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腔体零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682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形腔体零件加工方法。本方法设计专用的支撑套对零件进行支撑,设计专用的加长刀座对刀具导杆进行支撑,采用几何分割法对异形腔体进行加工。通过支撑套对待装夹端部的内外两侧进行支撑,能够有效避免壁厚薄导致的产品变形;通过加长刀座对刀具的刀杆进行支撑,能够避免刀杆悬空刚性不足导致晃动所引起的振刀,从而保证了加工质量;对于异形腔,采用几何分割法将其划分为几个加工区域,分步完成加工,优化了走刀路线,提升了加工效率,同时也避免一次加工导致的应力变形。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工方法通过以上几点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异形腔体零件在数控车床上的加工,从而满足生产需要。从而满足生产需要。从而满足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异形腔体零件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异形腔体零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某零件的毛坯为整体挤压成型,成品结构图如图7所示,其整体呈筒状结构。这类零件在结构上存在如下特点:其一,两端壁厚较薄;其二,内腔某段或某几段设有异形腔;其三,至少一端的加工深度较长。
[0003]对应上述特点,这类零件加工时存在如下难点:其一,端部腔壁较薄,尤其加工基准后更薄,极易受到夹紧力、切削力、切削热等因素影响造成工件变形;其二,内腔结构复杂,轴向上不同位置的直径变化没有规律,一次加工成型较为困难,且切削应力较大易导致产品变形;其三,加工深度较长,对刀杆的刚性要求高,容易发生振刀,加工质量较难保证。
[0004]由于存在上述加工难点,现有技术中仍未存在此类零件的有效加工方法,能够使得所加工的产品各项技术指标皆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现有针对前述异形腔体零件缺乏有效加工方法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异形腔体零件加工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异形腔体零件加工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S1.准备工作:对应零件两端设计两套支撑套,每套支撑套皆包括内撑套和外撑套;设计加长刀座,所述加长刀座包括支撑筒,所述支撑筒适于插装刀杆,且所述支撑筒的一端设有适于固定在刀盘上的连接部;S2.加工零件第一端部的装夹基准:将零件第二端部装夹在数控车床上,加工零件第一端部的内圆装夹基准和外圆装夹基准;S3.装夹零件第一端部:选取步骤S1中所设计的对应支撑套,并将所述内撑套间隙套接在第一端部内,将外撑套间隙套接在第一端部外,然后将零件第一端部装夹在数控车床上;S4.加工零件第二端部的装夹基准:加工零件第二端部的内圆装夹基准和外圆装夹基准;S5.加工零件第二端部的内腔:对于异形腔,采用几何分割法进行加工,即将异形腔分为至少两个加工区域,分步对各个加工区域依次加工;对于加工深度较大的区域,首先将步骤S1中所设计的加长刀座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在数控车床的刀盘上,然后将刀具的刀杆插装在所述支撑筒内,最后进行加工;S6.装夹零件第二端部:
选取步骤S1中所设计的对应支撑套,并将所述内撑套间隙套接在第二端部内,将外撑套间隙套接在第二端部外,然后将零件第二端部装夹在数控车床上;S7.加工零件第一端部的内腔:对于异形腔,采用几何分割法进行加工,即将异形腔分为至少两个加工区域,分步对各个加工区域依次加工;对于加工深度较大的区域,首先将步骤S1中所设计的加长刀座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在刀盘上,然后将刀具的刀杆插装在所述支撑筒内,最后进行加工。
[0007]可选的,所述连接部包括:键部,其凸设于所述支撑筒的底部且适于卡接在刀盘的键槽内;耳部,其设有两个且分别一体成型于所述支撑筒的两侧,所述耳部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耳部适于通过插装在所述安装孔内的紧固件固定在刀盘上。
[0008]可选的,在步骤S2、步骤S3和步骤S6中,采用加长扇形卡爪进行装夹。
[0009]可选的,在步骤S5和步骤S7中,还包括:对于斜面凹腔,采用反钩内镗刀进行加工,所述反钩内镗刀的刀具后角大于已加工斜面的角度,且所述反钩内镗刀的有效切深大于斜面凹腔的深度。
[0010]可选的,在步骤S5和步骤S7中,还包括:精加工,所述精加工位于异形腔、加工深度较大区域和斜面凹腔加工完毕之后。
[0011]可选的,所述精加工选用内孔球头刀。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异形腔体零件加工方法,通过设计支撑套支撑于待装夹端部的内外两侧,能够有效避免壁厚薄导致的产品变形;通过设计加长刀座,能够在加工深度较大的区域加工时将刀具的刀杆支撑在加长刀座内,避免刀杆悬空刚性不足导致晃动所引起的振刀,从而保证了加工质量;对于异形腔,采用几何分割法将其划分为几个加工区域,分步完成加工,优化了走刀路线,提升了加工效率,同时也避免一次加工导致的应力变形。本专利技术加工方法通过以上几点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异形腔体零件在数控车床上的加工,从而满足生产需要。
附图说明
[0013]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零件装夹状态示意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加长刀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反钩内镗刀的结构示意图;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内孔球头刀的结构示意图;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正刀的结构示意图;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反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7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加工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异形腔的结构示意图;图9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圆台腔的结构示意图;图10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异形腔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内撑套;2、外撑套;3、加长刀座;31、支撑筒;311、螺纹孔;32、连接部;321、键部;322、耳部;3221、安装孔;4、反钩内镗刀;5、内孔球头刀;61、第一圆柱腔;62、第一圆台腔;63、第一异形腔;64、第二圆柱腔;65、第二圆台腔;66、第三圆柱腔;67、第四圆柱腔;68、第二异形腔;69、第五圆柱腔;7、正刀;8、反刀。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异形腔体零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S1.准备工作:参照图1,对应零件两端设计两套支撑套,每套支撑套皆包括内撑套1和外撑套2;参照图2,设计加长刀座3,加长刀座3包括支撑筒31,支撑筒31适于插装刀杆,且支撑筒31的一端设有适于固定在刀盘上的连接部32。
[0022]具体的,参照图7,零件两端直径不等形成大径端和小径端。所以,两套支撑套的直径不相同,内撑套1的外径与零件对应端部的内圆直径适配即可,外撑套2的内径与零件对应端部的外圆直径适配即可。容易理解的,适配指的是间隙配合以能完成套装于拆卸,即内撑套1的外径略小于零件对应端部的内圆直径,外撑套2的内径略大于零件对应端部的外圆直径,例如,本实施例中,外撑套2和内撑套1与工件的装配间隙皆为0.02mm。
[0023]其他实施例中,零件两端也可直径相等,使得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形腔体零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S1.准备工作:对应零件两端设计两套支撑套,每套支撑套皆包括内撑套(1)和外撑套(2);设计加长刀座(3),所述加长刀座(3)包括支撑筒(31),所述支撑筒(31)适于插装刀杆,且所述支撑筒(31)的一端设有适于固定在刀盘上的连接部(32);S2.加工零件第一端部的装夹基准:将零件第二端部装夹在数控车床上,加工零件第一端部的内圆装夹基准和外圆装夹基准;S3.装夹零件第一端部:选取步骤S1中所设计的对应支撑套,并将所述内撑套(1)间隙套接在第一端部内,将外撑套(2)间隙套接在第一端部外,然后将零件第一端部装夹在数控车床上;S4.加工零件第二端部的装夹基准:加工零件第二端部的内圆装夹基准和外圆装夹基准;S5.加工零件第二端部的内腔:对于异形腔,采用几何分割法进行加工,即将异形腔分为至少两个加工区域,分步对各个加工区域依次加工;对于加工深度较大的区域,首先将步骤S1中所设计的加长刀座(3)通过所述连接部(32)固定在数控车床的刀盘上,然后将刀具的刀杆插装在所述支撑筒(31)内,最后进行加工;S6.装夹零件第二端部:选取步骤S1中所设计的对应支撑套,并将所述内撑套(1)间隙套接在第二端部内,将外撑套(2)间隙套接在第二端部外,然后将零件第二端部装夹在数控车床上;S7.加工零件第一端部的内腔:对于异形腔,采用几何分割法进行加工,即将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国栋聂文斌薛勇潘晓凡原杰刘明月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