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热传导结构的锂电池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7695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效热传导结构的锂电池模块,属于电动车用电源领域,其包括U形壳体、前后散热板以及并排设置在所述U形壳体内的多节单体锂电池,所述前后散热板与所述并排设置的单体锂电池的前后端面之间各设有一块导热硅胶,所述导热硅胶的内表面与单体锂电池的前后端面相贴合,所述导热硅胶的外表面与前后散热板的内表面相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以及便于拆卸和更换维修的锂电池模块。(*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用电源,特别是一种高效热传导结构的锂电池模块。技术背景随着一次能源的不断紧缺,世界各国都开展了电动汽车的研究,其思路就是采用大功率的锂电池组或模块作为动力系统,全部或部分取代燃油发动机。目前,常见的锂电池 模块是采用外联式电路对多个并排设置的单体锂电池进行串并联后封装在一个U形壳体 内,并在U形外壳的前后两开口侧各设置一块与单体电池前后端面相粘接的散热板用于散 热。该结构的缺点是1、单体锂电池与散热板之间通过强化胶粘接在一起可以实现很好的 固定,但同时也不利于拆卸维修,一旦其中某个单体锂电池出现损坏,便得更换整个电池模 块,从而造成了严重的浪费;2、铝盒的折弯工艺和多个单体锂电池并排组装的组装工艺容 易造成各铝盒前后端面不平整,导致铝盒与散热板形成点接触而增大热阻,影响电池模块 的散热效果,给电池模块的正常使用留下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以及 便于拆卸和更换维修的锂电池模块。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热传导结构的锂电池模块,包括U形壳体、前后散热板以及并排设置在 所述U形壳体内的多个单体锂电池,所述前后散热板与所述并排设置的单体锂电池的前后 端面之间各设有一块导热硅胶,所述导热硅胶的内表面与单体锂电池的前后端面相贴合, 所述导热硅胶的外表面与前后散热板的内表面相贴合。所述单体锂电池包括铝盒及安装在铝盒内的电池芯,所述铝盒由两块设有折边的 铝板螺接而成,其中一块铝板的折边上固定有向外延伸的螺纹销,另一块铝板的折边上开 有供所述螺纹销穿过的销孔。所述前后散热板及两块导热硅胶上分别设有供所述螺纹销穿过的通孔,所述螺纹 销的外端设有锁紧螺母。所述前后散热板均为铝板或铝合金板。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因而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在铝盒前后端面与前后散热板之间各贴上一块导热硅胶,以避免铝盒的折弯工 艺和各单体锂电池组装工艺造成的铝盒前后端面不平整,而解决铝盒与散热板形成点接触 所带来的热阻增大现象,使得该电池模块具有更优越的散热效果,进而能延长电池模块的 使用寿命并确保使用的安全性。2,单体锂电池与导热硅胶和散热板之间通过螺纹销和锁紧螺母固定,便于各单体 锂电池的拆卸维修,一旦出现某个单体锂电池失效或损坏,即可用新的单体锂电池及时更 换或对该拆卸电池进行维修后再重新装入,从而无需更换整个电池模块,节省了大量的更换和维修费用。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锂电池模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单体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按照本技术提供的高效热传导结构的锂电池模块,包括U形壳体1、前后散热板2、3以及并排设置在U形壳体1内的多个单体锂电池4,前后散热板2、 3均为铝板或铝合金板,具有良好的散热特性,前后散热板2、3与并排设置的单体锂电池4 的前后端面之间各设有一块导热硅胶5。导热硅胶5的内表面与单体锂电池4的前后端面 相贴合,导热硅胶5的外表面与前后散热板2、3的内表面相贴合,即导热硅胶5的内外表面 分别与前后散热板2、3和单体锂电池4形成面接触,从而可以避免点接触所带来的热阻增 大现象。所述单体锂电池4包括铝盒41及安装在铝盒41内的电池芯42,铝盒41由两块设 有折边48、43的铝板44、45螺接而成,其中一块铝板44的折边48上固定有向外延伸的螺 纹销46,另一块铝板45的折边43上开有供螺纹销46穿过的销孔47。前后散热板2、3及 两块导热硅胶5上分别设有供螺纹销46穿过的通孔6、7,螺纹销46的外端设有锁紧螺母 8。安装时,螺纹销46穿过通孔6、7后再旋上锁紧螺母8,便能将单体锂电池4、前后散热板 和导热硅胶5固定在一起,拆卸时则也只需旋出锁紧螺母8即可,十分方便。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技术之用,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技术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 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 由各权利要求限定。权利要求一种高效热传导结构的锂电池模块,包括U形壳体(1)、前后散热板(2、3)以及并排设置在所述U形壳体(1)内的多个单体锂电池(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散热板(2、3)与所述并排设置的单体锂电池(4)的前后端面之间各设有一块导热硅胶(5),所述导热硅胶(5)的内表面与单体锂电池(4)的前后端面相贴合,所述导热硅胶(5)的外表面与前后散热板(2、3)的内表面相贴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热传导结构的锂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锂电池(4) 包括铝盒(41)及安装在铝盒(41)内的电池芯(42),所述铝盒(41)由两块设有折边(48、 43)的铝板(44、45)螺接而成,其中一块铝板(44)的折边(48)上固定有向外延伸的螺纹销 (46),另一块铝板(45)的折边(43)上开有供所述螺纹销(46)穿过的销孔(47)。3.如权利要求2所述高效热传导结构的锂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散热板(2、 3)及两块导热硅胶(5)上分别设有供所述螺纹销(46)穿过的通孔(6、7),所述螺纹销(46) 的外端设有锁紧螺母(8)。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高效热传导结构的锂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 散热板(2、3)均为铝板或铝合金板。专利摘要一种高效热传导结构的锂电池模块,属于电动车用电源领域,其包括U形壳体、前后散热板以及并排设置在所述U形壳体内的多节单体锂电池,所述前后散热板与所述并排设置的单体锂电池的前后端面之间各设有一块导热硅胶,所述导热硅胶的内表面与单体锂电池的前后端面相贴合,所述导热硅胶的外表面与前后散热板的内表面相贴合。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以及便于拆卸和更换维修的锂电池模块。文档编号H01M10/0525GK201570548SQ20102010101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6日专利技术者陈香玲 申请人:浙江戴尔维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热传导结构的锂电池模块,包括U形壳体(1)、前后散热板(2、3)以及并排设置在所述U形壳体(1)内的多个单体锂电池(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散热板(2、3)与所述并排设置的单体锂电池(4)的前后端面之间各设有一块导热硅胶(5),所述导热硅胶(5)的内表面与单体锂电池(4)的前后端面相贴合,所述导热硅胶(5)的外表面与前后散热板(2、3)的内表面相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香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戴尔维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