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体系水动力学半径的三类油层分类井浓度设计方法
: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三类油层三次采油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体系水动力学半径的三类油层分类井浓度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
[0002]聚驱技术发展快速,在各大油田广泛应用,随着一类油层工业化不断推广,一类油层三次采油储量逐年减少,为了完成产量接替,聚合物驱对象由一类油层向三类油层转化,三类油层发育厚度薄,井间差异大,采用聚合物驱时,需要根据单井的油层发育以及注入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体系浓度,从而保证注入体系顺利注入。目前采用单井浓度设计方法对三类油层进行设计,单井浓度设计方法主要是依靠注入体系的匹配图版,按照单井的渗透率K80找出对应图版中的浓度的下限值,当单井的浓度大于或等于下限值即可,对于上限值没有要求。由于没有考虑单井的有效厚度、孔喉半径以及注入压力水平,而且三类油层孔喉半径较小,过高的注入浓度会导致注入困难甚至堵塞油层,因此单井浓度设计方法不适合三类油层分类井浓度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
[0003]本专利技术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现有方法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体系水动力学半径的三类油层分类井浓度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统计分类井渗透率分布情况,基于统计分类井渗透率分布情况,确定累计有效厚度比例达到80%时的分类井对应的渗透率值即K80;基于获取的K80,计算K80对应的孔喉半径;基于获取的K80对应的孔喉半径,通过孔喉半径/水动力学半径比值及流动状态,明确分类井K80对应的不同水动力学半径界限值;测试注入体系在不同浓度条件下的水动力半径,形成不同浓度体系下对应的水动力学半径关系表;根据获取的水动力学半径界限值与形成的不同浓度体系下对应的水动力学半径关系表,确定分类井适合的浓度范围;基于确定的分类井适合的浓度范围,根据分类井的地层系数确定分类井的平均浓度;基于获取的分类井的平均浓度,根据单井压力空间,确定单井的注入浓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体系水动力学半径的三类油层分类井浓度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累计有效厚度比例达到80%即K80时的分类井对应的渗透率值的方法,包括:将同一类井组的油层按渗透率进行排序,按照渗透率从高到底排序,计算累计有效厚度比例;基于获得的累计有效厚度比例,找到累计有效厚度比例达到80%时的油层对应的渗透率值即为该井组的K8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体系水动力学半径的三类油层分类井浓度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K80对应的渗透率值对应的孔喉半径的公式为:式中:Dr为孔喉半径,μm;K为渗透率,μm2;为孔隙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体系水动力学半径的三类油层分类井浓度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喉半径/水动力学半径比值及对应的流动状态为:当孔喉半径/水动力学半径<3.3时,体系在该油层发生堵塞;当3.6<孔喉半径/水动力学半径≤3.3时,体系在该油层注入困难;当孔喉半径/水动力学半径>3.6时,为体系在该油层注入顺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体系水动力学半径的三类油层分类井浓度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测试不同浓度条件下注入体系的水动力学半径的方法,包括:先配制好不同浓度的注入体系;测出不同浓度的注入体系的粘度;对于同一浓度的注入体系,在相同压力条件下,让该注入体系流过不同孔径的微孔滤膜,然后测出通过滤膜的滤液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厚纯,杨雪微,庞思铭,徐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