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除湿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4552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8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湿除湿设备,包括加湿除湿组件,所述加湿除湿组件包括湿膜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湿膜的出风侧,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进风侧、第一出风侧、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进风侧、第二出风侧、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互相靠近设置,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互相远离设置;并且,所述第一进风侧、所述第二进风侧分别与所述湿膜的出风侧连通。本申请提供的加湿除湿设备能够减少换热器的腐蚀,具有结构紧凑、能耗低的优点。能耗低的优点。能耗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湿除湿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湿度调节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湿除湿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数据中心等一些特殊场景对环境的温湿度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数据中心多会设置温湿度调节设备以对环境的温湿度进行调节。从成本上考虑,目前的数据中心多会选择机房空调机,但是机房空调机的湿度调节精度不够,会存在因为湿度过小或过大而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如选择高精密空调或超高精密空调,虽然环境的温湿度都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但是设备的投入成本和能源消耗带来的成本将大幅增加。目前,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加湿除湿设备,不仅占用空间小,并且能够随着负载的不断变化做到变频除湿或加湿,使环境湿度快速达到设计要求。
[0003]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4]现有技术中的加湿除湿设备的换热器多紧靠湿膜设置,两者近乎完全贴合,使得换热器的翅片极易被湿膜的循环水腐蚀、损坏,严重影响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加湿除湿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换热器的翅片极易被湿膜的循环水腐蚀、损坏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湿除湿设备,包括加湿除湿组件,所述加湿除湿组件包括湿膜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湿膜的出风侧,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进风侧、第一出风侧、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进风侧、第二出风侧、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互相靠近设置,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互相远离设置;并且,所述第一进风侧、所述第二进风侧分别与所述湿膜的出风侧连通。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靠近所述湿膜出风侧的中部设置。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湿除湿设备还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封板,所述加湿除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封板盖设在所述换热器顶部;所述换热器、所述湿膜、所述封板和所述第一壳体围合形成所述换热器的进风腔体。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湿除湿设备还包括第一接水盘,所述第一接水盘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设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湿除湿组件还包括第二接水盘,所述第二接水盘设在所述湿膜的下方,所述第二接水盘包括底板和围设于所述底板上的侧板;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于所述湿膜的进风侧,所述第二侧板设于所述湿膜的出风侧;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由靠近所述底板一侧向远离所述底板
一侧逐渐增大。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湿膜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且所述湿膜的上方还设置一湿膜限位板。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湿除湿组件还包括水箱;所述第一接水盘靠近所述湿膜一侧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一接水盘的底部高度由远离所述第一排水孔一侧向靠近所述第一排水孔一侧逐渐降低;所述第二接水盘靠近所述换热器一侧设有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二接水盘的底部的高度由远离所述第二排水孔一侧向靠近所述第二排水孔一侧逐渐降低;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分别与所述水箱连通。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湿除湿设备还包括风机组件和电气组件,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电气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壳体内;所述第三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的上方。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所述第三壳体的内腔分别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壳体设有进风模块,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出风模块,所述第三壳体设有铰接的第一门板,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二门板。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风机,两个所述风机在所述第二壳体内并列排布设置。
[0017]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湿除湿设备,其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两个换热器一端互相靠近,另一端互相远离,呈V形布设于湿膜的出风侧,V形布设的换热器有效增大了换热器的换热过风面积,进而可通过减小换热器厚度来降低换热器的过风阻力,从而降低风机能耗。同时,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排布结构能够减少污水滴落至换热器上的几率,从而减少污水对换热器翅片造成的腐蚀、损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加湿除湿设备的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A

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加湿除湿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加湿除湿设备的进风腔体的结构示意图(透明画法,阴影部分为22的指示位置)。
[0022]图5为图1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加湿除湿设备的右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如下:
[0025]1、风机;
[0026]2、壳体组件;21、第二壳体;211、出风模块;22、封板;23、第三壳体;231、第一门板;24、第一壳体;241、第二门板;242、进风模块;
[0027]3、加湿除湿组件;31、湿膜限位板;32、布水器;33、湿膜;34、换热器;341、第一换热器;3411、第一端;3412、第二端;3413、第一进风侧;3414、第一出风侧;342、第二换热器;3421、第三端;3422、第四端;3423、第二进风侧;3424、第二出风侧;35、第一接水盘;351、第一排水孔;36、第二接水盘;361、第一侧板;362、底板;363、第二排水孔;364、第二侧板;37、
水箱;38、水泵;39、进风腔体;
[0028]4、电气组件;41、压缩机;42、电控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00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的实现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1]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2]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湿除湿组件,所述加湿除湿组件包括湿膜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湿膜的出风侧,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进风侧、第一出风侧、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进风侧、第二出风侧、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互相靠近设置,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互相远离设置;并且,所述第一进风侧、所述第二进风侧分别与所述湿膜的出风侧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靠近所述湿膜出风侧的中部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封板,所述加湿除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封板盖设在所述换热器顶部;所述换热器、所述湿膜、所述封板和所述第一壳体围合形成所述换热器的进风腔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水盘,所述第一接水盘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设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除湿组件还包括第二接水盘,所述第二接水盘设在所述湿膜的下方,所述第二接水盘包括底板和围设于所述底板上的侧板;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于所述湿膜的进风侧,所述第二侧板设于所述湿膜的出风侧;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由靠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长征芦文杰折建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英维克温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