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介质注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301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润滑介质注入装置,包括存放有润滑介质的介质容器、震动机构、与震动机构连接的驱动机构、及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的基座;介质容器安装于基座开口端面处,与通孔连通设置;震动机构设置于通孔内,震动机构包括连接件、震动头、及设置于基座的通孔内可转动的第一连杆;连接件一端与震动头连接,连接件另一端与第一连杆连接,第一连杆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带动第一连杆转动,第一连杆转动时带动连接件摆动而带动震动头震动。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润滑介质注入装置代替了人工注入方式,避免了人工注入受辐照剂量大的问题,降低了人工成本,实现了润滑介质量化注入,同时,解决了了人工注入过程中容易洒出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介质注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液体注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润滑介质注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核电站开盖期间,拧出顶盖上的主螺栓之前,需要使用润滑介质对主螺栓进行浸润。目前,对主螺栓进行润滑时,采用的是人工注入润滑介质的方式,现场人员将润滑介质直接从主螺栓的适配器上方倒入主螺栓内部,进而进入到主螺栓底部通道中。人工注入方式存在耗时较长,润滑介质注入量不能统一,注入过程中容易洒出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现场人员受辐照剂量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润滑介质注入装置。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润滑介质注入装置,包括存放有润滑介质的介质容器、震动机构、与所述震动机构连接的驱动机构、以及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的基座;所述介质容器安装于所述基座开口端面处,与所述通孔连通设置;所述震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震动机构包括连接件、震动头、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的通孔内可转动的第一连杆;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震动头连接,所述连接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连杆转动,所述第一连杆转动时带动所述连接件摆动而带动所述震动头震动。
[0005]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外部,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带动所述第一连杆转动。
[0006]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源;所述驱动电源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外部,与所述驱动马达连接并提供电源。
[0007]优选地,所述基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以及第三管段;所述第二管段位于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三管段之间;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孔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管段内孔横截面积,所述第二管段内孔横截面积与所述第三管段内孔横截面积相等;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介质容器连接处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三管段下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的外螺纹。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三管段上设置有用于导气的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外螺纹表面且与所述外螺纹垂直。
[0009]优选地,所述基座还包括对所述连接件进行摆动限位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内部,且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第一连杆平行。
[0010]优选地,所述基座还包括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安装于所述驱动机构穿过所述基座的位置。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基座轴线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管段内;所述第一连杆两端可转动安装在所述基座上,且与所述基座的中轴线相交且垂直;所述第一连杆与所
述连接件连接位置设置有带动所述连接件摆动的偏心凸起。
[0012]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偏心凸起配合连接的径向通孔,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径向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杆垂直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基座中轴线平行,设置于所述基座内部。
[0013]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圆柱状,且所述连接件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孔横截面积。
[0014]实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介质容器中注入一定量的润滑介质,介质容器与基座连接,润滑介质通过基座进行注入,在注入过程中,通过震动机构加快注入速度,实现了润滑介质注入装置代替人工注入,避免了人工注入受辐照剂量大的问题,降低了人工成本,实现了润滑介质量化注入,同时,解决了了人工注入过程中容易洒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角度剖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连杆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1]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0022]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
[0023]术语“轴向”、“径向”是以整个装置或部件的长度方向为“轴向”,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为“径向”。
[0024]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5]上述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6]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润滑介质注入装置,该润滑介质注入装置可用于主螺栓润滑介质的注入,其可包括基座100、震动机构200、介质容器1及驱动机构300。该基座100内部中空,设置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润滑介质通过通孔注入到主螺栓的底部通道。该介质容器1安装于基座100开口端面处,用于存放润滑介质。该震动机构200安装于基座100的内部,用于与主螺栓里面的测量杆连接,并带动主螺栓里面的测量杆进行震动,其中,测量杆为芯杆12。该驱动机构300安装在基座100的外部,用于给震动机构200提供动力。
[0027]如图1

2所示,基座100在一些实施例中呈柱状,其包括第一管段2、第二管段3、第三管段5。第一管段2、第二管段3以及第三管段5之间依次连接,第二管段3位于第一管段2与第三管段5之间。第一管段2、第二管段3以及第三管段5内部均具有上下贯穿的通孔。
[0028]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00可设计成长方体或其它常规的立体结构。
[0029]如图1

2所示,第一管段2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孔横截面积大于第二管段2的内孔横截面积,第一管段2的外轮廓横截面积大于第二管段3的外轮廓横截面积。第一管段2与介质容器1连接处设置有内螺纹。
[0030]如图1

2所示,第二管段3在一些实施例中其内孔横截面积与第三管段5的内孔横截面积相等,且第二管段3的外轮廓横截面积大于第三管段5的外轮廓横截面积。
[0031]如图1所示,第三管段5在一些实施例中其外部设置有外螺纹,通过外螺纹连接到需要注入润滑介质的主螺栓适配器13,且第三管段5上两侧分别设置有位于为外螺纹表面的凹槽,且凹槽与其外螺纹垂直,在注入润滑介质的过程中,通过凹槽导气,加快介质的注入速度。
[0032]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段2、第二管段3以及第三管段5的也可设置成内孔横截面积相同的结构。可以理解地,第一管段2、第二管段3以及第三管段5的外径也可设置成外轮廓横截面积相同的结构。
[0033]如图2、图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介质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放有润滑介质的介质容器(1)、震动机构(200)、与所述震动机构(200)连接的驱动机构(300)、以及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的基座(100);所述介质容器(1)安装于所述基座(100)开口端面处,与所述通孔连通设置;所述震动机构(200)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震动机构(200)包括连接件(4)、震动头(6)、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100)的通孔内可转动的第一连杆(7);所述连接件(4)一端与所述震动头(6)连接,所述连接件(4)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7)连接,所述第一连杆(7)与所述驱动机构(300)连接,所述驱动机构(300)带动所述第一连杆(7)转动,所述第一连杆(7)转动时带动所述连接件(4)摆动而带动所述震动头(6)震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介质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00)包括驱动马达(10),所述驱动马达(10)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100)外部,所述驱动马达(10)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连杆(7)连接,带动所述第一连杆(7)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介质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00)还包括驱动电源(11);所述驱动电源(11)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100)外部,与所述驱动马达(10)连接并提供电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润滑介质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段(2)、第二管段(3)、以及第三管段(5);所述第二管段(3)位于所述第一管段(2)与所述第三管段(5)之间;所述第一管段(2)的内孔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管段(3)内孔横截面积,所述第二管段(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永辉胡建强沈曙郑颂贤周张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