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园林循环灌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864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景观园林循环灌溉系统,包括水平设置的绿化植被区,绿化植被区一侧设置有水池,另一侧设置有蓄水井;水池内设置有喷泉,蓄水井内设置有水泵,水泵通过管道连接至喷泉;水池与蓄水井之间设置有朝向蓄水井倾斜的回流暗道,水池的上端开设有第一溢流口,并与回流暗道相连;绿化植被区底部具有多个与回流暗道连通的集水槽,集水槽上盖设有透水板;回流暗道朝向蓄水井的一端具有倾斜向上设置的溢流挡板,溢流挡板的顶部高于透水板且低于第一溢流口;绿化植被区包括覆盖在透水板上方的土壤层,土壤层高于溢流挡板且高出溢流挡板的部分为种植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不易损坏绿植根系,能适用于平地景观园林循环浇灌等优点。循环浇灌等优点。循环浇灌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观园林循环灌溉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园林水循环结构
,特别的涉及一种景观园林循环灌溉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园林景观的设置是为了观赏与放松,在公园等环境内,有很多的景观物,园林景观中,水与植物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将水以较大观赏性流动起来的喷泉也是常见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园林景观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公开(公告)号为:CN113039965A,该园林景观灌溉水循环结合系统通过将喷泉喷洒的水采用溢流方式流过绿植单元后进行收集,再泵送至喷泉实现水循环,在此过程中,同时完成对绿植单元进行浇灌;但是,该方案中的水在绿植单元中通过溢流方式流出,而溢流口的高度决定了绿植单元内的水位高度,从而使得绿植单元中的植被根部完全浸泡在水中易造成绿植根系腐烂而导致绿植枯死。另一方面,这种园林景观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的溢流浇灌方式只适用于具有坡度的园林景观,而无法应用在一些没有坡度或者坡度较小的园林景观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不易损坏绿植根系,能够适用于平地景观园林循环浇灌的一种景观园林循环灌溉系统。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景观园林循环灌溉系统,包括整体呈水平设置的绿化植被区,所述绿化植被区的一侧设置有水池,另一侧设置有蓄水井;所述水池内设置有喷泉,所述蓄水井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喷泉;所述水池与所述蓄水井之间设置有朝向所述蓄水井倾斜的回流暗道,所述水池的上端开设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一溢流口与所述回流暗道相连;所述绿化植被区的底部具有多个与所述回流暗道连通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上盖设有透水板;所述回流暗道的出水端具有倾斜向上设置的溢流挡板,所述溢流挡板的顶部高于所述透水板,且低于所述第一溢流口;所述绿化植被区包括覆盖在所述透水板上方的土壤层,所述土壤层高于所述溢流挡板,且高出所述溢流挡板的土壤层为种植绿植的种植土层。
[0006]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在平地上的景观园林循环灌溉系统中水池的水通过第一溢流口流入回流暗道中,然后流入蓄水井中收集起来,最后通过设置在蓄水井中的水泵将水泵送至水池中的喷泉上,从而实现景观园林的水循环。在实现水循环的过程中,溢流挡板的高度决定了水在回流暗道中的高度,由于溢流挡板的顶部高于透水板,使得回流暗道中的水可以流进集水槽中,进而漫过透水板进入土壤层,使得土壤层的底部浸泡在水中。又因为土壤层高于溢流挡板,所以土壤层的水位与溢流挡板的高度一致且低于种植绿植的种植土层,而土壤层中的水分可以通过土壤中的毛细作用浸润到种植土层,从而对种植土层中的
绿植进行灌溉。这种结构的改进优势在于土壤层中的水位低于种植土层,依靠土壤中的毛细作用将水分向上扩散来实现灌溉,不会造成绿植的根系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的情形,因此不会造成绿植的根系腐烂,有利于保持土壤的湿润,在实现园林景观水循环的过程中,以满足绿植对水分的日常需求。且这种循环系统可以建设在平地及坡度较小的景观园林之中无需利用坡度来进行溢流浇灌。
[0007]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具有相互背离倾斜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呈V型,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板相互连接。
[0008]这样,在下雨或人工浇灌时土壤中多余的水分可以顺着倾斜设置的导流板流进集水槽中,从而收集至蓄水井中,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倾斜设置的导流板可以扩大集水槽的收集范围,从而可以减小盖设在集水槽上透水板的宽度,进而提高透水板的承重能力。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的表面铺设有一层混有防水剂的砂浆防水层。
[0010]由于导流板实用混泥土等材料直接浇筑而成的,在进行导流时会有部分水发生渗漏,无法收集至集水槽中,因此在导流板的表面铺设一层防水层减少水分的渗漏,从而提高水的利用率。
[0011]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导流板的倾斜角为15度~30度。
[0012]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水流顺着导流板流入集水槽中,另一方面可以土壤中更广范围的水分。
[0013]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中填充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厚度与所述集水槽的高度一致。
[0014]由于,透水板上覆盖有土壤层,且土壤层上可能会有行人走动,透水板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为防止透水板被压断,因此在集水槽中填充碎石层用于承托透水板;而碎石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水流可以在空隙之间流动。
[0015]进一步的,所述蓄水井上设置有通过水管连接至市政排水通道的第二溢流口,且所述第二溢流口的高度低于所述溢流挡板。
[0016]这样,在下暴雨时,通过渗漏收集的水资源灌满至蓄水井第二溢流口处后,可以通过第二溢流口将多余的水分排入市政排水通道中,同时这种收集水的渗漏方式还可以避免过多水分在土壤中聚集,避免了绿植根系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从而保护了绿植根系。
[0017]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溢流口与所述第二溢流口内均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大小与所述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的口径相匹配。
[0018]这样,第一溢流口中的过滤网可以防止掉落在人造水池中的杂质流入回流暗道,避免回流暗道堵塞,第二溢流口中的过滤网可以防止蓄水井中的杂质通过溢流口进入市政排水通道造成市政排水通道的堵塞。
[0019]进一步的,所述蓄水井的顶部低于所述第一溢流口,且高于所述溢流挡板。
[0020]这样,在实现水循环利用时,可以充分利用蓄水井的空间,存贮更多的水。
[0021]进一步的,所述喷泉上具有朝向绿植设置的喷头。
[0022]这样,在喷泉在进行喷洒时,可以冲刷掉绿植叶片上的灰尘,保持绿植的美观。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不易损坏绿植根系,能够适用于平地景观园林循环浇灌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景观园林循环灌溉系统正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一种景观园林循环灌溉系统,包括整体呈水平设置的绿化植被区1,所述绿化植被区1的一侧设置有水池2,另一侧设置有蓄水井3;所述水池2内设置有喷泉21,所述喷泉21上具有朝向绿植设置的喷头(图中未视出)。所述蓄水井3内设置有水泵31,所述水泵31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喷泉21;所述水池2与所述蓄水井3之间设置有朝向所述蓄水井3倾斜的回流暗道4,所述水池2的上端开设有第一溢流口22,所述第一溢流口22与所述回流暗道4相连;所述绿化植被区1的底部具有多个与所述回流暗道4连通的集水槽41,所述集水槽41上盖设有透水板;所述回流暗道4的出水端具有倾斜向上设置的溢流挡板42,所述溢流挡板42的顶部高于所述透水板,且低于所述第一溢流口22;所述绿化植被区1包括覆盖在所述透水板上方的土壤层11,所述土壤层高于所述溢流挡板42,且高出所述溢流挡板42的土壤层为种植绿植的种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观园林循环灌溉系统,包括整体呈水平设置的绿化植被区(1),所述绿化植被区(1)的一侧设置有水池(2),另一侧设置有蓄水井(3);所述水池(2)内设置有喷泉(21),所述蓄水井(3)内设置有水泵(31),所述水泵(31)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喷泉(2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2)与所述蓄水井(3)之间设置有朝向所述蓄水井(3)倾斜的回流暗道(4),所述水池(2)的上端开设有第一溢流口(22),所述第一溢流口(22)与所述回流暗道(4)相连;所述绿化植被区(1)的底部具有多个与所述回流暗道(4)连通的集水槽(41),所述集水槽(41)上盖设有透水板;所述回流暗道(4)的出水端具有倾斜向上设置的溢流挡板(42),所述溢流挡板(42)的顶部高于所述透水板,且低于所述第一溢流口(22);所述绿化植被区(1)包括覆盖在所述透水板上方的土壤层(11),所述土壤层高于所述溢流挡板(42),且高出所述溢流挡板(42)的土壤层为种植绿植的种植土层(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园林循环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41)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具有相互背离倾斜的导流板(411),所述导流板(411)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华杰王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艾特兰斯园林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