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142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间设有若干第一换热板片和若干第二换热板片,相邻两个第一换热板片间设有一个第二换热板片,第一换热板片内侧与第二换热板外侧围合成密封的热介质通道,第二换热板片内侧与第一换热板片外侧围合成密封的冷介质通道,第一换热板片上均为等高波纹,第二换热板片上为非等高波纹。第一换热板片和第二换热板片的头部均设计有特殊的一次导流区,第一换热板片和第二换热板片的中间换热区域由一种全新的连续型花纹设计而成,一次导流区和中间换热区域间设计有特殊的四次导流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用最小的换热面积发挥出板式换热器作为冷凝器和蒸发器时最佳的性能优势,从而提高了整机的能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板片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1、在制冷系统中,板式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或冷凝器,其性能不仅与分配孔的结构设计有很大的关联,还与整个板型的花纹设计息息相关。在不同的冷媒种类,不同的换热工况,不同的整机参数下,板型的花纹设计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2、如果想借助一两种换热板型匹配各种不同换热工况下的水氟板式换热器,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的,必须要针对不同的整机系统进行定向地开发,从而发挥出水氟板式换热器最佳的换热性能,比如说换热面积最小、结构尺寸最小等,从而提高制冷系统的能效,缩减制冷系统的空间布置,降低整机的重量。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换热板片结构,并由新的换热板片构成新的板式换热器,以提高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器,本专利技术至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部分问题。

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间设有若干第一换热板片和若干第二换热板片,相邻两个第一换热板片间设有一个第二换热板片,所述第一换热板片和所述第二换热板片上均设有冷介质进孔、冷介质出孔、热介质进孔、热介质出孔,所述第一换热板片内侧与第二换热板外侧围合成密封的热介质通道,所述第二换热板片内侧与第一换热板片外侧围合成密封的冷介质通道,第一换热板片的边缘和第二换热板片的边缘均设有翻边,第一换热板片、第二换热板片依次堆叠排布,沿堆叠方向,翻边依次焊接相连,沿第一换热板片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换热板片两端设有第一一次导流区,两所述第一一次导流区间设有第一中间换热区域,所述第一一次导流区设有对介质进行导流的若干第一直线型导流槽,所述第一直线型导流槽是由第一换热板片内侧向第一换热板片外侧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一换热板片外侧有对应第一直线型导流槽的第一直线型凸脊,各所述第一直线型导流槽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区域设有若干第一连续型导流槽,各所述第一连续型导流槽沿第一换热板片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沿第一换热板片宽度方向,各所述第一连续型导流槽均呈波浪状,所述第一连续型导流槽沿第一换热板片宽度方向的两端延伸至第一换热板片边缘翻边处,第一连续型导流槽是由第一换热板片内侧向第一换热板片外侧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一换热板片外侧有对应第一连续型导流槽的第一连续型凸脊,沿第二换热板片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换热板片两端设有第二一次导流区,两所述第二一次导流区间设有第二中间换热区域,所述第二一次导流区设有对介质进行导流的若干第二直线型导流槽,所述第二直线型导流槽是由第二换热板片外侧向第二换热板片内侧方向凹陷形成的,所述第二换热板片内侧有对应第二直线型导流槽的第二直线型凸脊,各所述第二直线型导流槽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中间换热区域设有若干第二连续型导流槽,各所述第二连续型导流槽沿第二换热板片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二连续型导流槽有深槽和浅槽两种,两个深槽间设有一个浅槽,沿第二换热板片宽度方向,各所述第二连续型导流槽均呈波浪状,所述第二连续型导流槽沿第二换热板片宽度方向的两端延伸至第二换热板片边缘翻边处,第二连续型导流槽是由第二换热板片外侧向第二换热板片内侧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二换热板片内侧有对应第二连续型导流槽的第二连续型凸脊。

4、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一连续型导流槽的深度相同。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板片的热介质进孔r角处、热介质出孔r角处均设有第一二次导流槽,所述第一二次导流槽是由第一换热板片内侧向第一换热板片外侧方向凹陷形成的,所述第一换热板片外侧有对应第一二次导流槽的第一二次凸脊。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板片上还设有若干三次导流槽,各所述三次导流槽均靠近第一换热板片的冷介质出孔设置,所述三次导流槽与所述第一直线型导流槽连通,所述三次导流槽是由第一换热板片内侧向第一换热板片外侧方向凹陷形成的,所述第一换热板片外侧有对应三次导流槽的三次凸脊。

7、进一步地,所述三次导流槽的深度为第一直线型导流槽深度的一半。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一次导流区与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区域间设有第一四次导流槽,沿第一换热板片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四次导流槽呈波浪状,所述第一四次导流槽沿第一换热板片宽度方向的两端延伸至第一换热板片边缘翻边处,第一四次导流槽是由第一换热板片内侧向第一换热板片外侧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一换热板片外侧有对应第一四次导流槽的第一四次凸脊。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换热板片的热介质进孔r角处、热介质出孔r角处均设有第二二次导流槽,第二二次导流槽是由第二换热板片外侧向第二换热板片内侧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二换热板片内侧有对应第二二次导流槽的第二二次凸脊。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一次导流区与所述第二中间换热区域间设有第二四次导流槽,所述第二四次导流槽对介质有汇流和导向作用,沿第二换热板片宽度方向,所述第二四次导流槽呈波浪状,所述第二四次导流槽沿第二换热板片宽度方向的两端延伸至第二换热板片边缘翻边处,第二四次导流槽是由第二换热板片外侧向第二换热板片内侧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二换热板片内侧有对应第二四次导流槽的第二四次凸脊。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线型导流槽顺应介质的流动方向布置,使得介质均匀分布在第一换热板片上,所述第二直线型导流槽均顺应介质的流动方向布置,使得介质均匀分布在第二换热板片上。

12、进一步地,所述冷介质为冷媒,所述热介质为水。

1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用最小的换热面积发挥出板式换热器作为冷凝器和蒸发器时最佳的性能优势,从而提高了整机的能效。

15、2、特殊的上、下一次导流区的直线型花纹设计,让传热介质可以在板间流道内分流得更充分。使得介质能够在介质进口孔到介质出口孔之间流动时,更均匀、更快速得分布在整个板件流场内部。

16、3、第一换热板片和第二换热板片两两组合后,使得上、下一次导流区的功能又结合了强化传热的功能,提高了单板的换热面积和整个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效果。

17、4、换热板片r角处的三次导流槽,充分利用了板片的换热面积,强化了板间流场的传热效果。同时,对于水路来说,三次导流槽,提高了水通道内部水进孔与换热器长度边缘之间的板间流速,降低了水路堵塞和结冻的机率。

18、5、四次导流槽的设计,使得介质在一、二、三次分流后进一步汇聚和混合,并进一步分流到中间换热区域,换热效果更进一步得到强化。

19、6、第二换热板片上不同花纹高度的设计,使得水侧的流动阻力得到了充分的优化,保证了板换最佳和最小的换热面积。

20、7、第一换热板片和第二换热板片的中间换热区域设计连续型花纹,对于强化介质的流动有极大的提升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间设有若干第一换热板片和若干第二换热板片,相邻两个第一换热板片间设有一个第二换热板片,所述第一换热板片和所述第二换热板片上均设有冷介质进孔、冷介质出孔、热介质进孔、热介质出孔,所述第一换热板片内侧与第二换热板外侧围合成密封的热介质通道,所述第二换热板片内侧与第一换热板片外侧围合成密封的冷介质通道,第一换热板片的边缘和第二换热板片的边缘均设有翻边,第一换热板片、第二换热板片依次堆叠排布,沿堆叠方向,翻边依次焊接相连,沿第一换热板片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换热板片两端设有第一一次导流区,两所述第一一次导流区间设有第一中间换热区域,所述第一一次导流区设有对介质进行导流的若干第一直线型导流槽,所述第一直线型导流槽是由第一换热板片内侧向第一换热板片外侧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一换热板片外侧有对应第一直线型导流槽的第一直线型凸脊,各所述第一直线型导流槽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区域设有若干第一连续型导流槽,各所述第一连续型导流槽沿第一换热板片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沿第一换热板片宽度方向,各所述第一连续型导流槽均呈波浪状,所述第一连续型导流槽沿第一换热板片宽度方向的两端延伸至第一换热板片边缘翻边处,第一连续型导流槽是由第一换热板片内侧向第一换热板片外侧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一换热板片外侧有对应第一连续型导流槽的第一连续型凸脊,沿第二换热板片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换热板片两端设有第二一次导流区,两所述第二一次导流区间设有第二中间换热区域,所述第二一次导流区设有对介质进行导流的若干第二直线型导流槽,所述第二直线型导流槽是由第二换热板片外侧向第二换热板片内侧方向凹陷形成的,所述第二换热板片内侧有对应第二直线型导流槽的第二直线型凸脊,各所述第二直线型导流槽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中间换热区域设有若干第二连续型导流槽,各所述第二连续型导流槽沿第二换热板片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二连续型导流槽有深槽和浅槽两种,两个深槽间设有一个浅槽,沿第二换热板片宽度方向,各所述第二连续型导流槽均呈波浪状,所述第二连续型导流槽沿第二换热板片宽度方向的两端延伸至第二换热板片边缘翻边处,第二连续型导流槽是由第二换热板片外侧向第二换热板片内侧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二换热板片内侧有对应第二连续型导流槽的第二连续型凸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连续型导流槽的深度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板片的热介质进孔R角处、热介质出孔R角处均设有第一二次导流槽,所述第一二次导流槽是由第一换热板片内侧向第一换热板片外侧方向凹陷形成的,所述第一换热板片外侧有对应第一二次导流槽的第一二次凸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板片上还设有若干三次导流槽,各所述三次导流槽均靠近第一换热板片的冷介质出孔设置,所述三次导流槽与所述第一直线型导流槽连通,所述三次导流槽是由第一换热板片内侧向第一换热板片外侧方向凹陷形成的,所述第一换热板片外侧有对应三次导流槽的三次凸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次导流槽的深度为第一直线型导流槽深度的一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一次导流区与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区域间设有第一四次导流槽,沿第一换热板片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四次导流槽呈波浪状,所述第一四次导流槽沿第一换热板片宽度方向的两端延伸至第一换热板片边缘翻边处,第一四次导流槽是由第一换热板片内侧向第一换热板片外侧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一换热板片外侧有对应第一四次导流槽的第一四次凸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板片的热介质进孔R角处、热介质出孔R角处均设有第二二次导流槽,第二二次导流槽是由第二换热板片外侧向第二换热板片内侧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二换热板片内侧有对应第二二次导流槽的第二二次凸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一次导流区与所述第二中间换热区域间设有第二四次导流槽,所述第二四次导流槽对介质有汇流和导向作用,沿第二换热板片宽度方向,所述第二四次导流槽呈波浪状,所述第二四次导流槽沿第二换热板片宽度方向的两端延伸至第二换热板片边缘翻边处,第二四次导流槽是由第二换热板片外侧向第二换热板片内侧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二换热板片内侧有对应第二四次导流槽的第二四次凸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型导流槽顺应介质的流动方向布置,使得介质均匀分布在第一换热板片上,所述第二直线型导流槽均顺应介质的流动方向布置,使得介质均匀分布在第二换热板片上。

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间设有若干第一换热板片和若干第二换热板片,相邻两个第一换热板片间设有一个第二换热板片,所述第一换热板片和所述第二换热板片上均设有冷介质进孔、冷介质出孔、热介质进孔、热介质出孔,所述第一换热板片内侧与第二换热板外侧围合成密封的热介质通道,所述第二换热板片内侧与第一换热板片外侧围合成密封的冷介质通道,第一换热板片的边缘和第二换热板片的边缘均设有翻边,第一换热板片、第二换热板片依次堆叠排布,沿堆叠方向,翻边依次焊接相连,沿第一换热板片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换热板片两端设有第一一次导流区,两所述第一一次导流区间设有第一中间换热区域,所述第一一次导流区设有对介质进行导流的若干第一直线型导流槽,所述第一直线型导流槽是由第一换热板片内侧向第一换热板片外侧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一换热板片外侧有对应第一直线型导流槽的第一直线型凸脊,各所述第一直线型导流槽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区域设有若干第一连续型导流槽,各所述第一连续型导流槽沿第一换热板片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沿第一换热板片宽度方向,各所述第一连续型导流槽均呈波浪状,所述第一连续型导流槽沿第一换热板片宽度方向的两端延伸至第一换热板片边缘翻边处,第一连续型导流槽是由第一换热板片内侧向第一换热板片外侧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一换热板片外侧有对应第一连续型导流槽的第一连续型凸脊,沿第二换热板片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换热板片两端设有第二一次导流区,两所述第二一次导流区间设有第二中间换热区域,所述第二一次导流区设有对介质进行导流的若干第二直线型导流槽,所述第二直线型导流槽是由第二换热板片外侧向第二换热板片内侧方向凹陷形成的,所述第二换热板片内侧有对应第二直线型导流槽的第二直线型凸脊,各所述第二直线型导流槽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中间换热区域设有若干第二连续型导流槽,各所述第二连续型导流槽沿第二换热板片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二连续型导流槽有深槽和浅槽两种,两个深槽间设有一个浅槽,沿第二换热板片宽度方向,各所述第二连续型导流槽均呈波浪状,所述第二连续型导流槽沿第二换热板片宽度方向的两端延伸至第二换热板片边缘翻边处,第二连续型导流槽是由第二换热板片外侧向第二换热板片内侧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二换热板片内侧有对应第二连续型导流槽的第二连续型凸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连续型导流槽的深度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典运施吉璐陈君奕季杰强张忠潮庄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赤壁银轮工业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