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型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617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泵体(11)上形成有与泵转子收容部(22)连续的泵转子用轴承部(42),泵转子用轴承部(42)设于泵转子收容部(22)和驱动轴用轴承部(24)之间,比驱动轴用轴承部(24)的直径更大,但是比泵转子收容部(22)的直径小。另外,在泵转子(38)上形成有泵转子径小轴部(41),泵转子径小轴部(41)由泵转子用轴承部(42)轴支承,并且从高压油泵向泵转子用轴承部(42)供给油的给油通路(46)形成于泵体。由此,能够从高压油泵经由给油通路(46)向泵转子用轴承部(42)供给高压油,能够抑制在泵转子径小轴部(41)和泵转子用轴承部(42)之间发生烧结现象和磨损现象。现象。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串联型油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泵,特别涉及具备两个油泵的串联型油泵。

技术介绍

[0002]适用于搭载在汽车的内燃机的串联型油泵为例如如特开2008

163925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示的公知的结构。
[0003]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串联型油泵中,在形成为有底圆筒状的泵体内配置同一形状的第一泵和第二泵,该第二泵相对第一泵错开旋转位相而配置,串联型油泵具备:用于划分各泵间的圆环状划分部件;泵体内自由滑动地被支承,贯通两泵以及划分部件并向两泵的内转子传递驱动力的驱动轴;通过由内燃机传递的驱动力旋转驱动驱动轴,以使各泵进行泵作用。另外,第一泵和第二泵为喷出压实质相同的泵。
[0004]另外,与此不同,也提出组合高压油泵和低压油泵的串联型油泵。例如,组合回收来自油盘的发动机油(以下,仅标明为油)的回油泵(低压油泵)、向可变气门机构和内燃机的主油道供给加压后的油的可变容量型的给油泵(高压油泵)的串联型油泵被知悉。另外,回油泵使用例如齿轮型油泵,可变容量型的给油泵使用滑片型油泵。
[0005]但是,在组合高压油泵和低压油泵的串联型油泵中,驱动泵转子的驱动轴一方的端部为不被轴支承的结构。因此驱动轴旋转时,产生驱动轴的端部振动的现象。驱动轴的端部振动时,固定于驱动轴的端部的泵转子也产生振动,产生径向的位置改变、发生异音和工作油室的油泄露的风险。
[0006]为了抑制该泵转子的振动,采用如下的结构是有效的。例如,在安装于驱动轴的端部的泵转子上,一体形成在驱动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泵转子径小轴部,该泵转子径小轴部由在泵体上形成的泵转子轴承部轴支承时,能够抑制驱动轴的端部的泵转子的振动。另外,对于该结构通过实施方式的说明详细说明。
[0007]在此,本专利技术将组合高压油泵和低压油泵的串联型油泵作为对象,但是高压油泵以及低压油泵不限于上述的回油泵和可变容量型的给油泵。
[0008]现有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1639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2]但是,采用将低压油泵的泵转子安装于驱动轴的端部的结构时,存在泵转子径小轴部和轴支承该泵转子径小轴部的泵转子轴承部之间的接触部分用于润滑的油不足、在该接触部分产生烧结现象或者迅速磨损现象的风险。
[0013]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抑制低压油泵的泵转子的振动的泵转子轴承部和泵转子径小轴部间的间隙由于驱动轴的振动的影响变得狭窄,由此油的油膜变薄,产生油膜断开,
以及由于低压油泵的喷出压低,充足量的油难以供给到泵转子径小轴部和泵转子轴承部间的接触部分。
[0014]本专利技术申请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新的串联型油泵,在组合高压油泵和低压油泵时,能够抑制在低压油泵的泵转子上形成的泵转子径小轴部和泵体上形成的泵转子轴承部的接触部分发生烧结现象或者磨损现象。
[0015]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6]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
[0017]泵体,其具有第一泵转子收容部以及第二泵转子收容部、分隔第一泵转子收容部和第二泵转子收容部的分隔壁、形成于分隔壁并连接第一泵转子收容部和第二泵转子收容部之间的驱动轴用轴承部;
[0018]驱动轴,其由驱动轴用轴承部能够旋转地轴支承,并通过外部的动力源旋转驱动;
[0019]第一油泵,其配置于第一泵转子收容部,具有由驱动轴旋转驱动的第一泵转子,通过驱动轴旋转驱动第一泵转子,加压从第一吸入部导入的油并从第一喷出部喷出;
[0020]第二油泵,其配置于第二泵转子收容部,具有由驱动轴旋转驱动的第二泵转子,通过驱动轴旋转驱动第二泵转子,将从第二吸入部导入的油,以比从第一油泵的第一喷出部喷出的压力更低的压力从第二喷出部喷出;
[0021]进一步地,泵体上形成与第二泵转子收容部连续形成的第二泵转子用轴承部,第二泵转子用轴承部设于第二泵转子收容部和驱动轴用轴承部之间,比驱动轴用轴承部的直径更大,但是比第二泵转子收容部的直径更小,
[0022]第二泵转子上形成有与第二泵转子一体的第二泵转子径小轴部,第二泵转子径小轴部收容于所述第二泵转子用轴承部并被轴支承,并且
[0023]从第一油泵向第二泵转子用轴承部供给油的给油通路形成于泵体。
[0024]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
[0025]泵体,其具有高压泵转子收容部以及低压泵转子收容部、分隔高压泵转子收容部和低压泵转子收容部的分隔壁、形成于分隔壁并连接高压泵转子收容部和低压泵转子收容部之间的驱动轴用轴承部;
[0026]驱动轴,其位于高压泵转子收容部以及低压泵转子收容部,通过由驱动轴用轴承部能够旋转地轴支承的外部的动力源旋转驱动;
[0027]高压油泵,其配置于高压泵转子收容部,具有由驱动轴旋转驱动的高压泵转子,通过高压泵转子的旋转,以第一喷出压进行泵作用;
[0028]低压油泵,其配置于低压泵转子收容部,具有由驱动轴旋转驱动的低压泵转子,通过低压泵转子的旋转,以比第一喷出压低的第二喷出压进行泵作用;
[0029]进一步地,泵体上形成有与低压泵转子收容部连续形成的低压泵转子用轴承部,低压泵转子用轴承部设于低压泵转子收容部和驱动轴用轴承部之间,比驱动轴用轴承部的直径更大,但是比低压泵转子收容部的直径更小,
[0030]低压泵转子上形成有与低压泵转子一体的低压泵转子径小轴部,低压泵转子径小轴部收容于所述低压泵转子用轴承部并被轴支承,并且,从高压油泵向低压泵转子用轴承部供给油的给油通路形成于泵体。
[0031]专利技术效果
[0032]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组合高压油泵和低压油泵的串联型油泵中,能够从第一油泵(高压油泵)向第二泵转子用轴承部经由给油通路供给高压油,能够抑制第二泵转子上形成的第二泵转子径小轴部和第二泵转子用轴承部之间发生烧结现象或者磨损现象。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从斜上侧眺望本专利技术的串联型油泵的外观立体图。
[0034]图2是如图1所示的串联型油泵从可变容量型的给油泵侧看的主视图。
[0035]图3是如图1所示的串联型油泵从回油泵侧看的后视图。
[0036]图4是分解可变容量型的给油泵并从斜上方眺望的分解立体图。
[0037]图5是说明可变容量型的给油泵的泵部分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38]图6是分解回油泵并从斜上方眺望的分解立体图。
[0039]图7是说明回油泵的泵部分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40]图8是用于说明回油泵的内转子和驱动轴的形状的分解立体图。
[0041]图9是示出如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串联型油泵的A

A剖面的剖视图。
[0042]图10是扩大如图9所示的串联型油泵的一部分(给油通路附近)的扩大剖视图。
[0043]图11是示出如图9所示的串联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串联型油泵,其特征在于,具备:泵体,其具有第一泵转子收容部以及第二泵转子收容部、分隔所述第一泵转子收容部和所述第二泵转子收容部的分隔壁、形成于所述分隔壁并连接所述第一泵转子收容部和所述第二泵转子收容部之间的驱动轴用轴承部;驱动轴,其由所述驱动轴用轴承部能够旋转地轴支承,并通过外部的动力源旋转驱动;第一油泵,其配置于所述第一泵转子收容部,具有由所述驱动轴旋转驱动的第一泵转子,通过所述驱动轴旋转驱动所述第一泵转子,加压从第一吸入部导入的油并从第一喷出部喷出;第二油泵,其配置于所述第二泵转子收容部,具有由所述驱动轴旋转驱动的第二泵转子,通过所述驱动轴旋转驱动所述第二泵转子,将从第二吸入部导入的油,以比从所述第一油泵的所述第一喷出部喷出的压力更低的压力从第二喷出部喷出;进一步地,所述泵体上形成与所述第二泵转子收容部连续形成的第二泵转子用轴承部,所述第二泵转子用轴承部设于所述第二泵转子收容部和所述驱动轴用轴承部之间,比所述驱动轴用轴承部的直径更大,但是比所述第二泵转子收容部的直径更小,所述第二泵转子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泵转子一体的第二泵转子径小轴部,所述第二泵转子径小轴部收容于所述第二泵转子用轴承部并被轴支承,并且,将来自所述第一油泵的油供给到所述第二泵转子用轴承部的给油通路形成于所述泵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型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泵转子径小轴部的所述第一油泵侧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泵转子用轴承部的所述第一油泵侧的端部之间,设置储存来自所述第一油泵的喷出部的油的油储存部,所述给油通路与所述油储存部连接并供给来自所述第一油泵的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联型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油通路沿着所述驱动轴用轴承部形成,所述给油通路的所述第二泵转子用轴承部侧的端部在所述驱动轴的轴线方向上连接所述油储存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串联型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泵转子用轴承部上形成有沿着所述第二泵转子径小轴部的径小轴部侧给油通路,所述径小轴部侧给油通路与所述油储存部流体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串联型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小轴部侧给油通路在所述第二泵转子径小轴部的轴向上形成至所述第二泵转子径小轴部的中途。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联型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油通路为形成于所述泵体且直接连接所述第一油泵的所述喷出部和所述油储存部的内部给油通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串联型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泵转子用轴承部上形成有沿着所述第二泵转子径小轴部的径小轴部侧给油通路,所述径小轴部侧给油通路与所述油储存部流体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型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上安装有封闭所述第一泵转子收容部的第一泵盖、设于所述第一泵盖的相反
侧且封闭所述第二泵转子收容部的第二泵盖,所述第一泵转子配置于所述第一泵盖和所述分隔壁之间,并固定于所述驱动轴,所述第二泵转子配置于所述第二泵盖和所述分隔壁之间,并以能够与所述驱动轴在轴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嵌合于所述驱动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串联型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盖和所述第二泵盖沿着相对所述驱动轴的轴线正交的面安装于所述泵体,所述第一泵盖上设置有与在相对所述驱动轴的径向的位置开口的所述第一喷出部相连的第一喷出孔,设有所述第二泵盖的所述泵体侧上设置有与在相对所述驱动轴的径向的位置开口的所述第一吸入部相连的第一吸入孔。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串联型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上设置有:一对安装部,其以在相对所述驱动轴的径向位置夹持所述泵体的方式设置,并安装于内燃机;第二吸入孔,其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至少一个所述安装部上并与所述第二油泵的所述第二吸入部相连。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型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泵为滑片型油泵,具有:调整环,其能够摆动地配置于所述第一泵转子收容部,且内部设置有转子收容部;泵转子,其收容于所述调整环的内部;多个滑片,其收容于所述泵转子的外周面,在所述调整环和所述泵转子之间形成导入油的多个工作油室;所述第一油泵从在伴随着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而多个所述工作油室中容积增加的所述工作油室开口的所述第一吸入部吸入油,并从在伴随着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而多个所述工作油室中容积减少的所述工作油室开口的所述第一喷出部喷出油。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串联型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泵为齿轮型油泵,具有:外转子,其作为收容于所述第二泵转子收容部的所述第二泵转子,在内周侧包含多个内齿;多个外齿,其收容于所述外转子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村亮杨英俊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