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发声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7021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电发声体。压电发声体(10)具有:压电振动片(20);壳体(50),在其内部收纳压电振动片(20);盖状基片(40),其安装于壳体(50),与壳体(50)一起形成压电振动片(20)的收纳空间;和导电端子(60、70),其与压电振动片(20)电连接。导电端子(60、70)具有将压电振动片(20)向壳体侧弹性地按压的前端部(62、72)和与前端部(62、72)相连的端子主体(68、78)。所述端子主体(68、78)的至少一部分被埋入于盖状基片(40)中而被固定。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压电发声体中的压电振动片充分地振动。发声体中的压电振动片充分地振动。发声体中的压电振动片充分地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电发声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压电振动片的振动来产生声音的压电发声体。

技术介绍

[0002]压电发声体通过向收纳于壳体内的压电振动片施加电信号而使压电振动片振动来产生声音。在专利文献1中,将向压电振动片施加电信号的端子固定于壳体,使用硅酮系粘接剂等将该压电振动片的周围与壳体粘接固定在一起。
[0003]但是,在这样将端子固定于壳体,使用硅酮系粘接剂等将压电振动片的周围与壳体粘接的结构中,具有过度限制压电振动片的振动,有可能使音压或音质降低的问题。另外,用于粘接压电振动片的周围的作业也是复杂的。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36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期待音压和/或音质的提高并且容易制造的压电发声体。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压电发声体具有:
[0011]压电振动片;
[0012]壳体,在其内部收纳所述压电振动片;
[0013]盖状基片,其安装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壳体一起形成所述压电振动片的收纳空间;和
[0014]与所述压电振动片电连接的导电端子,
[0015]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将所述压电振动片向所述壳体侧弹性地按压的前端部;和与所述前端部相连的端子主体,
[0016]所述端子主体的至少一部分被埋入于所述盖状基片中而被固定。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压电发声体中,压电振动片被一部分埋入于盖状基片中的导电端子的前端部弹性地按压。在将该压电发声体安装于电路板等的情况下,盖状基片的安装侧外表面位于铅垂方向的下侧。其结果,压电振动片在收纳空间的内部通过导电端子的前端部被弹性地保持在壳体侧。因此,能够不使用粘接剂等,仅通过将盖状基片安装于壳体,就能够将压电振动片收纳于壳体的内部,并且使压电发声体的制造显著地变得容易。
[0018]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压电发声体中,没有用粘接剂等固定压电振动片的周围,因此,当向压电振动片施加电信号(例如周期性的电压信号)时,压电振动片不被粘接剂等限制而能够自由振动,使得音压和/或音质得到提高。
[0019]另外,导电端子的端子主体的一部分埋入于盖状基片中,因此,导电端子不会晃动,能够稳定地固定于盖状基片。另外,对于来自外部的冲击的抵抗能力变强,使得制品的耐久性也得到提高。
[0020]优选的是,所述前端部具有从所述端子主体向所述盖状基片的外缘延伸并且向所述压电振动片倾斜的倾斜部。利用向压电振动片倾斜的倾斜部,前端部能够弹性地以固定的力将压电振动片向壳体侧按压并将其保持。其结果,能够从导电端子向压电振动片稳定地供给电信号,并且即使压电振动片在壳体内振动,也能够在壳体内弹性保持压电振动片。
[0021]优选的是,所述盖状基片具有从所述盖状基片之外连通到所述收纳空间的贯通孔,所述前端部从所述盖状基片伸出,并配置于所述贯通孔的内部。通过在贯通孔的内部配置前端部,在将导电端子与盖状基片一体成型之后,能够经由贯通孔容易地将前端部向壳体侧进行弯曲加工。另外,在将盖状基片安装于壳体之后,通过贯通孔,能够容易确认前端部与压电振动片是否良好地连接。
[0022]优选的是,所述盖状基片具有从所述贯通孔向所述盖状基片的外缘延伸,将所述贯通孔的内部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的槽部。存在以盖状基片的外表面例如与电路板等的表面相对的方式将本专利技术的压电发声体表面安装于电路板等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盖状基片的贯通孔被电路板等的表面覆盖。但是,贯通孔通过槽部从壳体的侧壁外表面连通到外部,因此,槽部和贯通孔成为与壳体内部的收纳空间的排气口,有助于由压电振动片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压和/或音质的提高。
[0023]优选的是,所述贯通孔由至少一对贯通孔构成,这些贯通孔在所述收纳空间的内部连通。通过使作为排气口起作用的贯通孔在收纳空间的内部连通,有助于由压电振动片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压和/或音质的提高。另外,由于各个贯通孔通过各个槽部从壳体的侧壁外表面连通到外部,因此成为容易表面安装压电发声体的结构。
[0024]从所述收纳空间连通到所述壳体之外的放音孔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形成于壳体的外壁侧面。通过在壳体的外壁侧面形成放音孔,不需要在壳体的外壁上表面设置放音孔。因此,通过由吸嘴吸引壳体的外壁上表面,能够容易地拾起压电发声体,并能够容易地安装于印刷电路板等。另外,在安装压电发声体之后,即使在壳体的外壁上表面的上方存在障碍物,也能够得到大的音压。另外,通过在壳体的外壁侧面形成放音孔,在将压电发声体表面安装于电路板等的情况下,能够使垃圾等难以进入壳体的内部,使得声音的劣化少。
[0025]优选的是,所述前端部向位于与形成有所述放音孔的所述壳体的外壁侧面相反侧的所述外壁侧面延伸。另外,优选的是,形成来自成为排气口的所述贯通孔的槽部的外壁侧面与形成所述放音孔的外壁侧面互为相反侧。通过这样构成,有助于由压电振动片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压和/或音质的提高。
[0026]优选的是,所述端子主体具有:
[0027]与所述前端部相连且与所述压电振动片大致平行的内侧部;
[0028]与所述内侧部大致平行,且以位于与所述内侧部不同的高低差部的方式配置的外侧部;和
[0029]位于所述内侧部与所述外侧部之间的中间部。
[0030]通过具有这种端子主体的结构,能够通过例如嵌件成型等将盖状基片与导电端子
一起容易地一体成型。
[0031]所述中间部也可以相对于所述内侧部和所述外侧部呈阶梯状地分别相连,但优选倾斜地分别相连。通过使中间部倾斜,端子主体的内侧部容易埋入盖状基片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端子主体的外侧部容易在与盖状基片的外表面同一平面上露出。另外,仅使外侧部露出到盖状基片之外,容易与电路板的焊盘等连接,容易进行表面安装。
[0032]优选的是,所述内侧部和所述中间部被埋入所述盖状基片中,且外侧部的靠近中间部的一部分也可以被埋入于盖状基片中,但优选的是,外侧部的外表面露出到盖状基片的外部。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与电路板的焊盘等连接,且容易进行表面安装。
[0033]优选的是,所述内侧部具有增强与所述盖状基片的固定的增强部。作为增强部优选为孔部,但也可以为凹凸部。通过将增强部设置于内侧部,在将内侧部与盖状基片的内部通过嵌件成型等一体成型时,能够提高端子主体与盖状基片的结合强度。
[0034]优选的是,所述内侧部具有减缓向所述前端部去的导热的导热减缓部。作为导热减缓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考虑在内侧部与前端部的边界附近设置切口等,在从外侧部向前端部进行热传递的路径中设置迂回路等。通过在内侧部设置导热减缓部,在安装时等在外侧部产生的热难以传递到前端部。在前端部维持弹性(弹簧特性),使前端部以大致固定的力将压电振动片向壳体侧按压是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电发声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压电振动片;壳体,在其内部收纳所述压电振动片;盖状基片,其安装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壳体一起形成所述压电振动片的收纳空间;和与所述压电振动片电连接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将所述压电振动片向所述壳体侧弹性地按压的前端部;和与所述前端部相连的端子主体,所述端子主体的至少一部分被埋入于所述盖状基片中而被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发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具有从所述端子主体向所述盖状基片的外缘延伸并且向所述压电振动片倾斜的倾斜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发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状基片具有从所述盖状基片之外连通到所述收纳空间的贯通孔,所述前端部从所述盖状基片伸出,并配置于所述贯通孔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电发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状基片具有槽部,所述槽部从所述贯通孔向所述盖状基片的外缘延伸,将所述贯通孔的内部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压电发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由至少一对贯通孔构成,这些贯通孔在所述收纳空间的内部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电发声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侧面形成有从所述收纳空间连通到所述壳体之外的放音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电发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向位于与形成有所述放音孔的所述壳体的外壁侧面相反侧的所述外壁侧面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电发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主体具有:与所述前端部相连且与所述压电振动片大致平行的内侧部;与所述内侧部大致平行,且以位于与所述内侧部不同的高低差部的方式配置的外侧部;和位于所述内侧部与所述外侧部之间的中间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电发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以相对于所述内侧部和所述外侧部倾斜的方式与所述内侧部和所述外侧部分别相连。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压电发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部和所述中间部被埋入于所述盖状基片中。11.根据权利要求8~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胁宏治佐藤晃木嶋薰高伟亮张奕琦黄晓鹏曾有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TDK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