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控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4008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手控自行车,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自行车无法锻炼手部力量的缺陷。手控自行车包括架体、安装在架体上的前轮和后轮,所述架体上设有可转动的转动件与所述后轮传动连接,所述架体上活动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转动件连接以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通过手施力在把手上使得把手活动,从而带动转动件转动,进而驱动后轮转动实现自行车的行驶,后轮转动主要由手部施力完成,有利于锻炼手部力量。于锻炼手部力量。于锻炼手部力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控自行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车
,涉及手控自行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自行车都为脚踏自行车,通过脚踩踏板带动飞轮转动,飞轮通过链条带动后轮转动。现有的自行车也称为脚踏车,通过脚的施力来驱动自行车的行使,骑脚踏车作为一种运动,主要锻炼的也是腿部力量,人的双手用于控制把手来改变自行车的行驶方向,双手不参与驱动自行车的行驶,无法锻炼腿部力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手控自行车,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自行车无法锻炼手部力量的缺陷。
[0004]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手控自行车,包括架体、安装在架体上的前轮和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上设有可转动的转动件与所述后轮传动连接,所述架体上活动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转动件连接以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
[0006]所述转动件和所述把手之间设有连杆,所述连杆和所述转动件以及把手都转动连接,所述连杆和转动件的连接处偏离于所述转动件的转动轴线。
[0007]所述架体与所述转动件和/或连杆之间设有防止所述转动件逆转的阻挡结构。
[0008]所述阻挡结构包括活动安装在架体上的阻挡件和固定安装在转动件上的阻挡部,所述架体和所述阻挡件之间设有回位件;
[0009]所述阻挡件摆动安装在架体上,所述架体上设有凸块以阻止所述阻挡件向其所在方向摆动;或者,所述阻挡件滑动设置在架体上,所述阻挡件的一端面设有导向斜面,另一端面设置阻挡面;
[0010]或者,所述转动件为棘轮,所述阻挡结构包括活动安装在架体上的棘爪,所述棘爪和所述棘轮配合,所述架体和所述棘爪之间设有回位件。
[0011]所述转动件和所述连杆通过第一转轴连接;
[0012]所述阻挡部为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滚圈;或者,所述阻挡部为所述第一转轴的局部。
[0013]所述阻挡结构包括第一阻挡位和第二阻挡位,所述第一阻挡位和所述第二阻挡位分别对应于所述把手后拉极限位置和前推极限位置。
[0014]所述把手摆动连接在所述架体上,或者,所述把手前后滑动连接在所述架体上。
[0015]所述把手包括分体固连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条形孔,所述连杆通过穿入所述条形孔的第二转轴与所述把手转动连接,所述架体上设有直线导向部,所述第二转轴上铰接直线导向件,所述直线导向部和所述直线导向件可相对直线移动配合。
[0016]所述架体在所述前轮和后轮之间设有中轴,所述转动件安装在所述中轴上,所述
中轴上设有齿盘与所述转动件联动,所述架体上设置可转动的飞轮与所述齿盘联动连接,所述飞轮和所述后轮之间设有单向转动机构。
[0017]所述架体上设有调节件,所述架体包括横梁,所述调节件包括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和所述第二连接架分别位于横梁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架和所述第二连接架之间设有上辊筒和下辊筒,所述上辊筒支撑在所述横梁的上方,所述下辊筒位于所述横梁的下方,所述调节件上设有插接部,所述自行车包括坐垫,所述坐垫上设置插管与所述插接部插接固定,所述插接部和/或所述插管上设有多个竖向排列的第一调节孔,所述插接部和所述插管通过插杆固定;
[0018]所述架体的前端部设置可相对所述架体转动的前叉,所述前轮安装在所述前叉上,所述前叉上固定设置脚踏板,所述前叉上设置多个竖向排列的第二调节孔,所述脚踏板与多个第二调节孔之一固定。
[0019]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手控自行车,通过手施力在把手上使得把手活动,从而带动转动件转动,进而驱动后轮转动实现自行车的行驶,后轮转动主要由手部施力完成,有利于锻炼手部力量。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自行车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自行车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自行车未装传动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中局部A的放大图;
[0024]图5为自行车的第三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把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传动仓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注说明:100、架体;110、第一阻挡位;120、第二阻挡位;130、阻挡件;131、回位件;132、凸块;140、传动仓;141、传动盖;150、直线导向部;160、中轴;161、齿盘;162、链条;163、飞轮;170、调节件;171、第一连接架;172、第二连接架;173、上辊筒;174、下辊筒;175、插接部;180、横梁;181、前叉;182、脚踏板;183、第二调节孔;190、坐垫;191、插管;192、第一调节孔;200、前轮;300、后轮;400、转动件;410、阻挡部;500、把手;510、连接件;511、条形孔;600、连杆;610、第一铰接位;611、第二转轴;612、直线导向件;620、第二铰接位;621、第一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控自行车,主要通过手提供动力来驱动自行车的行驶。如图1

5所示,自行车包括架体100、安装在架体100上的前轮200和后轮300,所述架体上设有可转动的转动件400与所述后轮300传动连接,所述架体上活动安装有把手500,所述把手500与所述转动件400连接以驱动所述转动件400转动。通过手施力在把手500上使得把手
500活动,从而带动转动件400转动,进而驱动后轮300转动实现自行车的行驶,后轮300转动主要由手部施力完成,有利于锻炼手部力量。
[0030]如图3

5所示,所述转动件400和所述把手500之间设有连杆600,所述连杆600和所述转动件400以及把手500都转动连接,所述连杆600和转动件400的连接处偏离于所述转动件400的转动轴线。把手500和连杆600铰接的位置为第一铰接位610,连杆600和转动件400铰接的位置为第二铰接位620。所述把手500摆动连接在所述架体100上,用户手握把手500的上端部,把手500的下端部和连杆600铰接,把手500和架体100的铰接位置位于把手500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当第二铰接位620处于转动件400转动轴线的上方,用户将把手500上端部往后拉,把手500的下端部往前摆,参考图5视角,带动转动件400逆时针转动。当第一铰接位610、第二铰接位620和转动件400转动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时,把手500拉至极限位置,用户推动把手500,把手500的下端部向后摆,第二铰接位620活动到转动件400转动轴线的下方,转动件400继续逆时针转动。当第一铰接位610、转动件400转动轴线和第二铰接位620依次处于同一直线上时,把手500推至极限位置,用户拉把手500,第二铰接位620又活动到转动件400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手控自行车,包括架体(100)、安装在架体(100)上的前轮(200)和后轮(300),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上设有可转动的转动件(400)与所述后轮(300)传动连接,所述架体上活动安装有把手(500),所述把手(500)与所述转动件(400)连接以驱动所述转动件(400)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控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400)和所述把手(500)之间设有连杆(600),所述连杆(600)和所述转动件(400)以及把手(500)都转动连接,所述连杆(600)和转动件(400)的连接处偏离于所述转动件(400)的转动轴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控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00)与所述转动件(400)和/或连杆(600)之间设有防止所述转动件(400)逆转的阻挡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控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结构包括活动安装在架体(100)上的阻挡件(130)和固定安装在转动件(400)上的阻挡部(410),所述架体(100)和所述阻挡件(130)之间设有回位件(131);所述阻挡件(130)摆动安装在架体(100)上,所述架体(100)上设有凸块(132)以阻止所述阻挡件(130)向其所在方向摆动;或者,所述阻挡件(130)滑动设置在架体(100)上,所述阻挡件(130)的一端面设有导向斜面,另一端面设置阻挡面;或者,所述转动件(400)为棘轮,所述阻挡结构包括活动安装在架体(100)上的棘爪,所述棘爪和所述棘轮配合,所述架体(100)和所述棘爪之间设有回位件(13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控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400)和所述连杆(600)通过第一转轴(621)连接;所述阻挡部(410)为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621)上的滚圈;或者,所述阻挡部(410)为所述第一转轴(621)的局部。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控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结构包括第一阻挡位(110)和第二阻挡位(120),所述第一阻挡位(110)和所述第二阻挡位(120)分别对应于所述把手(500)后拉极限位置和前推极限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控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500)摆动连接在所述架体(100)上,或者,所述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钭俊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群英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