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景观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6035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园林景观墙,包括呈长方体的种植墙砖,所述种植墙砖的顶部开设有呈矩形的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种植墙砖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内竖向贯穿地设置有溢流管,所述凹槽在所述种植墙砖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上端开设有呈圆弧形的下半槽,所述种植墙砖的下端具有在竖向上与所述下半槽正对设置的呈圆弧形的上半槽;竖向上相邻的所述种植墙砖沿长度方向错位安装,且上下层相邻的两个所述种植墙砖的下半槽和上半槽对齐并形成圆筒状的种植腔,所述种植腔内可拆卸地安装有与所述种植腔相匹配的种植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增强景观墙体的稳定性,方便安装等优点。方便安装等优点。方便安装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景观墙


[0001]本技术涉及园林绿化
,特别的涉及一种园林景观墙。

技术介绍

[0002]在景观园林内,植物常作为观赏性的装饰,基于土壤的垂直园林墙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不仅可以提升园林景观的观赏效果,同时有效增加园林绿化面积,因此绿化种植被广泛应用于立体墙面。中国专利文献公布了一种多功能装配式生态园林景观墙,授权公告号为CN212499542U,其中景观墙由多个独立的景观墙砖相互堆叠而成,上下景观墙砖之间通过连接柱和连接槽正对连接,能够更加方便地形成用于种植的绿植墙。但该方案中的景观墙砖在竖向上正对安装,使得墙体具有竖向通缝,导致横向相邻的砖体之间受力不均匀,一旦墙体具有一定高度,会导致墙体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包括风力在内的外力影响,存在完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在保证墙体稳定性的同时,方便安装的园林景观墙。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园林景观墙,包括呈长方体的种植墙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墙砖的顶部开设有呈矩形的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种植墙砖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内竖向贯穿地设置有溢流管,所述凹槽在所述种植墙砖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上端具有沿朝向所述凹槽的底部方向倾斜开设有呈圆弧形的下半槽,所述种植墙砖的下端具有在竖向上与所述下半槽正对设置的呈圆弧形的上半槽,所述上半槽的轴线与所述下半槽的轴线相平行;竖向上相邻的所述种植墙砖沿长度方向错位安装,且上下层相邻的两个所述种植墙砖的下半槽和上半槽对齐并形成圆筒状的种植腔,所述种植腔内可拆卸地安装有与所述种植腔相匹配的种植筒。
[0005]采用上述结构,由于上下相邻的种植墙砖在长度方向上错位堆叠,使得墙砖的竖向安装缝相互错位,从而可以增加墙体的整体强度。同时,每个种植墙砖上具有两个下半槽和上半槽,使得相互错位后的种植墙砖之间仍然能够形成种植腔。另外,储水槽内贯穿设置有溢流管,在浇灌时,可以从最高层开始,一旦上层的储水槽内水位高于溢流管,过多的水就自动从溢流管流到下层的储水槽内,并保证上层储水槽内具有一定深度的水,如此逐层浇灌。
[0006]进一步地,所述种植筒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储水槽内,并低于所述溢流管的高度,所述种植筒的底部具有贯通设置的进水孔。
[0007]这样,由于种植筒的底部低于溢流管的高度,使得种植筒的底部能够浸入水位下,从而保证种植筒内的土壤能够吸水。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孔位于所述种植筒底面的边缘处,并沿所述种植筒的周向
均布设置有多个。
[0009]由于种植槽倾斜设置,插装在种植槽内的种植筒也是倾斜设置,种植筒的最低处必定位于筒壁和筒底的交界处,将进水孔在周向上均布设置在这个位置,使得至少有一个进水孔可以浸入水下。
[0010]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凹槽在所述种植墙砖的长度方向上对称设置,且所述凹槽与所述种植墙砖长度方向一侧的最小距离等于两个所述凹槽之间间距的一半。
[0011]采用上述结构,在墙体的砌筑时,种植墙砖可以从中部分割为两个同样大小的砖块,且两个砖块均具有下半槽和上半槽,这样,种植墙转可以采用交错堆叠的方式,从而增强墙体的牢固程度,由于种植墙砖下半槽与上半槽配合形成种植腔,这样也方便堆砌。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种植墙砖的上端面具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燕尾槽,下端面具有与所述燕尾槽正对设置的燕尾榫。
[0013]通过燕尾槽和燕尾榫可以方便进行固定安装,增加上下层种植墙砖之间的连接强度,有利于实现准确稳定安全的固定和定位。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燕尾槽和燕尾榫沿所述种植墙砖的宽度方向设置有多个。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种植墙砖的一侧具有竖向或沿宽度方向设置的凸棱,另一侧具有与所述凸棱相匹配的配合槽。
[0016]通过燕尾槽和燕尾榫可以方便进行定位安装,这样,在保障上下之间的种植墙砖能够准确堆叠的同时,提高水平方向上的种植墙砖之间的稳定性。
[0017]更进一步地,所述景观墙的顶部安装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内设有输水管,所述储水箱通过管道与最顶层的储水槽相连通。
[0018]这样,就可以通过顶部的储水箱对下方的储水槽供水,并利用每个储水槽内的溢流管逐层灌溉。
[0019]更进一步地,所述种植筒的开口处沿径向突出形成环形凸缘。
[0020]当种植筒插装在墙体时,环形凸缘可以防止种植筒的开口处进入种植腔内,从而限制种植筒的位置,同时方便拿取。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能够增强景观墙体的稳定性,方便安装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种植墙砖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园林景观墙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园林景观墙剖面示图。
[0025]图4为种植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7]具体实施时: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园林景观墙,包括呈长方体的种植墙砖1,所述种植墙砖1的顶部开设有呈矩形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沿所述种植墙砖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所述凹槽11的底部设置有储水槽12,所述储水槽12内竖向贯穿地设置有溢流管2,所述凹槽11在所述种植墙砖1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上端具有沿朝向所述凹槽11的底部方向倾斜
开设有呈圆弧形的下半槽13,所述种植墙砖1的下端具有在竖向上与所述下半槽13正对设置的呈圆弧形的上半槽14,所述上半槽14的轴线与所述下半槽13的轴线相平行;竖向上相邻的所述种植墙砖1沿长度方向错位安装,且上下层相邻的两个所述种植墙砖1的下半槽13和上半槽14对齐并形成圆筒状的种植腔,所述种植腔内可拆卸地安装有与所述种植腔相匹配的种植筒3。
[0028]如图2所示,在堆砌园林景观墙时,安装在种植墙砖内的种植筒用于栽种植物,墙体则由种植墙砖堆叠而成,多个种植墙砖通过可以通过交错层叠的方式进行砌筑,其中种植墙砖上的两个下半槽和上半槽可以错位堆砌,这样一块种植墙砖可以安装两个种植筒,可以避免墙体产生竖向上的通缝,从而增加种植墙砖的连接强度,防止因强风等外力造成安全隐患,有利于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同时,储水槽内可以容纳一定量的水,竖直方向上的种植墙砖通过安装溢流管连通各储水槽,当水足够时,经由溢流管沿竖向流入下方的储水槽内,实现水从上而下自动灌溉。
[0029]如图3所示,所述种植筒3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储水槽12内,并低于所述溢流管2的高度,所述种植筒3的底部具有贯通设置的进水孔31,这样,种植筒的底部将浸没在水中,在毛细作用下,种植土层底部的水会向上扩散,对种植筒内种植的植被进行浇灌,可以减少人工浇灌的次数。在实施时,所述进水孔31位于所述种植筒3底面的边缘处,并沿所述种植筒3的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为了方便种植筒安装在种植腔内,同时方便拿取,所述种植筒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景观墙,包括呈长方体的种植墙砖(1),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墙砖(1)的顶部开设有呈矩形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沿所述种植墙砖(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所述凹槽(11)的底部设置有储水槽(12),所述储水槽(12)内竖向贯穿地设置有溢流管(2),所述凹槽(11)在所述种植墙砖(1)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上端具有沿朝向所述凹槽(11)的底部方向倾斜开设有呈圆弧形的下半槽(13),所述种植墙砖(1)的下端具有在竖向上与所述下半槽(13)正对设置的呈圆弧形的上半槽(14),所述上半槽(14)的轴线与所述下半槽(13)的轴线相平行;竖向上相邻的所述种植墙砖(1)沿长度方向错位安装,且上下层相邻的两个所述种植墙砖(1)的下半槽(13)和上半槽(14)对齐并形成圆筒状的种植腔,所述种植腔内可拆卸地安装有与所述种植腔相匹配的种植筒(3);两个所述凹槽(11)在所述种植墙砖(1)的长度方向上对称设置,且所述凹槽(11)与所述种植墙砖长度方向一侧的最小距离等于两个所述凹槽(11)之间间距的一半;所述种植墙砖(1)的上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佳郑柏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艾特兰斯园林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