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液除湿结合多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779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溶液除湿结合多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制冷系统,包括溶液除湿与再生子系统、两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及室内排风全热回收子系统。高温潮湿的空气经过内冷型除湿器除湿后变成高温干燥的空气,进入I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和II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中蒸发冷却后变成低温干燥的空气送入房间,除湿后的稀溶液在溶液热交换器、低品位热源加热器和再生器的作用下高效再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溶液除湿与两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相结合,满足不同室外气象参数下,建筑空间降温除湿的需求,在我国高温高湿地区也可使用;同时全热回收室内排风、利用低品位热源进行溶液再生、不使用制冷剂,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制冷方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强的实用性。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溶液除湿结合多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制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溶液除湿结合多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蒸发冷却采用水为制冷工质,不使用氯氟烃(CFCs)产品,对大气臭氧层没有破坏,同时利用空气和水之间的热湿交换获得冷量,不必将蒸发后的水蒸气再进行压缩,不消耗压缩功;但由于间接蒸发冷却对空气的冷却不具有除湿能力,单独利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只能将空气温度降至其湿球温度,工况不稳定,这使得单独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在高温潮湿地区受到限制。
[0003]在除湿方法中,固体除湿混合损失大、传热传质过程的不可逆损失大、效率不高;而溶液除湿具有吸湿性能好、再生温度低、性能系数高,并且还具有转轮吸附式除湿所不具备的蓄能特性。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适用于不同湿度地区的多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同时利用低品位热源进行溶液再生的溶液除湿系统,且对室内排风进行全热回收的高效、节能环保制冷系统,可适用于我国长江流域或东南沿海等高温高湿地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空调制冷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溶液除湿结合多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制冷系统,实现利用溶液除湿、利用低品位热源进行溶液再生、采用两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对室内排风进行全热回收的高效节能环保制冷系统,适用于我国长江流域或东南沿海等高温高湿地区建筑空间的降温除湿,特别是有降温除湿需求的工业厂房。
[0005]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溶液除湿结合多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制冷系统,该系统包括溶液除湿与再生子系统、两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及室内排风全热回收子系统。
[0006]溶液除湿与再生子系统中,除湿后的稀溶液从内冷型溶液除湿器的液体输出端流出,通过稀溶液槽、稀溶液泵、稀溶液调节阀连接溶液热交换器的一侧输入端,在溶液热交换器中被预热后从溶液热交换器的一侧输出;通过低品位热源加热器接再生器的溶液输入端,稀溶液在再生器中被加热再生,再生后的浓溶液从再生器的溶液输出端流出,进入溶液热交换器的另一侧输入端;在溶液热交换器中被预冷后从溶液热交换器的另一侧输出流出,再依次通过浓溶液槽、浓溶液调节阀、浓溶液泵接除湿器的溶液输入端形成一个封闭的溶液回路;内冷型溶液除湿器两侧分别接有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
[0007]两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及室内排风全热回收子系统中,内冷型溶液除湿器的气体输出端通过与I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一侧空气输入端相接,空气在I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中被等湿冷却后从其一侧空气输出端输出,输出的空气分为两路,一路进入II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中被进一步等湿冷却,另一路通过空气旁通风道和风量旁通调节阀进行旁
通,这两部分空气混合后送入房间;房间的回风通过回风机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回风风道和回风风量调节阀与I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的另一侧空气输入端相接,将室内回风作为I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二次空气,另一路通过回风风道、新风机、新风风量调节阀进行新、回风混合后,与内冷型溶液除湿器的气体输入端相接。
[0008]该系统包括溶液循环流程和空气循环流程,其工作过程为:
[0009]溶液循环流程:除湿时,浓溶液经过浓溶液泵进入内冷型溶液除湿器中,先被内冷型溶液除湿器中的冷却水冷却以降低浓溶液的温度,提高其除湿能力,然后经过内冷型溶液除湿器顶部的散液器分散到内冷型溶液除湿器上,与从内冷型溶液除湿器底部进来的混合空气(新风与回风混合)进行逆流传热传质,混合空气被除湿干燥,浓溶液吸湿后浓度降低,储存在稀溶液槽中准备再生。再生时,稀溶液先经过溶液热交换器与浓溶液进行显热交换,初步提高稀溶液的温度、降低浓溶液的温度,以保证能量的充分利用;经过显热交换后的稀溶液进入低品位热源加热器中,由低品位热源加热器直接将稀溶液加热到65~85℃,然后通过再生器顶部的散液器将稀溶液均匀的喷散在再生器的填料上,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填料表面流下,与从再生器底部进来的再生空气进行逆流传热传质,溶液中的水蒸气会向空气中传递,溶液的浓度不断增加,完成溶液的浓缩过程。再生后的浓溶液从再生器底部进入溶液热交换器中,当低品位热源比较充分时,浓溶液从溶液热交换器中经浓溶液调节阀、浓溶液泵进入除湿器中进行除湿;当低品位热源供热量有余量时,浓溶液一部分储存在浓溶液槽中,在系统热量不足时释放出来,实现溶液的蓄能特性,另一部分直接进入除湿器中进行除湿,形成一个封闭的溶液循环回路。
[0010]空气循环流程:经内冷型溶液除湿器除湿后的空气含湿量较小,温度比较高,先经过I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等湿冷却,从I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中出来的冷却空气一部分通过II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被进一步等湿冷却,空气实现更大的温降;另一部分通过风量旁通调节阀进行旁通,这两部分空气混合到送风状态点后送入房间,吸收房间的余热量。房间的回风一部分作为I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二次空气,实现回风的全热回收;另一部分与室外新风进行混合,使新风被初步冷却降湿后送入除湿器中,完成一个封闭的空气循环回路。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溶液除湿与两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相结合,满足不同室外气象参数下,建筑空间降温除湿的需求,即使在我国长江流域或东南沿海等高温高湿地区均可使用,拓展了蒸发冷却技术的应用区域。(2)蒸发冷却采用水作为制冷工质,不使用氯氟烃(CFCs)产品,不消耗压缩功,仅消耗风机和溶液泵的电能,系统综合性能系数可达9.4左右,与传统的电制冷空调系统相比,因采用自然冷源,大幅度降低了系统运行能耗,节能减排,经济环保,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3)与单独使用间接蒸发冷却相比,采用两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处理所得的空气温度更低,因而可减小送风量,减小设备初投资和运行费用。(4)I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二次空气采用室内排风而不是室外空气,且室外新风与部分回风混合后再进入内冷型溶液除湿器,使新风初步冷却降湿,实现了室内排风的全热回收,比传统空调系统中的显热回收更节能有效。(5)可根据房间热湿比的要求,通过调节空气旁通风道的旁通比来调节送风状态点的位置,以适应空调房间热湿负荷的不断变化,这种调节方法能够为该系统提供较高的温湿精度。(6)该复合系统采用内冷型溶液除湿器,浓溶液先被内冷型溶液除湿器中的冷却水进
行冷却降温,提高了溶液的除湿能力。(7)该复合系统采用低品位热源(太阳能或工业废热余热等)驱动溶液再生,实现低品位热源的有效利用,节省了因采用电加热消耗的大量电能。(8)再生后的浓溶液设置了浓溶液旁通通道及调节阀,根据低品位热源的供热情况,实现浓溶液的蓄能特性,保证了溶液除湿、再生过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一种溶液除湿结合多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制冷系统示意图;
[0013]图2是一种溶液除湿结合多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制冷系统溶液循环流程图;
[0014]图3是一种溶液除湿结合多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制冷系统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溶液除湿结合多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溶液除湿与再生子系统、两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及室内排风全热回收子系统组成;溶液除湿与再生子系统中,通过除湿后的稀溶液从内冷型溶液除湿器(1)的溶液输出端(1a)流出,依次通过稀溶液槽(2)、稀溶液泵(3)、稀溶液调节阀(F1)连接溶液热交换器(4)的第一输入端(4a),溶液热交换器(4)的第一输出端(4b)通过低品位热源加热器(5)连接再生器(6)的溶液输入端,再生后的浓溶液通过再生器(6)的溶液输出端连接溶液热交换器(4)的第二输入端(4c),浓溶液与稀溶液在溶液热交换器(4)中进行显热交换后,从溶液热交换器(4)的第二输出端(4d)流出,再通过浓溶液槽(7)、第一浓溶液调节阀(F2)、第二浓溶液调节阀(F3)、第三浓溶液调节阀(F4)、浓溶液泵(8)连接内冷型溶液除湿器(1)的溶液输入端(1b),形成一个封闭的溶液循环回路;两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及室内排风全热回收子系统中,内冷型溶液除湿器(1)的气体输出端(1c)与I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9)的一侧空气输入端相接,空气在I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9)中被等湿冷却后输出,输出的空气分为两路,一路进入II级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雨曦吴泽刘忠林何佳张航胥璧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艾特兰斯园林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