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油汽循环使用的碳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0783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油汽循环使用的碳罐,包括碳罐外壳,其右上端贯穿设置有通气管,且所述碳罐外壳左上端从左至右贯穿设置有脱附管和吸附管;还包括:第一固定板,安装在所述碳罐外壳内表面的右上端,且所述碳罐外壳内表面的做上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该用于油汽循环使用的碳罐,通过透气板可实现对活性炭分隔放置,即将4种不同直径的活性炭单独放置,且通过推动弹簧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移动板和透气板推动,即可实现对活性炭进行推动混合;通过透气网板可实现对活性炭阻挡,且防护滤板与过滤板组均设置为三层结构,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层破损时还可实现对活性炭阻挡,避免活性炭进入发动机,可有效的达到对发动机防护的目的。目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油汽循环使用的碳罐


[0001]本技术涉及碳罐
,具体为一种用于油汽循环使用的碳罐。

技术介绍

[0002]碳罐通常为一种设置在汽车油箱与发动机之间的罐体,在常温下燃油箱经常充满蒸气,为达到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因此,可实现将汽油蒸气与新鲜空气在罐内混合并贮存在活性碳罐中,便于汽车启动时,汽油蒸气被吸入进气歧管参加燃烧,达到油汽循环使用的目的。
[0003]公开号为:CN201991649U的一种可用于汽车发动机的碳罐,包括壳体,该壳体与设置在壳体内可上下滑动的挡板构成一个腔室,腔室内设有一隔板,隔板将腔室分隔成上下相通的左腔室和右腔室,左腔室和右腔室内装有活性炭,壳体上端设有与左腔室相连的脱附口、吸附口和与右腔室相连的通气口,壳体下端设有下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腔室内设有一隔板,使吸附路径增加一倍,大大提高了汽油蒸汽的吸附效果。采用弹性压片控制挡板,从而确保活性炭在腔室内的密度。
[0004]但在对上述碳罐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上述碳罐仅仅通过上下两个滤板进行防护,从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使用一层滤板,从而当滤板发生损坏时,活性炭易进入发动机,从而会对发动机造成损坏,因发动机内吸入异物,将会造成发动机的异常,此时便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碳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油汽循环使用的碳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使用一层滤板当滤板发生损坏时活性炭易进入发动机,因发动机内吸入异物将会造成发动机异常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油汽循环使用的碳罐,包括碳罐外壳,其右上端贯穿设置有通气管,且所述碳罐外壳左上端从左至右贯穿设置有脱附管和吸附管,并且所述碳罐外壳内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分隔板;
[0007]还包括:
[0008]第一固定板,安装在所述碳罐外壳内表面的右上端,且所述碳罐外壳内表面的做上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
[0009]透气板,设置在所述碳罐外壳内表面的中间位置,且所述透气板关于所述分隔板的中心对称设置有2个,并且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相互连接;
[0010]活性炭本体,设置在所述透气板的上端;
[0011]连接板,设置在所述透气板的下表面,且所述连接板安装在移动板的上端,并且所述移动板与所述碳罐外壳的内表面相互贴合,同时所述移动板与所述分隔板相互贴合;
[0012]加装板,设置在所述移动板的下端,且所述移动板上端设置有所述活性炭本体;
[0013]支撑杆,安装在所述碳罐外壳的内表面,且所述支撑杆与第一过滤箱相互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过滤箱内表面设置有防护滤板;
[0014]第二过滤箱,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端,且所述第二过滤箱内表面安装有过滤板组。
[0015]优选的,所述加装板下端安装有推动弹簧,且所述推动弹簧安装在所述碳罐外壳内表面的下端,并且所述加装板通过推动弹簧与所述碳罐外壳构成弹性连接,通过上述结构,便于通过推动弹簧可实现对加装板进行推动。
[0016]优选的,所述防护滤板由三块钢材质网板构成,且所述防护滤板设置为方形板状结构,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对进入的气体进行杂质过滤。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下端安装有透气网板,且所述透气网板设置为半圆形结构,并且所述透气网板上开设有密集贯穿孔洞,通过上述结构,便于通过透气网板避免活性炭进入第一过滤箱内。
[0018]优选的,所述透气板侧边表面设置为光滑,且所述透气板上开设有密集贯穿孔洞,并且所述透气板共设置有2个,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减小透气板与碳罐外壳之间的摩擦力。
[0019]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箱内部板状结构上贯穿设置有限位板,且所述限位板关于敲打板的中心对称设置有2个,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在敲打板的作用下可实现对过滤板组进行敲打。
[0020]优选的,所述敲打板设置为梯形板状结构,且所述敲打板上端安装有连接弹簧,并且所述连接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二过滤箱内部板状结构上,通过上述结构,便于通过连接弹簧对敲打板进行推动。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该用于油汽循环使用的碳罐,设置有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透气板、活性炭本体、连接板、移动板和推动弹簧,通过透气板可实现对活性炭进行分隔放置,即将4种不同直径的活性炭进行单独放置,从而便于活性炭更加充分的与汽油蒸汽向接触,且通过推动弹簧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移动板和透气板进行推动,即可实现对活性炭进行推动混合,可有效的保证后续活性炭与汽油蒸汽的接触;
[0023](2)该用于油汽循环使用的碳罐,设置有第一过滤箱、防护滤板、透气网板、第二过滤箱、过滤板组、限位板、敲打板和连接弹簧,通过透气网板可实现对活性炭进行阻挡,且防护滤板与过滤板组均设置为三层结构,从而可有效的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层破损时还可实现对活性炭进行阻挡,避免活性炭进入发动机,可有效的达到对发动机进行防护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碳罐外壳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第一过滤箱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移动板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透气网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碳罐外壳;2、通气管;3、脱附管;4、吸附管;5、分隔板;6、第一固定板;7、第
二固定板;8、透气板;9、活性炭本体;10、连接板;11、移动板;12、加装板;13、推动弹簧;14、支撑杆;15、第一过滤箱;16、防护滤板;17、透气网板;18、第二过滤箱;19、过滤板组;20、限位板;21、敲打板;22、连接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油汽循环使用的碳罐,包括碳罐外壳1,其右上端贯穿设置有通气管2,且碳罐外壳1左上端从左至右贯穿设置有脱附管3和吸附管4,并且碳罐外壳1内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分隔板5;第一固定板6,安装在碳罐外壳1内表面的右上端,且碳罐外壳1内表面的做上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7;透气板8,设置在碳罐外壳1内表面的中间位置,且透气板8关于分隔板5的中心对称设置有2个,并且分隔板5与第一固定板6和第二固定板7相互连接;活性炭本体9,设置在透气板8的上端;连接板10,设置在透气板8的下表面,且连接板10安装在移动板11的上端,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油汽循环使用的碳罐,包括碳罐外壳(1),其右上端贯穿设置有通气管(2),且所述碳罐外壳(1)左上端从左至右贯穿设置有脱附管(3)和吸附管(4),并且所述碳罐外壳(1)内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分隔板(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板(6),安装在所述碳罐外壳(1)内表面的右上端,且所述碳罐外壳(1)内表面的做上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7);透气板(8),设置在所述碳罐外壳(1)内表面的中间位置,且所述透气板(8)关于所述分隔板(5)的中心对称设置有2个,并且所述分隔板(5)与所述第一固定板(6)和第二固定板(7)相互连接;活性炭本体(9),设置在所述透气板(8)的上端;连接板(10),设置在所述透气板(8)的下表面,且所述连接板(10)安装在移动板(11)的上端,并且所述移动板(11)与所述碳罐外壳(1)的内表面相互贴合,同时所述移动板(11)与所述分隔板(5)相互贴合;加装板(12),设置在所述移动板(11)的下端,且所述移动板(11)上端设置有所述活性炭本体(9);支撑杆(14),安装在所述碳罐外壳(1)的内表面,且所述支撑杆(14)与第一过滤箱(15)相互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过滤箱(15)内表面设置有防护滤板(16);第二过滤箱(18),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7)的上端,且所述第二过滤箱(18)内表面安装有过滤板组(19)。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国斌管林涛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乾新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