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新型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409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新型搅拌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下表面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贯通设置有传动轴,且传动轴的端部安装有驱动电机,并且驱动电机通过安装架固定在反应釜本体上,所述传动轴的表面通过固定筒安装有框式搅拌桨叶,所述传动轴的表面设置有三叶桨式搅拌叶,且两个所述三叶桨式搅拌叶分别位于传动轴的上下1/3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与传统搅拌器对比,该反应釜,通过轴承座、传动轴、固定筒、框式搅拌桨叶、三叶桨式搅拌页和驱动电机的相互配合使用,使其解决了粘度高,搅拌不充分的问题,也可解决一些实验室所需反应中对一些浓度大的浆料搅拌难的问题。拌难的问题。拌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新型搅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反应釜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反应釜新型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化工、生物制药生产中多采用在反应釜中进行合成,而随着科学发展,对高品质产品需求量的提升,要求化工反应各个工段性能都需要提升,尤其是反应釜搅拌方面,要达到高品质的产品,就必须让原料充分反应,就需要原料搅拌均匀。
[0003]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现阶段好多原料、反应产生的中间体粘度大,传统桨式、轴流式搅拌器不能很好的搅拌,比如新型黄药生产,原料在反应釜中形成的浆料粘度高,浆料仅在搅拌容器叶轮周围进行混合搅拌,带动不起搅拌区外原料的混合搅拌,尤其反应釜上方浆料静止不动,形成搅拌死区,而黄药浆料又容易凝固,故反应釜上方浆料几乎没有搅拌,导致反应不充分,不仅使产品品位低下,而且凝固反应不完全的浆料难以出料,很多还会粘在釜璧上,带来清洗不便等问题,尤其在实验室中试验,小型玻璃反应釜中更为明显。
[0005]我们为此,提出了一种反应釜新型搅拌装置解决上述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搅拌器装置,进一步提高搅拌效率,解决搅拌不充分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反应釜新型搅拌装置。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新型搅拌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下表面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贯通设置有传动轴,且传动轴的端部安装有驱动电机,并且驱动电机通过安装架固定在反应釜本体上,所述传动轴的表面通过固定筒安装有框式搅拌桨叶,所述传动轴的表面设置有三叶桨式搅拌叶,且两个所述三叶桨式搅拌叶分别位于传动轴的上下1/3处。
[0008]优选的,所述框式搅拌桨叶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框式搅拌桨叶呈环形阵列分布在传动轴的外侧。
[0009]优选的,所述框式搅拌桨叶、三叶桨式搅拌叶和传动轴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0010]优选的,所述框式搅拌桨叶、三叶桨式搅拌叶和传动轴的表面均涂覆有陶瓷防腐涂料。
[0011]优选的,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上表面和侧表面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卸料口。
[0012]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导线与外部控制器进行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与传统搅拌器对比,该反应釜,通过轴承座、传动轴、固定筒、框式搅拌桨叶、三叶桨式搅拌页和驱动电机的相互配合使用,使其解决了粘度高,搅拌不充分的问题,也可解决一些实验室所需反应中对一些浓度大的浆料搅拌难的问题。
[0015](2)、本技术,该搅拌器可以更好的使原料混合均匀,加快反应时间,增加搅拌
效率,降低了能耗,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厂生产效率。
[0016](3)、本技术,对反应物而言,使其更快混合均匀,反应更加充分,减少了搅拌时间,也减少了人工操作时间,并且反应充分的物料不容易粘在反应釜内壁,且副反应会变少,不容易产生杂质,清洗更加方便,出料更加容易,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反应釜新型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反应釜新型搅拌装置的传动轴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反应釜新型搅拌装置的传动轴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例说明:
[0022]1、反应釜本体;2、轴承座;3、传动轴;4、框式搅拌桨叶;5、固定筒;6、三叶桨式搅拌叶;7、驱动电机;8、安装架;9、卸料口;10、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4]请参照图1

3,一种反应釜新型搅拌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1,反应釜本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轴承座2,轴承座2上贯通设置有传动轴3,且传动轴3的端部安装有驱动电机7,并且驱动电机7通过安装架8固定在反应釜本体1上,传动轴3的表面通过固定筒5安装有框式搅拌桨叶4,传动轴3的表面设置有三叶桨式搅拌叶6,且两个三叶桨式搅拌叶6分别位于传动轴3的上下1/3处。
[0025]本实施方案中:与传统搅拌器对比,该反应釜,通过轴承座2、传动轴3、固定筒5、框式搅拌桨叶4、三叶桨式搅拌页和驱动电机7的相互配合使用,使其解决了粘度高,搅拌不充分的问题,也可解决一些实验室所需反应中对一些浓度大的浆料搅拌难的问题,可以更好的使原料混合均匀,加快反应时间,增加搅拌效率,降低了能耗,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厂生产效率;对反应物而言,使其更快混合均匀,反应更加充分,减少了搅拌时间,也减少了人工操作时间,并且反应充分的物料不容易粘在反应釜内壁,且副反应会变少,不容易产生杂质,清洗更加方便,出料更加容易,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0026]具体的,框式搅拌桨叶4设置有三组,三组框式搅拌桨叶4呈环形阵列分布在传动轴3的外侧。
[0027]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多组框式搅拌桨叶4,增大桨叶与物料的接触面积,提高搅拌效率。
[0028]具体的,框式搅拌桨叶4、三叶桨式搅拌叶6和传动轴3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0029]本实施方案中:具有硬度较强,且耐腐蚀的特点,极大的延长框式搅拌桨叶4、三叶
桨式搅拌叶6和传动轴3的使用寿命。
[0030]具体的,框式搅拌桨叶4、三叶桨式搅拌叶6和传动轴3的表面均涂覆有陶瓷防腐涂料。
[0031]本实施方案中:通过涂覆陶瓷防腐涂料,有利于提高框式搅拌桨叶4、三叶桨式搅拌叶6和传动轴3的防腐性能以及防粘性能。
[0032]具体的,反应釜本体1的上表面和侧表面分别设置有进料口10和卸料口9。
[0033]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进料口10和卸料口9,用于向反应釜本体1内添加物料,以及将反应釜本体1内的物料排出。
[0034]具体的,驱动电机7通过导线与外部控制器进行连接。
[0035]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外部控制器(图中未画出),以便对驱动电机7进行控制,外部控制器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的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仅对其进行使用,不进行改造,故不再详细描述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0036]工作原理:将物料从进料口10处添加至反应釜本体1内,之后启动驱动电机7,带动传动轴3,其框式搅拌桨叶4、固定筒5和三叶桨式搅拌叶6随着传动轴3的转动而转动,进而对反应釜本体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作业,与传统搅拌器对比,该反应釜,通过轴承座2、传动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新型搅拌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轴承座(2),所述轴承座(2)上贯通设置有传动轴(3),且传动轴(3)的端部安装有驱动电机(7),并且驱动电机(7)通过安装架(8)固定在反应釜本体(1)上,所述传动轴(3)的表面通过固定筒(5)安装有框式搅拌桨叶(4),所述传动轴(3)的表面设置有三叶桨式搅拌叶(6),且两个所述三叶桨式搅拌叶(6)分别位于传动轴(3)的上下1/3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新型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式搅拌桨叶(4)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框式搅拌桨叶(4)呈环形阵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世睿王军王军辉刘伟曹永宁李双龙马思宇贾存鹏种博瑞焦晓斌陈瑜王婷胡小明王庆西
申请(专利权)人:白银新大孚科技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