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镍基合金用高精铰铣复合型硬质合金铰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6352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镍基合金用高精铰铣复合型硬质合金铰刀,包括刀柄,刀柄的前端设有刀尖,刀尖的后端连接一段有效刃部,刀尖上设有四个底部切屑刃,底部切削刃包括槽底部切刃和中心部切刃,有效刃部上设有四个螺旋型外周刃,螺旋型外周刃之间形成四个排屑槽,槽底部切刃后端与螺旋型外周刃的前端一一对应连接,中心部切刃设有刃倾角a,刃倾角a为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镍基合金用高精铰铣复合型硬质合金铰刀


[0001]本技术涉及刀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镍基合金用高精铰铣复合型硬质合金铰刀。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医疗、航空领域技术日渐精进对工件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工一般孔类工件时,为了满足工件配合度、提高工件表面质量,会采用钻头打孔+铰刀精孔的工艺方式。铰刀受其结构限制无法实现孔位修正,一旦出现孔位偏差就会造成产品报废,这也是目前行业内的一大难题,部分企业采用镗孔工艺,但是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加工孔类工件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镍基合金用高精铰铣复合型硬质合金铰刀。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镍基合金用高精铰铣复合型硬质合金铰刀,包括刀柄,所述刀柄的前端设有刀尖,所述刀尖的后端连接一段有效刃部,所述刀尖上设有四个底部切屑刃,所述底部切削刃包括槽底部切刃和中心部切刃,所述有效刃部上设有四个螺旋型外周刃,所述螺旋型外周刃之间形成四个排屑槽,所述槽底部切刃后端与螺旋型外周刃的前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中心部切刃设有刃倾角a,刃倾角a为5
°
;其中,底部切屑刃为主切削刃,底部切屑刃的槽底部切刃由排屑槽轴向前刀面连接刀尖第一后刀面形成,螺旋型外周刃为副切削刃,由排屑槽径向前刀面连接刃背形成。
[0005]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型外周刃上具有刃背,所述刃背的宽度为刃径的0.1倍,且所述刃背不设后角。
[0006]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型外周刃的前端具有倒锥形刃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底部切削刃设有一个底刃后角为10
°
的平面型第一后刀面和一个底刃后角为22
°
的平面型第二后刀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排屑槽为左旋型排屑槽,螺旋旋向角β为30
°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中心部切刃的进刀角γ为26
°

[0010]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铰刀的夹持刚性和寿命,所述刀柄总长为45mm

55mm。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底部切屑刃设5
°
刃倾角,保证底部切屑刃在切削时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切削部位的冷却散热,且底部切屑刃设有两个后角面具有铣削能力,可以很好对打孔出现的偏斜进行纠偏,保证位置度、直线度。
[0013](2)极窄刃背+无后角设计,再减小刃口切削阻力的同时,通过挤压工件壁面极大提高工件表面质量。
[0014](3)4个30
°
左旋排屑槽极大的减小切削阻力和增大排屑空间,下排屑减少已加工面与铁屑的接触。
[0015](4)进刀角本来是需要单独的一个工步来完成,现在通过第二后刀面改变出刀方向和角度实现一刀加工出第二后刀面和进刀面,简化加工工艺,进刀角γ是以背线为基准测量26
°

[0016](5)传统铰刀长度在36mm

45mm,本技术采用加长型的柄部设计(较传统铰刀加长30%左右),大大提高了刀具夹持刚性,保证铰钻寿命。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硬质合金铰刀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刀尖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刀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图4中底部切削刃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刀柄,2、刀尖,3、有效刃部,4、槽底部切刃,5、螺旋型外周刃,6、排屑槽,7、倒锥形刃部,8、第一后刀面,9、第二后刀面,10、刃背,11、进刀面,12、中心部切刃。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5]如图1

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镍基合金用高精铰铣复合型硬质合金铰刀,包括刀柄1,所述刀柄1总长为45mm

55mm。所述刀柄1的前端设有刀尖2,所述刀尖2的后端连接一段有效刃部3,所述刀尖2上设有四个底部切屑刃,所述底部切削刃包括槽底部切刃4和中心部切刃12。所述有效刃部3上设有四个螺旋型外周刃5,所述螺旋型外周刃5的前端具有倒锥形刃部7。所述螺旋型外周刃5之间形成四个排屑槽6,所述排屑槽6为左旋型排屑槽,螺旋旋向角β为30
°
。所述槽底部切刃4后端与螺旋型外周刃5的前端一一对应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中心部切刃12设有刃倾角a,刃倾角a为5
°
。其中,底部切屑刃4为主切削刃,底部切屑刃的槽底部切刃4由排屑槽6轴向前刀面连接刀尖2第一后刀面8形成,螺旋型外周刃5为副切削刃,由排屑槽6径向前刀面连接刃背10形成。本实施例中的硬质合金铰刀主要用于镍基合金的高精铰铣,主切削刃主要用于铰孔,副切削刃主要用于孔壁的铣削加工。
[0026]如图3

图5所示,所述底部切削刃设有一个底刃后角为10
°
的平面型第一后刀面8和一个底刃后角为22
°
的平面型第二后刀面9。,所述螺旋型外周刃5上具有刃背10,所述刃背10的宽度H为刃径的0.1倍,且所述刃背10不设后角。所述中心部切刃12前侧设有进刀面11,所述中心部切刃12的进刀角γ为26
°
,所述进刀面11通过第二后刀面9直接干涉形成,进刀面11和第一后刀面8两者共同形成中心部切刃12。
[0027]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技术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镍基合金用高精铰铣复合型硬质合金铰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柄,所述刀柄的前端设有刀尖,所述刀尖的后端连接一段有效刃部,所述刀尖上设有四个底部切削刃,所述底部切削刃包括槽底部切刃和中心部切刃,所述有效刃部上设有四个螺旋型外周刃,所述螺旋型外周刃之间形成四个排屑槽,所述槽底部切刃后端与螺旋型外周刃的前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中心部切刃设有刃倾角a,刃倾角a为5
°
;所述中心部切刃前侧设有进刀面,所述进刀面通过第二后刀面直接干涉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基合金用高精铰铣复合型硬质合金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型外周刃上具有刃背,所述刃背的宽度为刃径的0.1倍,且所述刃背不设后角。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基合金用高精铰铣复合型硬质合金铰刀,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锡庆赵龙宗传道曹浩军
申请(专利权)人:元韬常州精密切削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