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透气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1071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水透气鞋,包括鞋底、中底和鞋面,其特征是:所述鞋底左右两侧均设有多个开口朝外的喇叭形盲孔,且鞋底内顶面设有对准喇叭形盲孔的凹槽,凹槽外侧下部与喇叭形盲孔相通。该防水透气鞋喇叭形盲孔的设置使得水能够通过重力向外排出,便于排水排气,而凹槽外侧下部与喇叭形盲孔相通,连通鞋底内部和外界,同时凹槽外侧上部和左右两凹槽之间仍然为鞋底,具有支撑作用,使得鞋底结构稳定性更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开设通槽导致鞋底支撑点不够且容易产生形变的缺陷。支撑点不够且容易产生形变的缺陷。支撑点不够且容易产生形变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水透气鞋


[0001]本技术涉及鞋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透气鞋。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提供的防水透气鞋性琳琅满目,其排水排气性能主要靠鞋底的结构来实现,例如申请号为202020960017.2的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排水透气耐用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连接机构和排水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设置在鞋底本体的正面,所述排水机构设置在鞋底本体上,排水机构包括排水槽和连接槽,所述排水槽开设在背面的右侧,所述连接槽开设在鞋底本体背面的左侧,所述鞋底本体的背面且位于连接槽的左侧开设有导流槽,所述鞋底本体的背面且位于导流槽的左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鞋底本体的顶部与底部且对应连接槽和固定槽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鞋底本体的顶部与底部且对应排水槽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二排水孔。
[0003]上述鞋底中排水槽、连接槽、导流槽和固定槽为直条形凹槽,不便于排水,鞋底外的水容易通过排水槽、连接槽、导流槽和固定槽进入鞋底内,防水性较差,而且这样开槽使得鞋底在开槽的部位缺少支撑点,导致穿戴者脚部的支撑不够,影响舒适感,同时导致鞋底的结构稳定性变差,使鞋底容易产生形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排水排气且结构稳定性更好的防水透气鞋。
[0005]为此,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防水透气鞋,包括鞋底、中底和鞋面,其特征是:所述鞋底左右两侧均设有多个开口朝外的喇叭形盲孔,且鞋底内顶面设有对准喇叭形盲孔的凹槽,凹槽外侧下部与喇叭形盲孔相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底部为由内到外逐渐向下倾斜的斜坡,且凹槽的宽度由内到外逐渐增加。
[0008]进一步的,前后相邻的所述凹槽之间均连通设有多条第一纵向通道,所述鞋底内顶面的前掌部设有多条与最前端的凹槽连通的第一U型通道、后根部设有与最后端的凹槽连通的第二U型通道。
[0009]进一步的,所述鞋底内顶面设有连通第一U型通道的第一横向通道、多条连通左右两凹槽的第二横向通道、多条连通内侧第一纵向通道的第三横向通道和多条连通第二U型通道的第四横向通道。
[0010]进一步的,所述鞋底底面前后贯穿设有第二纵向通道,第二纵向通道左右两侧连通设有若干与鞋底外端相通的第五横向通道。
[0011]进一步的,所述鞋底底面设有若干波浪形防滑凹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中底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面料层、中间层和防水层,所述面料
层的底面和中间层的顶面涂覆水性胶,再由油性胶粘合,所述中间层的底面和防水层的顶面涂覆水性胶,再由油性胶粘合。
[0013]进一步的,所述面料层和中间层由太空层面料制成。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喇叭形盲孔的设置使得水能够通过重力向外排出,便于排水排气,而凹槽外侧下部与喇叭形盲孔相通,连通鞋底内部和外界,同时凹槽外侧上部和左右两凹槽之间仍然为鞋底,具有支撑作用,使得鞋底结构稳定性更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开设通槽导致鞋底支撑点不够且容易产生形变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15]本技术有如下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另一视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中底的剖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鞋底;2、中底;3、喇叭形盲孔;4、凹槽;5、第一纵向通道;6、第一U型通道;7、第二U型通道;8、第一横向通道;9、第二横向通道;10、第三横向通道;11、第四横向通道;12、第二纵向通道;13、第五横向通道;14、波浪形防滑凹槽;15、面料层;16、中间层;17、防水层;18、水性胶;19、油性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1]参照上述附图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防水透气鞋包括鞋底1、中底2和鞋面,其特征是:所述鞋底1左右两侧均设有多个开口朝外的喇叭形盲孔3,且鞋底1内顶面设有对准喇叭形盲孔3的凹槽4,凹槽4外侧下部与喇叭形盲孔3相通,凹槽4的底部为由内到外逐渐向下倾斜的斜坡,且凹槽4的宽度由内到外逐渐增加,前后相邻的所述凹槽4之间均连通设有多条第一纵向通道5,所述鞋底1内顶面的前掌部设有多条与最前端的凹槽4连通的第一U型通道6、后根部设有与最后端的凹槽4连通的第二U型通道7,所述鞋底1内顶面设有连通第一U型通道6的第一横向通道8、多条连通左右两凹槽4的第二横向通道9、多条连通内侧第一纵向通道5的第三横向通道10和多条连通第二U型通道7的第四横向通道11,所述鞋底1底面前后贯穿设有第二纵向通道12,第二纵向通道12左右两侧连通设有若干与鞋底1外端相通的第五横向通道13,所述鞋底1底面设有若干波浪形防滑凹槽14,所述中底2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面料层15、中间层16和防水层17,所述面料层15的底面和中间层16的顶面涂覆水性胶18,再由油性胶19粘合,所述中间层16的底面和防水层17的顶面涂覆水性胶18,再由油性胶19粘合,所述面料层15和中间层16由太空层面料制成。
[0022]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
[0023]鞋底1内的水和气流通过第一纵向通道5、第一U型通道6、第二U型通道7、第一横向通道8、第二横向通道9、第三横向通道10和第四横向通道11进入各个凹槽4内,随后经过喇叭形盲孔3排出到鞋底1外,由于太空层面料具有回弹气流360度流通的特性,使得中底2不
容易堵住凹槽4和各个通道,使得鞋的排水排气过程更加流畅。
[0024]在本实施例中,凹槽4的斜坡和喇叭形盲孔3自身的坡度使得水能够通过重力向外排出,便于排水排气,而且能够防止水通过喇叭形盲孔3和凹槽4的斜坡进入到鞋底内,防水性更好;而凹槽4外侧下部与喇叭形盲孔3相通,连通鞋底1内部和外界,同时凹槽4外侧上部和左右两凹槽4之间仍然为鞋底1,具有支撑作用,使得鞋底1结构稳定性更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开设通槽导致鞋底1支撑点不够且容易产生形变的缺陷;第一纵向通道5、第一U型通道6、第二U型通道7、第一横向通道8、第二横向通道9、第三横向通道10第四横向通道11和凹槽4形成通路,便于使鞋底1内不同位置的水和/或气流到凹槽4内进行排出;第二纵向通道12和第五横向通道13的设置能够将鞋底1底面的水排出,而且能够增加鞋底1防滑性能;波浪形防滑凹槽14的设置进一步增强鞋底1的防滑性能。
[0025]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水透气鞋,包括鞋底、中底和鞋面,其特征是:所述鞋底左右两侧均设有多个开口朝外的喇叭形盲孔,且鞋底内顶面设有对准喇叭形盲孔的凹槽,凹槽外侧下部与喇叭形盲孔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透气鞋,其特征是:所述凹槽的底部为由内到外逐渐向下倾斜的斜坡,且凹槽的宽度由内到外逐渐增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透气鞋,其特征是:前后相邻的所述凹槽之间均连通设有多条第一纵向通道,所述鞋底内顶面的前掌部设有多条与最前端的凹槽连通的第一U型通道、后根部设有与最后端的凹槽连通的第二U型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透气鞋,其特征是:所述鞋底内顶面设有连通第一U型通道的第一横向通道、多条连通左右两凹槽的第二横向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启明周恩洪吴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曼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