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7386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耦合高且绝缘性优异的线圈装置。线圈装置具有线轴(20)、主芯(40)以及绕线(62~65)。位于第一线轴凸缘部(34a)与第二线轴凸缘部(34b)之间的连结部(26)具有:加高部(33),其与位于第一端子台(22)与第一线轴凸缘部(34a)之间的连结部(26)相比,更沿着与第一轴垂直的方向突出。在形成于与加高部(33)的上端接触地卷绕的第二绕线(64、65)与卷芯部(42)或线轴(20)的外表面之间的配线用间隙(66)配置有使近端第一线圈(60a)的第一绕线(62、63)和远端第一线圈(60c)的第一绕线(62、63)连续的连接绕线部(62a1、62b1、63a1、63b1)。63b1)。63b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例如脉冲变压器等变压器的用途的线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用于变压器等用途的线圈装置,例如,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已知有沿着芯的卷芯部分割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线圈装置。
[0003]但是,在现有的线圈装置中,由于沿着芯的卷芯部将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在第一端子台侧和第二端子台侧明确地分离,所以在绝缘性的观点上虽是优选的,但存在初级和次级的耦合减弱的问题。如果这些耦合弱,则具有难以适用作脉冲变压器的问题。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技术公开平5-9302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耦合高且绝缘性优异的线圈装置。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线圈装置,
[0011]为具有线轴、主芯以及绕线的线圈装置,
[0012]所述线轴具有:
[0013]连结部,其覆盖所述主芯的卷芯部的至少一面,并且与所述卷芯部一同卷绕有所述绕线;
[0014]第一端子台,其沿着所述连结部的第一轴设置于一端;以及
[0015]第二端子台,其沿着所述连结部的第一轴设置于另一端,
[0016]所述绕线至少具有第一绕线和第二绕线,
[0017]所述线轴具有:
[0018]第一线轴凸缘部,其与所述第一端子台沿着所述第一轴以规定间隔分开配置;以及
[0019]第二线轴凸缘部,其与所述第一线轴凸缘部沿着所述第一轴以规定间隔分开配置,
[0020]绕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台与所述第一线轴凸缘部之间的所述卷芯部及所述连结部卷绕有所述第一绕线,构成近端第一线圈,
[0021]绕位于所述第一线轴凸缘部与所述第二线轴凸缘部之间的所述卷芯部及所述连结部卷绕有所述第二绕线,构成中间第二线圈,
[0022]绕位于所述第二线轴凸缘部与所述第二端子台之间或者所述第二线轴凸缘部与
第三线轴凸缘部之间的所述卷芯部及所述连结部卷绕有所述第一绕线,构成远端第一线圈,
[0023]位于所述第一线轴凸缘部与所述第二线轴凸缘部之间的所述连结部具有加高部,所述加高部比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台与所述第一线轴凸缘部之间的所述连结部更沿着与所述第一轴垂直的方向突出,
[0024]在形成于与所述加高部的前端接触地卷绕的第二绕线和所述卷芯部或所述线轴的外表面之间的配线用间隙,配置有使所述近端第一线圈的所述第一绕线和所述远端第一线圈的所述第一绕线连续的连接绕线部。
[0025]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线圈装置中,将第二线圈以沿着芯的卷芯部的轴芯(第一轴)夹于近端第一线圈和远端第一线圈之间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且,近端第一线圈和远端第一线圈通过由一根以上的绕线构成的第一绕线而连续构成。
[0026]因此,例如,通过使中间第二线圈作为次级线圈发挥作用,并使近端第一线圈和远端第一线圈作为初级线圈发挥作用,能够提高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耦合。因此,能够适用于例如脉冲变压器等变压器的用途。此外,即使使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反过来也同样。
[0027]另外,线轴的连结部具有加高部,因此,能够在与加高部的前端接触地卷绕的第二绕线和卷芯部或线轴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配线用间隙。配线用间隙沿着中间第二线圈的周向以一部分(优选为一处或两处以上)形成于内侧。
[0028]通过该配线用间隙,第一绕线(连接绕线部)在近端第一线圈和远端第一线圈之间通过,构成近端第一线圈和远端第一线圈的第一绕线彼此连续。因此,也能够确保第一绕线和第二绕线的绝缘良好。
[0029]而且,在本专利技术的线圈装置中,由于在近端第一线圈和中间第二线圈之间、中间第二线圈和远端第一线圈之间配置线轴凸缘部,所以也确保这些线圈间的绝缘良好。因此,与将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重叠卷绕的类型的变压器等的线圈装置相比,不要求绕线本身的绝缘覆膜的绝缘特性的高性能化,绕线的选择范围增大,并且可实现低成本化。
[0030]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线圈装置中,与将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重叠卷绕的类型的变压器等的线圈装置相比,可以将绕线的卷绕外径小型化,并且能够实现线圈装置的低高度化。
[0031]优选的是,所述加高部与位于所述第二端子台与所述第二线轴凸缘部之间的所述连结部相比,更沿着与所述第一轴垂直的方向突出。作为与第一轴垂直的方向,例示了第二轴及第三轴,但也可以为这些轴的中间。例如,第一轴沿着卷芯部的轴芯平行,第三轴为相对于线圈装置的安装面垂直的方向,第一轴、第二轴及第三轴相互垂直。所述加高部也可以为沿着第二轴向分开地形成于所述连结部的一对加高上端部。
[0032]也可以是,所述第二线轴凸缘部具有将卷绕成所述中间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二绕线朝向所述第二端子台引导的引导部,通过所述引导部而被引导的所述第二绕线在所述远端第一线圈上被空中配线并且朝向所述第二端子台。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也能够将来自中间第二线圈的第二绕线的引出部和远端第一线圈的绝缘保持为良好。
[0033]也可以是,卷绕成所述中间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二绕线与通过所述引导部并安装于所述第二端子台的第二端子连接。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能够确保来自中间第二线圈的第二绕线的引出部的绝缘性,并且将其与端子台的端子连接。
[0034]所述引导部,也可以在沿着周向与所述加高部大致相应的位置,但优选地在沿着
周向不同的位置,具有比所述第二线轴凸缘部的外周端凹陷的引导槽。例如,也优选为,将加高部形成于位于反安装面侧的连结部,引导槽形成于位于安装面侧的线轴凸缘部。
[0035]也可以是,还具有所述第三线轴凸缘部。例如,绕位于所述第三线轴凸缘部与所述第二线轴凸缘部之间的所述卷芯部及所述连结部卷绕有所述第二绕线,并且构成远端第二线圈。也可以是,卷绕成所述中间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二绕线和卷绕成所述远端第二线圈的第二绕线通过所述引导部而连续。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远端第一线圈沿着卷芯部的轴芯(第一轴)方向夹于中间第二线圈和远端第二线圈之间,由第一绕线构成的线圈组和由第二绕线构成的线圈组的耦合进一步提高。
[0036]也可以是,卷绕成所述远端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二绕线与安装于所述第二端子台的第二端子连接。另外,也可以是,卷绕成所述近端第一线圈的所述第一绕线与安装于所述第一端子台的第一端子连接。
[0037]也可以是,所述线轴的加高部朝向安装面和/或反安装面突出。或者,也可以是,所述线轴的加高部朝向与安装面平行的方向突出。其中,线轴的加高部优选朝向反安装侧的方向突出,优选为沿着线轴的第二轴从两侧朝向反安装侧的方向突出的一对。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容易在中间第二线圈的内侧形成配线用间隙。另外,相对于卷芯部及线轴的绕线作业也变得容易,并且容易实现绕线作业的自动化。
[0038]此外,配线用间隙优选在中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为具有线轴、主芯以及绕线的线圈装置,所述线轴具有:连结部,其覆盖所述主芯的卷芯部的至少一面,并且与所述卷芯部一同卷绕有所述绕线;第一端子台,其沿着所述连结部的第一轴设置于一端;以及第二端子台,其沿着所述连结部的第一轴设置于另一端,所述绕线至少具有第一绕线和第二绕线,所述线轴具有:第一线轴凸缘部,其与所述第一端子台沿着所述第一轴以规定间隔分开配置;以及第二线轴凸缘部,其与所述第一线轴凸缘部沿着所述第一轴以规定间隔分开配置,绕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台与所述第一线轴凸缘部之间的所述卷芯部及所述连结部卷绕有所述第一绕线,构成近端第一线圈,绕位于所述第一线轴凸缘部与所述第二线轴凸缘部之间的所述卷芯部及所述连结部卷绕有所述第二绕线,构成中间第二线圈,绕位于所述第二线轴凸缘部与所述第二端子台之间或者所述第二线轴凸缘部与第三线轴凸缘部之间的所述卷芯部及所述连结部卷绕有所述第一绕线,构成远端第一线圈,位于所述第一线轴凸缘部与所述第二线轴凸缘部之间的所述连结部具有加高部,所述加高部比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台与所述第一线轴凸缘部之间的所述连结部更沿着与所述第一轴垂直的方向突出,在形成于与所述加高部的前端接触地卷绕的第二绕线和所述卷芯部或所述线轴的外表面之间的配线用间隙,配置有使所述近端第一线圈的所述第一绕线和所述远端第一线圈的所述第一绕线连续的连接绕线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高部与位于所述第二端子台与所述第二线轴凸缘部之间的所述连结部相比,更沿着与所述第一轴垂直的方向突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轴凸缘部具有将卷绕成所述中间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二绕线朝向所述第二端子台引导的引导部,通过所述引导部而被引导的所述第二绕线在所述远端第一线圈上被空中配线并且朝向所述第二端子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卷绕成所述中间第二线圈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浩谷昇一平井崇浩揭晓罗丹龄郭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TDK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