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转子结构、电机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734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转子结构、电机及车辆,包括若干段层叠设置的铁芯、穿设于铁芯中心的转轴、两个分别套设于转轴两端的平衡板以及两个一一对应位于平衡板外侧的压板,每段铁芯上均贯穿设有轴向贯通的磁钢,平衡板与铁芯之间以及相邻两段铁芯之间均设有粘合层;铁芯上还贯穿设有减重孔,平衡板上设有与减重孔对应连通的对应孔,对应孔与减重孔内设有沿转轴的轴向延伸的塑性加强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转子结构,通过设置粘合层避免铁芯在分段叠压过程中产生段间缝隙,塑性加强部能够在转子结构内部形成结构加强作用,有效地增大了转子的结构刚度,提高了转子结构的叠压质量,从根本上抑制了转子的噪声和振动问题。从根本上抑制了转子的噪声和振动问题。从根本上抑制了转子的噪声和振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转子结构、电机及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转子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机转子结构、电机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转子作为电机核心部件,对电驱NVH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如果电机转子固有频率和电磁激励频率相近或倍数关系,则电机会发生明显噪声振动现象,尤其是发生与转子相关的特征阶次噪声振动问题。
[0003]现有技术中,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由分段铁芯结构叠压而成,每段铁芯由多片硅钢片组成,铁芯结构大多采用铁芯与转轴的过盈配合来实现结构的整体性,铁芯叠压到转轴后,压机退回过程中,由于铁芯平面法线方向弹性较大,铁芯存在不同程度的反弹现象,最终导致铁芯段间产生缝隙,铁芯间接触面减小,转子组件刚性大大降低。因此上述工艺虽然可以实现铁芯与转轴可实现稳固连接,但存在刚性不足的问题,且容易被电磁力激励起来,进而产生电机噪声振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转子结构、电机及车辆,通过设置粘合层以及塑性加强部可有效提高转子结构的刚度,能够有效抑制噪声和振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机转子结构,包括若干段层叠设置的铁芯、穿设于铁芯中心的转轴、两个分别套设于转轴两端的平衡板以及两个一一对应位于平衡板外侧的压板,每段铁芯上均贯穿设有轴向贯通的磁钢,平衡板与铁芯之间以及相邻两段铁芯之间均设有粘合层;
[0006]其中,铁芯上还贯穿设有位于磁钢内侧的减重孔,平衡板上设有与减重孔对应连通的对应孔,对应孔与减重孔内设有沿转轴的轴向延伸的塑性加强部。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粘合层靠近铁芯的外圈设置,粘合层的面积大于铁芯端面面积的1/2。
[0008]一些实施例中,减重孔沿铁芯的周向间隔布设有若干个,相邻两个减重孔之间的间距相等。
[0009]一些实施例中,减重孔为三角形,减重孔的角点位置设有弧形过渡。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塑性加强部为注塑材料构件。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平衡板的外径等于铁芯的外径,压板的外径小于铁芯的外径。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自转轴的中部至转轴的端部,相邻两段铁芯之间具有一定的旋转偏角,相邻两段铁芯的减重孔至少部分贯通。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的两端分别具有用于安装压板的轴端,压板与转轴的轴端过盈配合,压板的内端面与转轴的外端面以及平衡板的外端面分别接触配合。
[0014]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转子结构,通过在平衡板与铁芯之间以及相邻两段铁芯之间设置粘合层使平衡板的内端面与铁芯的外端面紧密粘合、并使两段铁芯的相邻端面紧密粘合,避免在分段叠压过程中因铁芯反弹产生段间缝隙,塑性加强部能够在转子结构内部形成结构加强作用,有效地增大了转子的结构刚度,提高了转子结构的叠压质量,从根本上抑制了转子的噪声和振动问题,提高了转子结构的整体性能。
[001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机,上述电机包括电机转子结构。上述电机的电机转子结构通过在平衡板与铁芯之间以及相邻两段铁芯之间设置粘合层,避免平衡板与铁芯之间以及相邻两段铁芯之间产生段间缝隙问题,提高了转子结构的叠压质量,增大了转子的结构刚度,从根本上抑制了转子的噪声和振动问题,提高了电机的整体性能。
[001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上述车辆包括电机。上述车辆的电机具有噪声小、振动小等特点,通过提高电机内转子结构的叠压质量增强转子的结构刚度,保证了点击以及车辆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转子结构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A

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B

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2]1、铁芯;11、减重孔;12、磁钢;2、转轴;21、轴端;3、平衡板;31、对应孔;4、压板;5、粘合层;6、塑性加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术语“前”、“后”与车身前后方向相同,“左”、“右”与车身左右方向相同,“上”、“下”与车身上下方向相同;术语“内”指的是朝向车身中轴线的方向,术语“外”指的是背离车身中轴线的方向,其中,车身中轴线平行于车身前后方向。其余方位词,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顺时针”、“逆时针”、“高”、“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0025]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技术提供的电机转子结构、电机及车辆进行说
明。电机转子结构包括若干段层叠设置的铁芯1、穿设于铁芯1中心的转轴2、两个分别套设于转轴2两端的平衡板3以及两个一一对应位于平衡板3外侧的压板4,每段铁芯1上均贯穿设有轴向贯通的磁钢12,平衡板3与铁芯1之间以及相邻两段铁芯1之间均设有粘合层5;
[0026]其中,铁芯1上还贯穿设有位于磁钢12内侧的减重孔11,平衡板3上设有与减重孔11对应连通的对应孔31,对应孔31与减重孔11内设有沿转轴2的轴向延伸的塑性加强部6。
[0027]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转子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转子结构,通过在平衡板3与铁芯1之间以及相邻两段铁芯1之间设置粘合层5使平衡板3的内端面与铁芯1的外端面紧密粘合、并使两段铁芯1的相邻端面紧密粘合,避免在分段叠压过程中因铁芯1反弹产生段间缝隙,塑性加强部6能够在转子结构内部形成结构加强作用,有效地增大了转子的结构刚度,提高了转子结构的叠压质量,从根本上抑制了转子的噪声和振动问题,提高了转子结构的整体性能。
[0028]本实施例中,铁芯1上贯穿设置有减重孔11,减重孔11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减小铁芯1自身重量,从而降低铁芯1的材料耗用量。在此基础上,减重孔11还能与平衡板3的对应孔31有效对应,使塑性材料能够方便地灌注于减重孔11和对应孔31内,并在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段层叠设置的铁芯(1)、穿设于所述铁芯(1)中心的转轴(2)、两个分别套设于所述转轴(2)两端的平衡板(3)以及两个一一对应位于所述平衡板(3)外侧的压板(4),每段所述铁芯(1)上均贯穿设有轴向贯通的磁钢(12),所述平衡板(3)与所述铁芯(1)之间以及相邻两段所述铁芯(1)之间均设有粘合层(5);其中,所述铁芯(1)上还贯穿设有位于所述磁钢(12)内侧的减重孔(11),所述平衡板(3)上设有与所述减重孔(11)对应连通的对应孔(31),所述对应孔(31)与所述减重孔(11)内设有沿所述转轴(2)的轴向延伸的塑性加强部(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5)靠近所述铁芯(1)的外圈设置,所述粘合层(5)的面积大于所述铁芯(1)端面面积的1/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11)沿所述铁芯(1)的周向间隔布设有若干个,相邻两个所述减重孔(11)之间的间距相等。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11)为三角形,所述减重孔(11)的角点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广杰高海龙韩川波李欣成马力全朱咸强胡平果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传动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