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及电池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64933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9 2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及电池模块,其中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包括基材与第一电极片。所述基材形成有第一穿孔与第三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三穿孔之间间隔第一间距,所述基材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电极片固定在所述基材上。所述第一电极片具有第一终端、第一本体与第三终端。所述第一终端连接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终端。所述第一电极片藉由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三穿孔中的至少一个孔,使所述第一终端贴附于所述第一表面,而所述第一本体贴附于所述第二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个穿孔能轻易地将电极片卡扣在基材上,从而能轻易地组装成电池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制造与组装的
,特别涉及一种可快速定位与组装电极的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及电池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可携式电子产品的普及,如何能有效地延长可携式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变成是一种关键技术。传统中,除了增加可携式电子产品的电池容量之外,还可借助移动电源补充电力,而达到能延长可携式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的功效。移动电源主要包括壳体、电连接器、电池芯与电极。其中壳体包覆电连接器、电池芯与电极。电连接器能够与可携式电子产品连接,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接头。电池芯通过电极连接至电连接器。为使得电极能够稳固地连接电池芯,可通过例如在壳体上形成沟槽,以容置电极的方式固定电极,并让电极连接电池芯。然而,在沟槽组装电极是一种复杂的组装方式,有可能因为电极对准沟槽偏差,而造成导电不良。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及电池模块,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固定电极且电接触良好的电池模块定位结构。一种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其包括基材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包括:基材,其上形成有第一穿孔与第三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第三穿孔之间间隔第一间距,以及所述基材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以及第一电极片,其固定在所述基材上,所述第一电极片具有第一终端、第一本体与第三终端,所述第一终端连接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片藉由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中的至少一个孔,使所述第一终端贴附于所述第一表面,而所述第一本体贴附于所述第二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包括:
基材,其上形成有第一穿孔与第三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第三穿孔之间间隔第一间距,以及所述基材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以及
第一电极片,其固定在所述基材上,所述第一电极片具有第一终端、第一本体与第三终端,所述第一终端连接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片藉由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中的至少一个孔,使所述第一终端贴附于所述第一表面,而所述第一本体贴附于所述第二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终端贴附于所述第一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可挠性与绝缘性的材质,供电性隔离、卷曲与弯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的材质为麦拉或凯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孔与第三穿孔的孔径不小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基材的长度或宽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三终端的第三突出部分别地凸出于所述基材的边缘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吉强
申请(专利权)人:迪芬尼香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