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1530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于车内结构的车用的托持装置,包含第一托持单元及第二托持单元。第一托持单元具有第一固定元件及至少一个第一托持元件,第一固定元件可移除地固定于车内结构,第一托持元件的一端枢接于第一固定元件,另一端可枢转地结合于可携式电脑。第二托持单元具有第二固定元件及至少一个第二托持元件,第二固定元件可移除地固定于车内结构并与第一固定元件对应设置,第二托持元件的一端枢接于第二固定元件,另一端可枢转地结合于可携式电脑,其中,可携式电脑利用第一托持单元及第二托持单元相对于车内结构为可动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托持装置,特别关于一种车用的托持装置。
技术介绍
各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由于其便利性,已逐渐成为一般 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其中,笔记本电脑由于其相对于桌上型电脑的易携性,普及 率更是逐年大幅地提高。然而,当使用者位于汽车的驾驶座欲使用笔记本电脑时,由于传统汽车驾驶座并 无笔记本电脑的托持装置,且笔记本电脑的体积较大,使用者通常必须将笔记本电脑置放 于副驾驶席或者置放于大腿上,方能对笔记本电脑进行操作。但,如此也造成使用者不易操 作使用,且笔记本电脑可能因置放平面不平而滑动,进而因不慎掉落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车用并可托持固定可携式电脑的托持直ο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车用的托持装置,连接于车内结构,此托持装置 包含第一托持单元及第二托持单元。第一托持单元具有第一固定元件及至少一个第一托持 元件,第一固定元件可移除地固定于车内结构,第一托持元件的一端枢接于第一固定元件, 另一端可枢转地结合于可携式电脑并托持可携式电脑。第二托持单元具有第二固定元件及 至少一个第二托持元件,第二固定元件可移除地固定于车内结构并与第一固定元件对应设 置,第二托持元件的一端枢接于第二固定元件,另一端可枢转地结合于可携式电脑并托持 可携式电脑。其中,可携式电脑利用第一托持单元及第二托持单元相对于车内结构为可动的。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托持元件包含枢轴用以枢接于第一固定元件。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托持元件包含枢轴用以枢接于第二固定元件。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固定元件可拆卸地连接于车内结构。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固定元件可拆卸地连接于车内结构。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托持元件及第二托持元件的另一端分别包含插 销,上述可携式电脑具有对应的多个插孔以容置上述这些插销,使第一托持元件及第二托 持元件结合于可携式电脑。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上述这些插销分别具有推杆,用以推动插销于插孔 内移动,插销容置于插孔时,推杆露出于上述可携式电脑。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上述这些插销分别具有卡槽,可携式电脑具有闩锁 卡合于卡槽,用以推动插销于插孔内移动。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托持元件及第二托持元件可拆卸地设置于可携 式电脑。3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车内结构为方向盘。综上所述,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车用的托持装置可利用其中的第一托持单元及第二托持 单元的第一固定元件及第二固定元件可拆卸地设置于车内结构(例如方向盘),同时利 用其中的第一托持元件及第二托持元件设置于可携式电脑,以对可携式电脑产生托持的功 能。因此,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车用的托持装置可作为可携式电脑与车内结构之间的连接构件, 俾使可携式电脑能够稳固地固定在车内结构上,以方便使用者操作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依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托持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如图1的托持装置的应用方式的剖面示意图;以及图3为依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托持装置另一变化态样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车用的托持装置,其中相同的 元件将以相同的符号加以说明。如图1所示,其为依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托持装置的示意图。托持装置1 可拆卸地连接于车内结构9之上,并设置可携式电脑8,以对可携式电脑8产生托持的功能。 托持装置1包含第一托持单元2及第二托持单元3。首先叙明的是,为使实施态样更明确化,暂以方向盘为例以代表车内结构9,并以 笔记本电脑为例以代表可携式电脑8,然以下叙述仍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态样,并非用以限制 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第一托持单元2具有第一固定元件21及至少一个第一托持元件22,在此以二个 第一托持元件22为例说明,且第一固定元件21可移除地固定于车内结构9与第一托持元 件22之间,而第一托持元件22则一端枢接于第一固定元件21,另一端可枢转地结合于可 携式电脑8并托持可携式电脑8,由此可对可携式电脑8产生托持的功能。其中,第一固定 元件21可例如为具有弹性的结构体,且根据车内结构9(方向盘)的外观型态,本实施例中 所揭露的第一固定元件21的剖面形状实质上呈U型或C型,亦即第一固定元件21实质上 为具有开口的结构体,因而使第一固定元件21能够可拆卸地夹置或卡合于圆管状的车内 结构9 (方向盘),换言之,在不使用托持装置1之际,可将第一固定元件元21自车内结构9 中取下或移除,待欲使用托持装置1时,再将第一固定元件21重新组装于车内结构9上即 可。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元件21与第一托持元件22的连接态样以枢接关系为例说 明,如图1所示,第一固定元件21与第一托持元件22之间利用枢轴211以彼此连接,然非 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枢轴211例如可为无段式枢轴或分段扭力式枢轴,于此不予 以限制。再者,于本实施例中,虽以第一托持元件22枢接于第一固定元件21的两端为例, 然在实际的应用上,可依不同需求而有不同的设计方式,端以能增加第一托持单元2托持 固定可携式电脑8的稳定度为优先考虑,例如第一托持单元2亦可具有二个以上的第一托 持元件22,除设置于第一固定元件21的两端外,第一固定元件21两端之间亦可设置第一托 持元件22 (等间距设置或不等间距设置皆可),也当然,本实施例虽以单一结构的第一固定元件21为例说明,然在实际的应用上,只要在合理且合乎力学平衡的前提下,第一固定元 件21亦可为一个以上,且第一固定元件21与第一托持元件22之间的连接关系亦可根据不 同要求而有不同的设计,例如多个第一固定元件21连接于单一个或多个第一托持元件22 的结构设计。第二托持单元3具有第二固定元件31及至少一个第二托持元件32,于此以二个 第二托持元件32为例说明,且第二固定元件31可移除地固定于车内结构9与第二托持元 件32之间,而第二托持元件32则一端枢接于第二固定元件31,另一端可枢转地结合于可携 式电脑8并托持可携式电脑8,由此可对可携式电脑8产生托持的功能。其中,第二固定元 件31可例如为具有弹性的结构体,且根据车内结构9的外观型态,本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第 二固定元件31的剖面形状实质上呈U型或C型,亦即第二固定元件31实质上为具有开口 的结构体,因而使第二固定元件31能够可拆卸地夹置或卡合于圆管状的车内结构9。另,第 二固定元件31与第二托持元件32的连接态样以枢接关系为例说明,换言之,第二固定元件 31与第二托持元件32之间利用枢轴311以彼此连接,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 枢轴311例如可为无段式枢轴或分段扭力式枢轴,于此不予以限制。再者,于本实施例中,虽以第二托持元件32枢接于第二固定元件31的两端为例, 其非限制性,依不同要求可有不同的设计方式,端以能增加第二托持单元3托持固定可携 式电脑8的稳定度为优先考虑,例如第二托持单元3亦可具有二个以上的第二托持元件 32,除设置于第二固定元件31的两端外,第二固定元件31两端之间亦可设置第二托持元件 32 (等间距设置或不等间距设置皆可),也当然,本实施例虽以单一结构的第二固定元件31 为例说明,然在实际的应用上,只要在合理且合乎力学平衡的前提下,第二固定元件31亦 可为一个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的托持装置,连接于车内结构,其特征是,上述托持装置包含:第一托持单元,具有第一固定元件及至少一个第一托持元件,上述第一固定元件可移除地固定于上述车内结构,上述第一托持元件的一端枢接于上述第一固定元件,另一端可枢转地结合于可携式电脑并托持上述可携式电脑;以及第二托持单元,具有第二固定元件及至少一个第二托持元件,上述第二固定元件可移除地固定于上述车内结构,上述第二托持元件的一端枢接于上述第二固定元件,另一端可枢转地结合于上述可携式电脑并托持上述可携式电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彦志
申请(专利权)人: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