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305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温控设备,涉及制冷空调技术领域。温控设备包括机箱以及内置于机箱的电控组件、风冷组件、水冷组件和换热器;风冷组件和水冷组件均连接于换热器以换热;机箱包括相对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电控组件和水冷组件分别位于贴近第一安装板的两端的位置,第一安装板上设置连接于水冷组件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一安装板上设置进风口且第二安装板上设置出风口。借助第一安装板,可以方便地定位电控组件和水冷组件在机箱中的安装位置,机箱中的其余位置可以用于装配风冷组件,挡风的电控组件、水冷组件等器件由于位于风道的两侧,可减少机箱内的风阻,布局合理,可使得结构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空调,特别涉及一种温控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当前储能、充电桩等行业的火速发展,一些应用于居民环境,或者小型、可移动储能设备的散热需求增加,需要配备制冷设备。现有应用于储能设备的侧装式的制冷设备,部件布局不合理,导致设备尺寸较大,占用面积较大。

2、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布局合理、结构紧凑的温控设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控设备,其布局合理,结构较为紧凑。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温控设备,包括机箱以及内置于所述机箱的电控组件、风冷组件、水冷组件和换热器;所述风冷组件和所述水冷组件均连接于所述换热器以换热;所述机箱包括相对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电控组件和所述水冷组件分别位于贴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两端的位置,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连接于所述水冷组件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进风口且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出风口。

4、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可拆卸固定于所述机箱;所述电控组件可在所述第一安装板拆卸后,通过抽拉以拆装于所述机箱。

5、优选地,所述风冷组件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多个分别贴近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的风机。

6、优选地,所述风冷组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装置;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换热器依次连接形成闭环冷媒流道;所述冷凝器为v型结构,且其凹陷侧面向所述出风口

7、优选地,所述压缩机、所述电控组件、所述水冷组件均位于所述冷凝器凸出侧;所述压缩机贴近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并位于所述水冷组件和所述电控组件之间。

8、优选地,所述机箱包括相对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的第三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所述电控组件贴近所述第三安装板设置,所述换热器和所述水冷组件贴近所述第四安装板设置。

9、优选地,所述水冷组件包括水泵和加热器,所述进水口、所述水泵、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出水口依次连通形成冷却液流道。

10、优选地,所述水冷组件还包括水过滤器和膨胀罐;所述水过滤器连接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水泵之间,所述膨胀罐连接于所述水过滤器。

11、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水泵、所述膨胀罐、所述加热器沿着远离所述电控组件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水过滤器、所述膨胀罐沿着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膨胀罐连接于所述水过滤器中部的支路,所述水过滤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水泵和所述进水口。

12、优选地,所述进水口连接有注液球阀。

13、本技术提供的温控设备,包括机箱以及内置于机箱的电控组件、风冷组件、水冷组件和换热器;风冷组件和水冷组件均连接于换热器以换热;机箱包括相对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电控组件和水冷组件分别位于贴近第一安装板的两端的位置,第一安装板上设置连接于水冷组件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一安装板上设置进风口且第二安装板上设置出风口

14、在需要制冷时,待调温的外接设备的冷却液经进水口进入水冷组件,风冷组件在换热器处与水冷组件中的冷却液换热以制冷,水冷组件中冷却后的冷却液经出水口流出再进入外接设备。具体地,温控设备所应用的外接设备为电池包等储能设备,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应用于变温柜等其他设备。

15、借助第一安装板,可以方便地定位电控组件和水冷组件在机箱中的安装位置,机箱中的其余位置可以用于装配风冷组件,借助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的风口可用于风冷组件形成顺畅的风道,同时,挡风的电控组件、水冷组件等器件由于位于风道的两侧,可减少机箱内的风阻,对机箱中的空间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划分,布局合理,可使得结构紧凑。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以及内置于所述机箱的电控组件(3)、风冷组件、水冷组件和换热器(6);所述风冷组件和所述水冷组件均连接于所述换热器(6)以换热;所述机箱包括相对的第一安装板(15)和第二安装板(14),所述电控组件(3)和所述水冷组件分别位于贴近所述第一安装板(15)的两端的位置,所述第一安装板(15)上设置连接于所述水冷组件的进水口(152)和出水口(153);所述第一安装板(15)上设置进风口(151)且所述第二安装板(14)上设置出风口(1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5)可拆卸固定于所述机箱;所述电控组件(3)可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5)拆卸后,通过抽拉以拆装于所述机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组件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多个分别贴近所述第二安装板(14)设置的风机(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组件包括压缩机(4)、冷凝器(2)和节流装置(5);所述压缩机(4)、所述冷凝器(2)、所述节流装置(5)和所述换热器(6)依次连接形成闭环冷媒流道;所述冷凝器(2)为V型结构,且其凹陷侧面向所述出风口(1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4)、所述电控组件(3)、所述水冷组件均位于所述冷凝器(2)凸出侧;所述压缩机(4)贴近所述第一安装板(15)设置,并位于所述水冷组件和所述电控组件(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包括相对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5)、所述第二安装板(14)之间的第三安装板(18)和第四安装板(19),所述电控组件(3)贴近所述第三安装板(18)设置,所述换热器(6)和所述水冷组件贴近所述第四安装板(19)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组件包括水泵(9)和加热器(10),所述进水口(152)、所述水泵(9)、所述换热器(6)和所述出水口(153)依次连通形成冷却液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组件还包括水过滤器(8)和膨胀罐(13);所述水过滤器(8)连接于所述进水口(152)和所述水泵(9)之间,所述膨胀罐(13)连接于所述水过滤器(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5)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水泵(9)、所述膨胀罐(13)、所述加热器(10)沿着远离所述电控组件(3)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水过滤器(8)、所述膨胀罐(13)沿着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15)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膨胀罐(13)连接于所述水过滤器(8)中部的支路,所述水过滤器(8)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水泵(9)和所述进水口(152)。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52)连接有注液球阀(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以及内置于所述机箱的电控组件(3)、风冷组件、水冷组件和换热器(6);所述风冷组件和所述水冷组件均连接于所述换热器(6)以换热;所述机箱包括相对的第一安装板(15)和第二安装板(14),所述电控组件(3)和所述水冷组件分别位于贴近所述第一安装板(15)的两端的位置,所述第一安装板(15)上设置连接于所述水冷组件的进水口(152)和出水口(153);所述第一安装板(15)上设置进风口(151)且所述第二安装板(14)上设置出风口(1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5)可拆卸固定于所述机箱;所述电控组件(3)可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5)拆卸后,通过抽拉以拆装于所述机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组件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多个分别贴近所述第二安装板(14)设置的风机(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组件包括压缩机(4)、冷凝器(2)和节流装置(5);所述压缩机(4)、所述冷凝器(2)、所述节流装置(5)和所述换热器(6)依次连接形成闭环冷媒流道;所述冷凝器(2)为v型结构,且其凹陷侧面向所述出风口(1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4)、所述电控组件(3)、所述水冷组件均位于所述冷凝器(2)凸出侧;所述压缩机(4)贴近所述第一安装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航航王先锋芦文杰水宝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英维克温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