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铜管生产的退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315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退火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铜管生产的退火装置,其包括多个输送机构和穿过每个输送机构的多个铜管本体,输送机构用于对多个铜管本体进行输送并使铜管本体沿其轴线方向转动,多个铜管本体相互接触并且多个铜管本体呈环形分布;通过采用多个铜管本体同时加热的方式和铜管本体自转输送的方式对铜管本体进行加热退火处理,可方便使感应电流在多个铜管本体之间流动,从而使电流能够在铜管本体整体上流动,避免单一铜管本体加热时,电流只能够在铜管本体外壁上流动时的局部加热效果,方便对铜管本体进行全面、同时加热处理,有效提高了加热的均匀性,避免铜管本体上产生温差并影响退火效果。体上产生温差并影响退火效果。体上产生温差并影响退火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铜管生产的退火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退火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铜管生产的退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退火处理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加工工艺,其是指将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规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通过该加工工艺,可有效降低金属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金属内部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等,常用的退火工艺包括完全退火、球化退火、等温退火、石墨退火、扩散退火、去应力退火、不完全退火、焊后退火等。
[0003]在进行铜管退火加工时,一般是采用电磁加热的方式对铜管进行加热退火处理,通过频繁变化的电磁场诱导铜管中的电子发生振动从而产生高温,常用的退火装置在使用时,将一根铜管穿过电磁线圈进行直接电磁加热即可,而由于铜管上的感应电流在其表面的流动性最大,因此铜管外壁首先受热,之后向铜管内部进行热传递,因此采用此种加热退火方式容易导致铜管内外之间存在温差,铜管受热不均匀等问题,影响退火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铜管生产的退火装置。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铜管生产的退火装置,包括多个输送机构和穿过每个输送机构的多个铜管本体,输送机构用于对多个铜管本体进行输送并使铜管本体沿其轴线方向转动,多个铜管本体相互接触并且多个铜管本体呈环形分布;还包括输送筒,输送筒位于多个输送机构中的两个输送机构之间,铜管本体穿过输送筒,输送筒内侧壁上设有电磁加热器。
[0006]优选的,所述铜管本体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转盘,转盘上开设有四个通槽,四个通槽相互连通,并且四个通槽呈环形分布,四个铜管本体分别穿过四个通槽,所述转盘的圆周外壁上开设有四个豁口,四个豁口分别与四个通槽连通;所述转盘的外侧套设有固定环,固定环内壁上滚动有两个滚轮和两个第一滚球,两个滚轮和两个第一滚球呈环形分布,第一滚球位于两个滚轮之间,滚轮穿过一个豁口并对一个通槽内的铜管本体进行挤压,第一滚球上设有连杆,连杆长度方向沿转盘径线方向,并且连杆穿过另一个豁口并伸入至另一个通槽内,该通槽内侧的连杆端部上设有多个第二滚球,多个第二滚球分两排呈前后分布,第二滚球与该通槽内的铜管本体接触;所述滚轮的圆周外壁上设置有螺纹棱。
[0007]优选的,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支撑盘,支撑盘套设在转盘的外壁上,并且转盘在支撑盘上转动,所述固定环由四个第一弧形板和四个第二弧形板组成,第一弧形板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弧形板之间,第一弧形板的两端均设有导向杆,导向杆固定在支撑盘上,相邻两个第一弧形板之间的导向杆平行,第二弧形板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导向杆上,第二弧
形板的外侧壁上设有气缸,气缸的固定端固定在支撑盘上;所述滚轮和所述连杆上均设有支撑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转动安装在转盘外壁上的支撑轴,支撑轴上倾斜固定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上远离支撑轴的端部均与滚轮或连杆连接,其中,滚轮与其上的支撑板转动连接,连杆与其上的支撑板固定连接;支撑轴上的两个支撑板之间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与转盘之间连接有板簧。
[0009]优选的,所述通槽的内侧壁上转动设有多个电机。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盘的外壁上固定有齿轮,齿轮输出端设有齿环,齿环上啮合设有隔离圆柱,隔离圆柱固定在转盘的外壁上。
[0011]优选的,所述电磁加热器由高频电磁区和中频电磁区组成,高频电磁区的宽度相比中频电磁区的宽度更小。
[0012]优选的,所述输送筒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隔环,隔环将输送筒内部分割成左侧腔室、中间腔室和右侧腔室,其中电磁加热器位于中间腔室内;所述输送筒顶部设有两个气泵,一个气泵的输入端设有吸气三通管,吸气三通管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左侧腔室、右侧腔室连通,另一个气泵的输出端设有输气三通管,所述中间腔室内壁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散气管,输气三通管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散气管连通,所述散气管上开设有多个排气孔。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多个铜管本体同时加热的方式和铜管本体自转输送的方式对铜管本体进行加热退火处理,可方便使感应电流在多个铜管本体之间流动,从而使电流能够在铜管本体整体上流动,避免单一铜管本体加热时,电流只能够在铜管本体外壁上流动时的局部加热效果,方便对铜管本体进行全面、同时加热处理,有效提高了加热的均匀性,避免铜管本体上产生温差并影响退火效果。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输送筒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输送机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右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转盘及其上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中支撑盘及其上结构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输送机构;2、铜管本体;3、输送筒;4、电磁加热器;5、转盘;6、通槽;7、固定环;8、滚轮;9、第一滚球;10、连杆;11、第二滚球;12、第一弧形板;13、第二弧形板;14、导向杆;15、气缸;16、支撑轴;17、支撑板;18、固定杆;19、板簧;20、电机;21、齿轮;22、齿环;23、隔离圆柱;24、高频电磁区;25、中频电磁区;26、隔环;27、气泵;28、吸气三通管;29、输气三通管;30、散气管;31、支撑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属于“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
[0019]如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铜管生产的退火装置,包括多个输送机构1和穿过每个输送机构1的多个铜管本体2,输送机构1用于对多个铜管本体2进行输送并使铜管本体2沿其轴线方向转动,多个铜管本体2相互接触并且多个铜管本体2呈环形分布;还包括输送筒3,输送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铜管生产的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输送机构(1)和穿过每个输送机构(1)的多个铜管本体(2),输送机构(1)用于对多个铜管本体(2)进行输送并使铜管本体(2)沿其轴线方向转动,多个铜管本体(2)相互接触并且多个铜管本体(2)呈环形分布;还包括输送筒(3),输送筒(3)位于多个输送机构(1)中的两个输送机构(1)之间,铜管本体(2)穿过输送筒(3),输送筒(3)内侧壁上设有电磁加热器(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铜管生产的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本体(2)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输送机构(1)包括转盘(5),转盘(5)上开设有四个通槽(6),四个通槽(6)相互连通,并且四个通槽(6)呈环形分布,四个铜管本体(2)分别穿过四个通槽(6),所述转盘(5)的圆周外壁上开设有四个豁口,四个豁口分别与四个通槽(6)连通;所述转盘(5)的外侧套设有固定环(7),固定环(7)内壁上滚动有两个滚轮(8)和两个第一滚球(9),两个滚轮(8)和两个第一滚球(9)呈环形分布,第一滚球(9)位于两个滚轮(8)之间,滚轮(8)穿过一个豁口并对一个通槽(6)内的铜管本体(2)进行挤压,第一滚球(9)上设有连杆(10),连杆(10)长度方向沿转盘(5)径线方向,并且连杆(10)穿过另一个豁口并伸入至另一个通槽(6)内,该通槽(6)内侧的连杆(10)端部上设有多个第二滚球(11),多个第二滚球(11)分两排呈前后分布,第二滚球(11)与该通槽(6)内的铜管本体(2)接触;所述滚轮(8)的圆周外壁上设置有螺纹棱。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铜管生产的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1)还包括支撑盘(31),支撑盘(31)套设在转盘(5)的外壁上,并且转盘(5)在支撑盘(31)上转动,所述固定环(7)由四个第一弧形板(12)和四个第二弧形板(13)组成,第一弧形板(12)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弧形板(13)之间,第一弧形板(12)的两端均设有导向杆(14),导向杆(14)固定在支撑盘(31)上,相邻两个第一弧形板(12)之间的导向杆(14)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传来周杰刘昆王辉田利杰张杰李洋曹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润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