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金属钨栅极刻蚀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9343 阅读:3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了一种多金属钨栅极刻蚀方法,该刻蚀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上依次形成有栅极氧化层、多晶硅层、阻挡层、钨层以及图形化的硬掩膜层;将所述半导体衬底放置于刻蚀设备的反应室中;以所述图形化的硬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钨层、阻挡层、多晶硅层以及栅极氧化层,以形成多金属钨栅极,其中,刻蚀所述钨层和阻挡层所采用的刻蚀气体为氯气和三氟化氮,所述氯气和三氟化氮的气体比例为1∶1~2∶1。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减小负载效应,并可获得具有较佳的边缘轮廓的多金属钨栅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当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发展到深亚微米(de印submicron)工艺时,集成电路的集 成度越来越高,半导体器件的尺寸越来越小,栅极的尺寸也越来越小,为了解决RC延迟的 问题,业界尝试采用低电阻的材料作为栅极材料。目前,栅极有的是采用掺杂的多晶硅制 成,有的则是多晶硅层和金属层的叠层的多金属栅极结构,对于这种多金属栅极结构,普遍 采用钨作为多金属栅极中的金属层材料。 一般的,采用钨材料的多金属栅极结构也称为多 金属钨栅极。 在所述多金属钨栅极中,多晶硅层和钨层如果直接接触,将导致在后续进行的退 火工艺中,在钨层和多晶硅层之间形成硅化钨层,这会致使体积膨胀并由此产生应力。因 此,在多晶硅层和钨层之间形成阻挡层是非常有必要,目前,业界通常采用氮化钨(WN)和 钛(Ti)层作为阻挡层形成于多晶硅层上。 —般的,可采用干法刻蚀的方式来形成多金属钨栅极,具体的说,现有的多金属钨 栅极刻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提供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上依次形成有栅极氧 化层、多晶硅层、阻挡层、钨层以及图形化的硬掩膜层;接着,将所述半导体衬底放置于刻蚀 设备的反应室中,并以所述图形化的硬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钨层、阻挡层、多晶硅层以 及栅极氧化层,以形成所述多金属钨栅极。 其中,刻蚀钨层和阻挡层所采用的刻蚀气体通常为四氟化碳(CF4)和氯气(Cl2)的 混合物,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利用四氟化碳和氯气刻蚀所述钨层和阻挡层存在以下两 个问题 首先,利用四氟化碳或氯气刻蚀钨层和阻挡层时,难以获得较佳的边缘轮廓 (profile);并且,利用四氟化碳和氯气刻蚀所述钨层和阻挡层时,出现严重的负载效应 (loading effect),所述负载效应是指在具有密集特征(dense)的区域和具有隔离特征 (ISO)的区域,被刻蚀膜层的刻蚀速率有所不同,这就需要较长的过刻蚀时间,然而,过刻蚀 时间过长,又会增加栅极氧化层穿孔的风险,降低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解决现有的刻蚀方法导致出现负载效 应,且栅极的边缘轮廓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提供半导 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上依次形成有栅极氧化层、多晶硅层、阻挡层、钨层以及图形化的 硬掩膜层;将所述半导体衬底放置于刻蚀设备的反应室中;以所述图形化的硬掩膜层为掩 膜,刻蚀所述钨层、阻挡层、多晶硅层以及栅极氧化层,以形成多金属钨栅极,其中,刻蚀所 述钨层和阻挡层所采用的刻蚀气体为氯气和三氟化氮,所述氯气和三氟化氮的气体比例为3i : i 2 : i。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室内的压力低于6mTorr。 进一步的,所述阻挡层包括钛层以及形成于所述钛层之上的氮化钨层。进一步的,所述钨层的厚度为300 500 A,所述氮化钨层的厚度为20 60 A,所述钛层的厚度为20 60A。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采用氯气和三氟化氮刻蚀钨层和阻挡层,其中,氯气和三氟化氮的气体比例为i : 1 2 : i,本专利技术可形成具有垂直的边缘轮廓的栅极,且可减少负载效应,提高了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的流程图; 图2A至图2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的各步骤相应结构 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氯气和三氟化氮刻蚀钨层和阻挡层,其中,所述氯气和三氟化氮的气体比例为i : 1 2 : i,采用该气体比 例的氯气和三氟化氮作为刻蚀气体,可形成具有垂直的边缘轮廓的栅极,且可减少负载效 应,提高了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请参考图i,其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的流程图,结合所述图,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S100,提供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上依次形成有栅极氧化层、多晶硅 层、阻挡层、钨层以及图形化的硬掩膜层; 步骤S200,将所述半导体衬底放置于刻蚀设备的反应室中; 步骤S300,以所述图形化的硬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钨层、阻挡层、多晶硅层以 及栅极氧化层,以形成多金属钨栅极,其中,刻蚀所述钨层和阻挡层所采用的刻蚀气体为氯气和三氟化氮,所述氯气和三氟化氮的气体比例为i : i 2 : i。 下面将结合剖面示意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所述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专利技术, 而仍然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 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专利技术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 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 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 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 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请参照图2A,首先,提供半导体衬底100,其中,半导体衬底100上依次形成有栅极 氧化层110、多晶硅层120、阻挡层130、钨层140以及图形化的硬掩膜层150。 其中,阻挡层130包括钛层131以及形成于钛层131之上的氮化钨层132,所述氮 化钨层132可防止多晶硅层120与钨层140直接接触,避免在钨层140和多晶硅层120之 间形成硅化钨层,所述钛层131可用作多晶硅层120和氮化钨层132之间的欧姆层。 其中,栅极氧化层IIO和多晶硅层120可通过炉管沉积方式形成,阻挡层130和钨 层140则可通过物理气相沉积的方式形成,图形化的硬掩膜层150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方 式形成。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钨层140的厚度为300 500 A,钛层131的厚度 为20 60 A,氮化鸨层132的厚度为20 60 A。然而,应当认识到,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具体 实施例中,根据半导体器件的实际需要,钨层140、钛层131以及氮化钨层132也可以是其它厚度。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图形化的硬掩膜层150的材质为氮化硅,详细的, 图形化的硬掩膜层150可通过以下步骤形成首先,在钨层140上形成硬掩膜层和光阻层; 接着,通过光刻和显影工艺,形成图案化的光阻层;接下来,再以所述图案化的光阻层为 掩膜,干法刻蚀所述硬掩膜层;最后,移除所述图案化的光阻层,以形成图案化的硬掩膜层 150。 参考图2B,接着,将半导体衬底IOO放置于刻蚀设备的反应室中,并以所述图形化 的硬掩膜层150为掩膜,依次刻蚀所述钨层140、阻挡层130、多晶硅层120以及栅极氧化层 IIO,以形成多金属钨栅极。 其中,刻蚀钨层140和阻挡层130所采用的刻蚀气体为氯气和三氟化氮,所述氯气和三氟化氮的气体比例为i : 1 2 : i,利用该气体比例的氯气和三氟化氮作为刻蚀气体,可形成具有垂直的边缘轮廓的栅极,并且可减小负载效应。 其中,在刻蚀多晶硅层120以及栅极氧化层110时,可采用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金属钨栅极刻蚀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上依次形成有栅极氧化层、多晶硅层、阻挡层、钨层以及图形化的硬掩膜层;将所述半导体衬底放置于刻蚀设备的反应室中;以所述图形化的硬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钨层、阻挡层、多晶硅层以及栅极氧化层,以形成多金属钨栅极;其中,刻蚀所述钨层和阻挡层所采用的刻蚀气体为氯气和三氟化氮,所述氯气和三氟化氮的气体比例为1∶1~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龙茵奚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