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盘传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3096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底盘传动结构,包括:底架、前驱动桥、后驱动桥和传动组件,前驱动桥固定在底架的前端底部,前驱动桥上设有与前驱动桥传动连接的变速箱,后驱动桥与所述前驱动桥前后相对设置且与前驱动桥传动连接,传动组件位于前驱动桥与后驱动桥之间,包括与变速箱传动连接的分动箱、与分动箱传动连接的万向传动机构以及连通万向传动机构和后驱动桥的传动箱;万向传动机构包括与分动箱传动连接且长度可自行调节的第一传动轴、与传动箱传动连接且长度可自行调节的第二传动轴以及连接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过渡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万向传动机构能够万向和长距离动力传送,使收获机行驶在崎岖不平的路面时,保证动力不会受折腰和转动的影响。腰和转动的影响。腰和转动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盘传动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底盘传动
,尤其是一种收获机底盘的传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收获机底盘传动结构中,发动机输出的动力,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动力传递装置才能到达驱动轮。发动机到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动机构,即为车辆的传动系,主要是由变速箱、传动轴、分动箱、主减速器等部分组成。良好的动力传动系统应能保证车辆在各种行驶条件下所必须的牵引力、车速,以及保证牵引力和车速之间协调变化等功能,这就对其动力传动系统性能提出了更高地要求。
[0003]目前我国的自走式收获机的行走系统大都采用前轮驱动,后轮导向的形式。在路况不好的道路上行驶、作业的时候,使用这种形式的收获机的通过受限,同时降低了玉米的收获效率。为满足不同道路环境下收获机的行驶,有些企业在收割机上安装了四轮驱动装置,但为解决四驱中间传动的空间问题,其选择将还田粉碎机前置或后置。这种布局导致整机动力传动非常复杂、整机结构的稳定性差、茎秆和苞叶的粉碎还田效果差、故障率高、动力传动效率低等缺点。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底盘传动结构,以克服上述中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底盘传动结构。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底盘传动结构,包括:
[0007]底架;
[0008]前驱动桥,所述前驱动桥固定在底架的前端底部,所述前驱动桥上设有与前驱动桥传动连接的变速箱;
[0009]后驱动桥,所述后驱动桥与所述前驱动桥前后相对设置且与前驱动桥传动连接;
[0010]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位于前驱动桥与后驱动桥之间,包括与变速箱传动连接的分动箱、与分动箱传动连接的万向传动机构以及连通万向传动机构和后驱动桥的传动箱;
[0011]所述万向传动机构包括与分动箱传动连接且长度可自行调节的第一传动轴、与传动箱传动连接且长度可自行调节的第二传动轴以及连接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过渡轴;
[0012]车辆行驶时,变速箱的转动带动分动箱的转动,分动箱带动万向传动机构转动,从而带动传动箱转动,进而再带动后驱动桥转动,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均可轴向伸缩,补偿行驶在不同路况下底盘的左右高度差,保证传动的稳定性。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轴包括相互套设且可相互轴向窜动的第一内轴和第一外轴,所述第一内轴和第一外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轴包括互相套设且可相互轴向窜动的第二内轴和第二外轴,第二内轴和第二外轴同步转动,所述过渡轴的两端通过万向节分
别与所述第一内轴和第二内轴连接,所述过渡轴通过轴承安装座与所述底架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轴承安装座包括与底架固定的座体以及设于座体内且同轴设置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对称的套设在所述过渡轴上。
[0015]优选地,所述分动箱设置于变速箱的轴向外侧且向所述后驱动桥所在一侧自下而上倾斜延伸,所述分动箱远离变速箱的一侧设有刹车装置,所述分动箱通过万向节与所述第一外轴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变速箱内设置有动力输入轴、换档轴、分动输出轴、动力输出轴以及拨叉组件,所述分动输出轴由变速箱延伸至分动箱内。
[0017]优选地,所述分动箱包括设于分动输出轴上的分动输出齿轮、与分动输出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以及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分动输出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自下而上倾斜布置,所述分动箱还包括用于与第一外轴传动连接且用于固定第三齿轮的第三传动轴。
[0018]优选地,所述分动箱与万向传动机构之间设有离合器控制,用于控制分动箱与第一传动轴的结合与分离,实现四轮驱动与前轮驱动的切换。
[0019]优选地,所述动力输入轴上设有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所述换档轴上设有与第一输入齿轮啮合的第一换档齿轮、与第二输入齿轮啮合的第二换档齿轮以及第一换档输出齿轮和第二换档输出齿轮,所述第一换档齿轮和第二换档齿轮之间设有同步器;所述分动输出轴上设有与第一换档输出齿轮啮合的第一分动输入齿轮、与第二换档输出齿轮啮合的第二分动输入齿轮以及用于驱动后驱动桥的后桥主动齿轮;所述动力输出轴上设有与后桥主动齿轮啮合的后桥从动齿轮。
[0020]优选地,所述拨叉组件包括设于分动输出轴上方且与分动输出轴平行设置的第一拨叉轴和第二拨叉轴,所述第一拨叉轴和第二拨叉轴均位于分动箱的上方。
[0021]优选地,所述刹车装置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设置,均设置于分动输出轴上。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底盘传动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传动可靠、适应性强,万向传动机构通过过渡轴连接可伸缩的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使得底盘具备四轮驱动分动功能的同时为还田机的安装腾出空间。万向传动机构能够万向和长距离动力传送,使收获机行驶在崎岖不平的路面时,保证动力不会受折腰和转动的影响,运行平稳,大大提高了传动性能,适应高低起伏的路况以及转弯的情况,后驱动桥在行驶过程中会发生左右颠簸,进而传动轴伸缩进行自适应调节,避免刚性传动轴以及万向节收到损坏,使得传动稳定性和传动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底盘立体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底盘侧视图;
[0027]图3为本技术的底盘的局部立体图;
[0028]图4为本技术的变速箱的去壳体立体图;
[0029]图5为本技术的变速箱的去壳体爆炸图;
[0030]图6为本技术的分动箱的去外壳立体图;
[0031]图7为本技术的万向传动机构的剖视图。
[0032]其中,1.底架、2.前驱动桥、3.后驱动桥、4.变速箱、41.动力输入轴、411.第一输入齿轮、412.第二输入齿轮、42.换档轴、421.第一换档齿轮、422.第二换档齿轮、423.第一换档输出齿轮、424.第二换档输出齿轮、43.分动输出轴、431.第一分动输入齿轮、432.第二分动输入齿轮、433.后桥主动齿轮、44动力输出轴、441.后桥从动齿轮、45.拨叉组件、451.第一拨叉轴、452.第二拨叉轴、453.第一拨叉、454.第二拨叉、5.分动箱、51.第一转轴、511.第一齿轮、52.第二转轴、521.第二齿轮、53.第三转轴、531.第三齿轮、532.第一锥齿轮、533.第二锥齿轮、54.分动输出齿轮、55.离合器、6.万向传动机构、61.第一传动轴、611.第一内轴、6111.花键轴、612.第一外轴、6121.花键套、62.第二传动轴、621.第二内轴、622.第二外轴、63.过渡轴、64.万向节、7.传动箱、8.刹车装置、9.轴承安装座、91.座体、92.第一轴承、93.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盘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前驱动桥,所述前驱动桥固定在底架的前端底部,所述前驱动桥上设有与前驱动桥传动连接的变速箱;后驱动桥,所述后驱动桥与所述前驱动桥前后相对设置且与前驱动桥传动连接;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位于前驱动桥与后驱动桥之间,包括与变速箱传动连接的分动箱、与分动箱传动连接的万向传动机构以及连通万向传动机构和后驱动桥的传动箱;所述万向传动机构包括与分动箱传动连接且长度可自行调节的第一传动轴、与传动箱传动连接且长度可自行调节的第二传动轴以及连接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过渡轴;车辆行驶时,变速箱的转动带动分动箱的转动,分动箱带动万向传动机构转动,从而带动传动箱转动,进而再带动后驱动桥转动,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均可轴向伸缩,补偿行驶在不同路况下底盘的左右高度差,保证传动的稳定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包括相互套设且可相互轴向窜动的第一内轴和第一外轴,所述第一内轴和第一外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轴包括互相套设且可相互轴向窜动的第二内轴和第二外轴,第二内轴和第二外轴同步转动,所述过渡轴的两端通过万向节分别与所述第一内轴和第二内轴连接,所述过渡轴通过轴承安装座与所述底架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盘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安装座包括与底架固定的座体以及设于座体内且同轴设置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对称的套设在所述过渡轴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盘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动箱设置于变速箱的轴向外侧且向所述后驱动桥所在一侧自下而上倾斜延伸,所述分动箱远离变速箱的一侧设有刹车装置,所述分动箱通过万向节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义张军朋梁耀飞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常发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