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件及复合型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648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嵌件及复合型轮毂,该嵌件包括轮辐连接片、轮辋连接片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底部连接片,其中,由于轮辐连接片具有沿嵌件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呈镜像对称的两个轮辐结合部,且在轮辐结合部上同样对称地设置有第一贯通孔以及第一缺口,因此在压铸形成轮辐时,铸料不仅包裹嵌件,也会流过第一贯通孔以及第一缺口并在这些位置凝固成型,对嵌件形成较为复杂的包裹以及嵌合形式,从而加强嵌件和轮辐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由于在两个轮辐结合部之间还具有向外延伸的定位突起,因此在合模压铸时能够通过该定位突起对模具中的嵌件进行更好的定位,避免其在合模压铸时产生位置偏移,从而能够提高轮毂的制造精度。从而能够提高轮毂的制造精度。从而能够提高轮毂的制造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嵌件及复合型轮毂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动车轮毂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嵌件及复合型轮毂。

技术介绍

[0002]嵌件是复合型电动车轮毂的常用连接件,嵌件通常采用与轮辋一致的材料,从而能够与轮辋焊接,在压铸形成轮辐时,嵌件被预埋在轮辐的辐条端部并部分露出,然后可将嵌件与轮辋内圈进行焊接来形成整体的复合型轮毂。由于通过嵌件进行焊接,轮辐和轮辋不直接进行焊接,因此轮辐可使用的材料范围更广,例如可采用铝合金制造,使得轮毂在具有足够结构强度的同时更为美观。
[0003]在制造这样的轮毂时,需要预先将多个嵌件放置在模具中相应位置,再注入铝液等进行压铸。在压铸过程中,放在模具中的嵌件会因铸料的注入或是合模的压合力而产生位置的偏移,使得成品中的嵌件偏离理想位置,影响轮毂的精度和连接强度。此外,为了使这样的复合型轮毂能够用于更多车型,也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强连接强度。
[0004]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电动车行车的安全性、稳定性,需要一种能够在模具中更好进行定位的、并能使轮辐和轮辋连接强度更好的嵌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压铸模具中更好地进行定位、以及能够使得轮辐和轮辋的连接更为牢固的嵌件以及采用这样的嵌件的复合型轮毂,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嵌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辐连接片,用于嵌合连接在所述轮辐的辐条的端部;轮辋连接片,用于连接在所述轮辋的内表面,具有与该内表面的弧度相匹配的弧度;以及底部连接片,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轮辐连接片的一端和所述轮辋连接片的一端,在两个连接位置分别形成两个弯折部,其中,所述轮辐连接片包括:两个轮辐结合部,均呈片状,且沿所述嵌件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呈镜像对称,每个所述轮辐结合部具有第一贯通孔及第一缺口,两个所述第一缺口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轮辐结合部的相向的端部上;以及定位突起,设置在两个所述轮辐连接部之间,用于在压铸模具中对所述嵌件进行定位。
[0007]本技术提供的嵌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每个所述轮辐结合部中,所述第一贯通孔和所述第一缺口的数量均为一个,所述第一贯通孔为圆形贯通孔,开设在所述轮辐结合部的面方向上的中部,所述第一缺口为半圆形缺口,两个所述第一缺口的开口方向相向。
[0008]本技术提供的嵌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以所述底部连接片为基准,所述轮辐连接片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轮辋连接片的延伸长度,所述第一缺口的靠近所述底部连接片的一端到所述底部连接片的距离大于所述轮辋连接片的延伸长度。
[0009]本技术提供的嵌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所述嵌件的整体长度
为22~24mm,所述轮辐连接片的延伸长度为15~17mm,所述第一贯通孔的直径为3.4~3.6mm,所述第一缺口对应的圆周半径为1.7~1.8mm。
[0010]本技术提供的嵌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所述定位突起包括:第一延伸部,从所述底部连接片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垂直于所述底部连接片延伸;以及第二延伸部,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端部朝向远离所述轮辋连接片的方向延伸,所述轮辐结合部的远离所述底部连接片的一端为定位端部,所述定位端部的远离所述底部连接片的端面呈弧形,两个所述端面上,离所述底部连接片距离最远的位置之间的连线的连线方向与所述底部连接片的面方向相平行。
[0011]本技术提供的嵌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所述嵌件的整体长度为22~24mm,所述轮辐连接片的延伸长度为15~17mm,所述定位突起的截面的长边长度为2.8~3.2mm,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5
°
~100
°
,两个所述定位端部的所述端面上,离所述底部连接片距离最远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12~14mm。
[0012]本技术提供的嵌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所述轮辋连接片的中部具有第二贯通孔,所述轮辋连接片的一端与所述底部连接片连接,与该一端相邻接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二缺口,两个所述第二缺口的开口方向相背。
[0013]本技术提供的嵌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所述第二贯通孔和所述第二缺口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二贯通孔为圆形贯通孔,所述第二缺口为方形缺口,沿所述嵌件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两个所述第二贯通孔呈镜像对称,两个所述第二缺口呈镜像对称。
[0014]本技术提供的嵌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所述轮辐连接片、所述轮辋连接片以及所述底部连接片一体形成。
[00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型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辋,由第一材料制成;轮辐,由第二材料制成;以及多个上述的嵌件,均由第一材料制成,用于将所述轮辐的各个辐条端部与所述轮辋的内表面连接。
[0016]技术作用与效果
[0017]根据本技术的嵌件及复合型轮毂,该嵌件包括轮辐连接片、轮辋连接片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底部连接片,其中,由于轮辐连接片具有沿嵌件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呈镜像对称的两个轮辐结合部,且在轮辐结合部上同样对称地设置有第一贯通孔以及第一缺口,因此在压铸形成轮辐时,铸料不仅包裹嵌件,也会流过第一贯通孔以及第一缺口并在这些位置凝固成型,对嵌件形成较为复杂的包裹以及嵌合形式,从而加强嵌件和轮辐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由于在两个轮辐结合部之间还具有向外延伸的定位突起,因此在合模压铸时能够通过该定位突起对模具中的嵌件进行更好的定位,避免其在合模压铸时产生位置偏移,从而能够提高轮毂的制造精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嵌件的立体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嵌件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嵌件的正投影图;
[0021]图4是图1中框A内部分的放大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嵌件的剖视图;
[002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轮毂的剖视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嵌件10;轮辐连接片11;基础部111;轮辐结合部112;定位端部1121;端面1121a;第一贯通孔112a;第一缺口112b;定位突起113;第一延伸部1131;第二延伸部1132;轮辋连接片12;第二贯通孔121;第二缺口122;底部连接片13;弯折部14;复合型轮毂100;轮辐20;辐条端部21;轮辋30。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嵌件及复合型轮毂作具体阐述。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件,用于连接复合型轮毂的轮辐和轮辋,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辐连接片,用于嵌合连接在所述轮辐的辐条的端部;轮辋连接片,用于连接在所述轮辋的内表面,具有与该内表面的弧度相匹配的弧度;以及底部连接片,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轮辐连接片的一端和所述轮辋连接片的一端,在两个连接位置分别形成两个弯折部,其中,所述轮辐连接片包括:两个轮辐结合部,均呈片状,且沿所述嵌件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呈镜像对称,每个所述轮辐结合部具有第一贯通孔及第一缺口,两个所述第一缺口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轮辐结合部的相向的端部上;以及定位突起,设置在两个所述轮辐连接部之间,用于在压铸模具中对所述嵌件进行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个所述轮辐结合部中,所述第一贯通孔和所述第一缺口的数量均为一个,所述第一贯通孔为圆形贯通孔,开设在所述轮辐结合部的面方向上的中部,所述第一缺口为半圆形缺口,两个所述第一缺口的开口方向相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件,其特征在于:其中,以所述底部连接片为基准,所述轮辐连接片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轮辋连接片的延伸长度,所述第一缺口的靠近所述底部连接片的一端到所述底部连接片的距离大于所述轮辋连接片的延伸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嵌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嵌件的整体长度为22~24mm,所述轮辐连接片的延伸长度为15~17mm,所述第一贯通孔的直径为3.4~3.6mm,所述第一缺口对应的圆周半径为1.7~1.8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定位突起包括:第一延伸部,从所述底部连接片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垂直于所述底部连接片延伸;以及第二延伸部,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端部朝向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吉高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质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