气缸提供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摆杆产生的弧线
运动,带动脚蹬完整折叠、放下的重复周期运动;如果要测试的是三循环的脚蹬,同样将气管插在三控电磁阀上,在控制柜上K1选择三控(K1处于闭合状态),计数器

G2也选择三控同时清零,然后调整时间继电器KT3设置为:9s;KT2设置为:2s;KT1设置为3.1s。再装上三控专用脚蹬工装,装上测试脚蹬并锁紧,按起动按钮,仪器通电进入工作状态,缓慢调节气缸上的两个进气阀,使之达到自己需要的状态,这时仪器就在电器与气缸的配合下,由气缸提供的直线运动,周而复始的转换为脚蹬折叠的弧线运动。
[0020]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后脚蹬折叠耐久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气缸安装座(2)和脚蹬安装座(3),所述气缸安装座(2)上设置有水平布置的气缸(4),摩托车后脚蹬安装在所述脚蹬安装座(3)上,所述气缸(4)的活塞杆前端连接有活动块(5),所述底板(1)上通过支座设置有水平布置的导向套(6),所述活动块(5)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套(6)中,所述导向套(6)的端部连接有摆杆(8),所述摆杆(8)中部与所述导向套(6)铰接,所述活动块(5)与所述摆杆(8)之间设置有连杆(7),所述连杆(7)一端与所述活动块(5)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摆杆(8)的下端部铰接,所述摆杆(8)中部的转动轴与摩托车后脚蹬的转动轴同轴,所述摆杆(8)的上部可拆卸连接有拨叉(9),所述拨叉(9)的叉口钳住摩托车后脚蹬。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芹石万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