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向阀及驾驶室翻转举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1504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向阀及驾驶室翻转举升系统,属于车辆驾驶室液压翻转升降装置的领域,所述换向阀包括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分配轴孔的分配轴,所述分配轴内部形成有分配腔和回油腔,所述回油腔与所述油泵的油罐相连通,且所述回油腔与所述分配腔不连通;所述换向阀具有非差动举升档位、差动举升档位和下降档位所述分配轴能够相对所述分配轴孔转动并改变所述换向阀的档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换向阀的结构改进,通过转动分配轴实现液压缸的差动举升、非差动举升和下降,无需更换分配轴即可适用于差动举升和非差动举升的情况,适用性强。强。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向阀及驾驶室翻转举升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驾驶室液压翻转升降装置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向阀及驾驶室翻转举升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换向阀是车辆驾驶室升降翻转装置中常见的装置,其通常设置于泵体上,通过转动换向阀,实现不同流路的导通,进而使得流体介质在不同流路中切换实现流体介质的换向。
[0003]国内商用车驾驶室翻转举升系统的电动组合油泵,油泵具有进油路、有杆油腔油路和无杆油腔油路,有杆油腔油路连通于液压缸的有杆油腔,无杆油腔油路连通于液压缸的无杆油腔,换向阀设置于进油路、有杆油腔油路和无杆油腔油路之间,通过换向阀改变液压液在上述流路中的流动方向,实现车辆驾驶室的举升和下降。
[0004]目前有一种差动举升系统用的换向阀,具有相互联通的两个出油口和一个进油口,当换向阀转动至两个出油口分别与有杆油腔油路、无杆油腔油路连通且进油口与进油路连通时,油泵将液压油同时泵入液压缸的有杆油腔和无杆油腔,利用上无杆油腔的压差实现液压缸的差动举升。然而该换向阀仅能适用于差动举升的情况,针对非差动举升系统,所用的换向阀需要更换,与差动举升系统的换向阀不能通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向阀,其能够适用于差动举升系统和非差动举升系统。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换向阀,用于油泵,所述油泵的泵体具有分配轴孔、用于供油流入的进油流路、用于连通无杆油腔的第一分流路和用于连通有杆油腔的第二分流路,所述进油流路、所述第一分流路和所述第二分流路均连通于所述分配轴孔,所述换向阀包括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分配轴孔的分配轴,所述分配轴内部形成有分配腔和回油腔,所述回油腔与所述油泵的油罐相连通,且所述回油腔与所述分配腔不连通;
[0008]所述换向阀具有:
[0009]非差动举升档位:所述分配腔同时连通于所述进油流路和所述第一分流路,所述回油腔连通于所述第二分流路;
[0010]差动举升档位:所述分配腔同时连通于所述进油流路、所述第一分流路和所述第二分流路;
[0011]下降档位:所述分配腔同时连通于所述进油流路和所述第二分流路,所述第一分流路连通于所述回油腔;
[0012]所述分配轴能够相对所述分配轴孔转动并改变所述换向阀的档位。
[0013]在本方案中,分配轴可转动地配合于分配轴孔,通过转动分配轴改变分配腔和回
油腔与进油流路、第一分流路和第二分流路的连通情况,从而改变液压缸的连通情况,进而使得换向阀在非差动举升档位、差动举升档位和下降档位之间切换。
[0014]当分配轴转动至换向阀处于非差动举升档位时,分配腔同时连通于进油流路和第一分流路,使得液压油能够从进油流路流入第一分流路,进而进入液压缸的无杆油腔中,液压缸的有杆油腔通过第二分流路连通于回油腔,从而液压缸的两个腔之间形成压差,无杆油腔中的液压油作用于活塞,使得活塞杆顶出,有杆油腔中的液压油排出至油泵的油罐中,由此实现液压缸的非差动举升;
[0015]当分配轴转动至换向阀处于差动举升档位时,分配腔同时连通于进油流路、第一分流路和第二分流路中,使得液压油能够经进油流路同时流入第一分流路和第二分流路中,进而液压油同时进入液压缸的有杆油腔和无杆油腔中,由于有杆油腔中设置有活塞杆,液压油在有杆油腔中的作用面积小于液压油在无杆油腔中的作用面积,从而在有杆油腔和无杆油腔中形成压差,驱动活塞杆顶出,实现液压缸的差动举升;
[0016]当分配轴转动至换向阀处于下降档位时,分配腔同时连通于进油流路和第二分流路,使得液压油经第二分流路流入有杆油腔中,液压油驱动活塞回缩至液压缸中,无杆油腔中的液压油经第一分流路和回油腔排出至油泵的油罐中,实现液压缸的下降。
[0017]由此,本技术通过换向阀的结构改进,通过转动分配轴实现液压缸的差动举升、非差动举升和下降,无需更换分配轴即可适用于差动举升和非差动举升的情况,适用性强。
[0018]较佳地,所述进油流路连通所述分配轴孔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分流路连通所述分配轴孔的部分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分流路连通所述分配轴孔的部分垂直于所述第一分流路和所述进油流路的连线设置;
[0019]所述分配腔贯穿所述分配轴形成沿所述分配轴周向依次布置的第一腔口、第二腔口和第三腔口,所述第一腔口和所述第三腔口相背设置于所述分配轴的一直径方向上,所述第二腔口和所述回油腔相背设置于所述分配轴的另一直径方向上,且所述第一腔口和所述第三腔口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二腔口和所述回油腔的连线。
[0020]在本方案中,第一腔口、第二腔口和第三腔口沿分配轴的周向布置,且第一腔口与第三腔口位于分配轴的一直径方向上,第二腔口和回油腔位于分配轴的另一直线方向上,且第一腔口和第三腔口所在的直线垂直于第二腔口和回油腔所在的直线上;即第一腔口、第二腔口、第三腔口和回油腔沿分配轴周向均匀布置,相邻二者之间呈90
°
夹角。
[0021]从而,当分配轴转动至换向阀处于非差动举升档位时,第一腔口与第一分流路连通,第三腔口与进油流路连通,第二腔口受分配轴孔的内壁阻挡,回油腔与第二分流路连通,液压油依次经进油流路、第三腔口、第一腔口和第一分流路流入无杆油腔,有杆油腔中的液压油依次经第二分流路、回油腔流出至油泵的油罐中;
[0022]当分配轴继续转动90
°
至换向阀处于下降档位时,第二腔口连通于进油流路,回油腔连通于第一分流路,第三腔口连通于第二分流路,第一腔口受分配轴孔的内壁阻挡,液压油依次经进油流路、第二腔口、第三腔口、第二分流路流入有杆油腔中,无杆油腔中液压油依次经第一分流路、回油腔流出至油泵的油罐中;
[0023]当分配轴继续转动90
°
至换向阀处于差动举升档位时,第一腔口连通于进油流路,第三腔口连通于第一分流路,第二腔口连通于第二分流路,回油腔受分配轴孔的内壁阻挡,
液压油依次经进油流路、第一腔口、第三腔口和第一分流路流入无杆油腔,同时液压油依次经进油流路、第一腔口、第二腔口和第二分流路流入有杆油腔。
[0024]较佳地,所述回油腔包括连通的回油口和回油孔;所述回油口与所述第二腔口相背设置,用于供油回流;所述回油孔沿所述分配轴的轴向贯穿所述分配轴,用于连通所述油泵的油罐。
[0025]在本方案中,回油口用于对准第一分流路或第二分流路,以将回流的液压油引入回油孔中,液压油经回油孔排入油罐中。
[0026]较佳地,所述第一腔口、所述第二腔口、所述第三腔口和所述回油口位于沿述分配轴的径向的同一截面内。
[0027]在本方案中,第一腔口、第二腔口、第三腔口和回油口均位于分配轴的同一截面中,从而使得分配轴所需的长度降低,减小分配轴的耗材和占用空间。
[0028]较佳地,所述分配轴与所述分配轴孔间隙配合;
[0029]所述换向阀还包括密封堵,所述密封堵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向阀,用于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的泵体具有分配轴孔、用于供油流入的进油流路、用于连通无杆油腔的第一分流路和用于连通有杆油腔的第二分流路,所述进油流路、所述第一分流路和所述第二分流路均连通于所述分配轴孔,所述换向阀包括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分配轴孔的分配轴,所述分配轴内部形成有分配腔和回油腔,所述回油腔与所述油泵的油罐相连通,且所述回油腔与所述分配腔不连通;所述换向阀具有:非差动举升档位:所述分配腔同时连通于所述进油流路和所述第一分流路,所述回油腔连通于所述第二分流路;差动举升档位:所述分配腔同时连通于所述进油流路、所述第一分流路和所述第二分流路;下降档位:所述分配腔同时连通于所述进油流路和所述第二分流路,所述第一分流路连通于所述回油腔;所述分配轴能够相对所述分配轴孔转动并改变所述换向阀的档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流路连通所述分配轴孔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分流路连通所述分配轴孔的部分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分流路连通所述分配轴孔的部分垂直于所述第一分流路和所述进油流路的连线设置;所述分配腔贯穿所述分配轴形成沿所述分配轴周向依次布置的第一腔口、第二腔口和第三腔口,所述第一腔口和所述第三腔口相背设置于所述分配轴的一直径方向上,所述第二腔口和所述回油腔相背设置于所述分配轴的另一直径方向上,且所述第一腔口和所述第三腔口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二腔口和所述回油腔的连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向阀,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张明明庹明伟陈克友贺绍锋闫守强王明波曾壮郭罗标王东雄肖伟伟况建超王后林陈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盛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