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防护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7190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可折叠防护棚,包括顶部支撑组件、侧部支撑组件和端部支撑组件,所述顶部支撑组件与所述侧部支撑组件转动连接,所述侧部支撑组件与所述端部支撑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端部支撑组件具有可折叠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顶部支撑组件、侧部支撑组件和端部支撑组件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框,需要运输进行折叠时,第一前板和第二前板受到前板铰链的铰接作用可以实现向内折叠的动作,再将第一顶板与第一侧板折叠,第二顶板与第二侧板折叠,整个防护棚通过各部分的铰接结构相互折叠在一起,大大减小了尺寸,便于运输。便于运输。便于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防护棚


[0001]本技术涉及防护棚领域,特别是可折叠防护棚。

技术介绍

[0002]油气管道大多为金属管道,管道的焊接主要是气保实心焊丝焊接,这种焊接形式容易受到外界风的影响造成气孔等缺陷,因此在野外施工时都配备焊接防护棚,将焊接防护棚罩在焊口上,工人在焊接防护棚内对焊口进行焊接作业;由于管道施工跨区域专场频率较高需要频繁运输防护棚,以往防护棚采用整体焊接结构,体积较大,给运输造成很大困难,运输成本较高。现有技术中的折叠防护棚多为侧部进行折叠,折叠结构所连接的两侧在竖直高度上设置,在进行折叠时整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折叠对地面会造成较大的冲击,容易损坏防护棚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可折叠防护棚,包括顶部支撑组件、侧部支撑组件和端部支撑组件,所述顶部支撑组件与所述侧部支撑组件转动连接,所述侧部支撑组件与所述端部支撑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端部支撑组件具有可折叠结构。
[0004]进一步地,所述端部支撑组件沿所述侧部支撑组件设置有两组,所述端部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前板和第二前板,所述第一前板与所述第二前板转动连接,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前板与所述第二前板处于同一直线,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前板与所述第二前板发生相对转动以实现折叠。
[0005]进一步地,所述侧部支撑组件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端部支撑组件两侧,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前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前板转动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顶部支撑组件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一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二顶板相互拼接并且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一前板相互接触、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二前板相互接触,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互接触,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互接触。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板和\或所述第二前板上设有让位缺口,让位缺口形成可使管道通过的通道。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前板之间固定有固定包角,所述第二顶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二前板之间固定有固定包角。
[0009]利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制作的可折叠防护棚,所达到的有益效果:顶部支撑组件、侧部支撑组件和端部支撑组件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框,需要运输进行折叠时,第一前板和第二前板受到前板铰链的铰接作用可以实现向内折叠的动作,将第一顶板与第一侧板折叠,第二顶板与第二侧板折叠,整个防护棚通过各部分的铰接结构相互折叠在一起,如大
大减小了尺寸,便于运输。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所述可折叠防护棚的立体图;
[0011]图2是本技术顶部支撑组件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技术所述端部支撑组件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本技术所述可折叠防护棚的整体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本技术所述可折叠防护棚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5]图中,1、顶部支撑组件;11、第一顶板;12、第二顶板;13、顶板铰链;2、侧部支撑组件;21、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23、侧板铰链;3、端部支撑组件;31、第一前板;32、第二前板;33、让位缺口;34、前板铰链;4、固定包角;5、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可折叠防护棚。如图1所示,包括顶部支撑组件1、侧部支撑组件2和端部支撑组件3,所述顶部支撑组件1与所述侧部支撑组件2转动连接,所述侧部支撑组件2与所述端部支撑组件3转动连接,所述端部支撑组件3具有可折叠结构。
[0017]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端部支撑组件3沿所述侧部支撑组件2设置有两组,所述端部支撑组件3包括第一前板31和第二前板32,所述第一前板31与所述第二前板32转动连接,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前板31与所述第二前板32处于同一直线,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前板31与所述第二前板32发生相对转动以实现折叠。端部支撑组件3中的可折叠结构为前板铰链34,第一前板31和第二前板32通过前板铰链34铰接。第一状态为展开使用状态,第二状态为折叠状态。
[0018]所述侧部支撑组件2包括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所述第一侧板21与所述第二侧板22分别设置于所述端部支撑组件3两侧,所述第一侧板21与所述第一前板3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侧板22与所述第二前板32转动连接。第一前板31和第一侧板21通过侧板铰链23铰接,第二前板32和第二侧板22通过侧板铰链23铰接。
[0019]所述顶部支撑组件1包括第一顶板11和第二顶板12,所述第一顶板11与所述第一侧板2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顶板12与所述第二侧板22转动连接,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顶板11与所述第二顶板12相互拼接并且所述第一顶板11与所述第一前板31相互接触、所述第二顶板12与所述第二前板32相互接触,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顶板11与所述第一侧板21相互接触,所述第二顶板12与所述第二侧板22相互接触。具体地,第一侧板21与第一顶板11通过顶板铰链13铰接,第二侧板22与第二顶板12通过顶板铰链13铰接。第一状态为展开状态,第二状态为折叠状态。第一顶板11受到顶板铰链13的铰接作用悬挂于第一侧板21上且可以实现翻折动作,第二顶板12受到顶板铰链13的铰接作用悬挂于第二侧板22上且可以实现翻折动作。
[0020]所述第一前板31和\或所述第二前板32上设有让位缺口33,让位缺口33形成可使管道通过的通道。管道5长度一般较长,第一前板31和第二前板32上设置有可使管道5通过的通道。
[0021]所述第一顶板11、所述第一侧板21和所述第一前板31之间固定有固定包角4,所述第二顶板12、所述第二侧板22和所述第二前板32之间固定有固定包角4。其中一组固定包角4与第一侧板21、第一前板31、第一顶板11组成的棱角相贴合,另一组固定包角4与第二侧板22、第二前板32、第二顶板12组成的棱角相贴合,并通过螺栓固定进行固定,限制了其相对运动,且起到加固作用,同时固定包角4的顶部焊接有吊耳,四个所述固定包角4安装在管道外焊可折叠防护棚的四个顶角上,起吊时可以利用固定包角4上的吊耳做为吊点。
[0022]顶部支撑组件1、侧部支撑组件2和端部支撑组件3的各板加工材质为管型材焊接成框架,表面敷2mm铁板。
[0023]工作过程:
[0024]顶部支撑组件1、侧部支撑组件2和端部支撑组件3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框,需要运输进行折叠时,第一前板31和第二前板32受到前板铰链34的铰接作用可以实现向内折叠的动作,将第一顶板11与第一侧板21折叠,第二顶板12与第二侧板22折叠,整个防护棚通过各部分的铰接结构相互折叠在一起,如图4所示;
[0025]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折叠防护棚,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支撑组件(1)、侧部支撑组件(2)和端部支撑组件(3),所述顶部支撑组件(1)与所述侧部支撑组件(2)转动连接,所述侧部支撑组件(2)与所述端部支撑组件(3)转动连接,所述端部支撑组件(3)具有可折叠结构;所述端部支撑组件(3)沿所述侧部支撑组件(2)设置有两组,所述端部支撑组件(3)包括第一前板(31)和第二前板(32),所述第一前板(31)与所述第二前板(32)转动连接,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前板(31)与所述第二前板(32)处于同一直线,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前板(31)与所述第二前板(32)发生相对转动以实现折叠;所述侧部支撑组件(2)包括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所述第一侧板(21)与所述第二侧板(22)分别设置于所述端部支撑组件(3)两侧,所述第一侧板(21)与所述第一前板(3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侧板(22)与所述第二前板(32)转动连接;所述顶部支撑组件(1)包括第一顶板(11)和第二顶板(12),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广庆魏晶张峰史顺成
申请(专利权)人:电王智焊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