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控制系统及其使用的进气切换控制器、空调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2722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控制系统,通过进气切换控制器(30),按照预先设定的切换间隔交互式切换室外空气控制与回风控制,该进气切换控制器(30)被连接到空调机(10)上,该空调机(10)被设置成与每个空调控制对象的室内(2)相对应,该室外空气控制:为了调节室外空气向空调机(10)的输入量而打开设置在空调机(10)内的第1调节风门(12),同时为了调节来自室内的回风的输入量而关闭设置在空调机(10)内的第2调节风门(13),使室外空气输入至空调机的温湿度调整线圈,该回风控制:通过关闭第1调节风门(12)同时打开第2调节风门(13),使来自室内(2)的回风输入至空调机(10)的冷水线圈(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办公室、医院等的空调的空调控制系统及其使用的进 气切换控制器、空调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室温、室内湿度、平均辐射温度、活动量、着衣量及气流速度等多种 因素影响着人体的温热感。但是,在通常的事务所大厦内的有人的场所,气流速度为0.1m/s以下, 所以对于温热感几乎没有影响。此外,着衣量根据夏、冬等季节而固定, 活动量在某种程度上由事务用大厦、百货商店等大厦用途所决定。另外, 除窗户侧以外,平均辐射温度大致随室温变化。因而,如果研究上述各种因素,除去室温,湿度对人的舒适性影响很大。在图1中,范围A表示用数值表示人所感受的舒适性的舒适性指数 (PMV)满足舒适范围0.3~0.5 (在夏季冷气时考虑了省能量的情况下)的 室温与湿度的组合。如该范围A所示,通过将湿度降低一定程度,从而不必将室温降低至 必要程度以下就能够得到舒适性。但是,多数事务所大厦等的空调控制,事实上几乎只有室温控制,对 于湿度却没有考虑。因为,在冷气时要控制湿度的情况下,处理对象空气被减湿时,空气 被冷水线圈过份地冷却。所以,为了调整进气温度,就需要加热线圈内的 空气的再热循环过程。其结果就是,冷气时也要控制湿度的情况与只控制 温度的情况相比,要消耗非常大的能量。于是,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空调机内附加 了进行室外空气的除湿的直膨线圈的空调控制装置。使用了专利文献l的技术的空调机,如图2所示,具备直膨线圈41, 导入室外空气并除湿;冷水线圈42,对来自空调控制着的室内的返回空气 (回风)进行冷却并调节供向室内的进气温度;及进气扇43,将由直膨线 圈41除湿的室外空气与由冷温水线圈42冷却的回风进行混合的混合空气 向作为空调控制对象的室内供给。像这样,在使用了专利文献1的技术的 空调机中,由于独立进行室外空气的除湿与回风的冷却,所以能够一面节 能化、 一面进行维持舒适性的空调控制。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6—292300号公报但是,在使用了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的空调机中,需要追加直膨线 圈,且随着直膨线圈的追加还需要相应地变更和追加空气管道、水配管等。 因而,不能原样地使用以往的空调机,存在增加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产生的,所以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控制系统 及其使用的进气切换控制器、空调控制方法,从而不必追加直膨线圈等新 的空调机设备,就能够进行舒适性的维持及节能效果的提高这两者兼得的 空调控制。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涉及的空调控制系统具备 温湿度调整线圈,进行控制对象的空气的温度及湿度的调整处理; 第1调节风门,配置在连接室外空间与上述温湿度调整线圈的空气配 管中,调整室外空气的输入量;第2调节风门,配置在连接空调控制对象的室内的空间与上述温湿度 调整线圈的空气配管中,调整来自上述室内的回风的输入量;调节风门控制部,按照预先设定的切换间隔交替切换室外空气控制和 回风控制,该室外空气控制通过打开上述第1调节风门并且关闭上述第2 调节风门来使室外空气输入上述温湿度调整线圈,该回风控制通过关闭上 述第1调节风门并且打开上述第2调节风门来使来自室内的回风输入至上 述温湿度调整线圈。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涉及的进气切换控制器,具备调节风门 控制部,该调节风门控制部被连接到空调机,该空调机被设置为与空调控 制对象的每个室内或室内的控制区域相对应,该调节风门控制部,按照预先设定的切换间隔交替切换室外空气控制与回风控制,该室外空气控制为, 为了调节室外空气向上述空调机的输入量而打开设置在上述空调机内的第 1调节风门,并且为了调节来自室内的回风的输入量而关闭设置在上述空调机内的第2调节风门,使室外空气输入至空调机的温湿度调整线圈,该回 风控制为通过关闭第1调节风门并且打开第2调节风门,使来自室内的回 风输入上述空调机的温湿度调整线圈。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3技术方案涉及的空调控制方法具备室外空气控制,为了调节室外空气向空调机的输入量而打开设置在上述空调机内的第1 调节风门,并且为了调节来自室内的回风的输入量而关闭设置在上述空调机内的第2调节风门,使室外空气输入至上述空调机的温湿度调整线圈; 回风控制,通过关闭上述第1调节风门并且打开上述第2调节风门,使来 自上述室内的回风输入至空调机的温湿度调整线圈。并且,进气切换控制 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切换间隔交互地切换室外空气控制与回风控制,该进气 切换控制器被连接至上述空调机,该空调机被设置为与空调控制对象的室 内或室内的控制区域相对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不必追加直膨线圈等新的空调机设备的 情况下,就进行舒适性的维持及节能效果的提高这两者兼得的空调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使舒适性指数(PMV)满足舒适范围0.3-0.5的室温与湿度 的关系的图。图2是表示能够独立控制湿度与温度的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空调机的 结构的结构图。图3是表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整体图。图4是表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的动作的序列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对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进气切换控制器的空调控制系统的实施 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最近的多数办公大厦等的绝热性好,而且由于PC(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 、 OA (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设 备多,所以全年为冷气模式。因而,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对在冷气模 式下进行空调控制的情况进行说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1的整体图,如图3所示。另外,在大型大厦的情况下,由于室内大,将室内分成多个控制区域。 而且,分别对应每个控制区域,在室内附近的机械室内设置多个空调机。 在这样的情况下,以下为了简略,也将各控制区域称为室内。空调控制系统1控制空调对象的室内2的空调,具备空调机10,设 置于每个室内2;中央热源装置20,将向各空调机10供给的冷水一并制造 管理;给气切换控制器30,作为调节风门控制部,能够在各空调机10内将 进行空调控制处理的对象的空气切换为室外空气及室内2的回风;及冷水 流量控制器40,作为阀门控制部,控制从中央热源装置20向各空调机10 供给的冷水的流量。空调机10具备冷水线圈ll,作为温湿度调整线圈,进行控制对象的 空气的除湿/冷却处理;第l调节风门12,设置在连接室外空间与冷水线 圈11的空气配管上,调整室外空气的输入量;第2调节风门13,设置在连 接室内2空间和冷水线圈11的空气配管上,调整来自室内2的回风的输 入量;及第3调节风门14,设置在连接室内2空间与室外空间的空气配管 上,调整从室内2向室外放出的排气量。中央热源装置20具备冷冻机21,利用冷却水生成向空调机10提供 的冷水;冷却塔22,为了再利用对冷冻机21进行冷却而温度上升了的冷却 水,通过空气冷却该冷却水;及阀门23,用开度调整从冷冻机21向空调机 10供给的冷水的流量。此外,虽然未图示,但是冷冻机21、冷冻塔22具 备驱动冷水和冷却水的阀门,冷却塔22具备输入室外空气的风扇。进气切换控制器30按照预先设定的切换间隔控制第1调节风门12、第 2调节风门13、及第3调节风门14的开闭。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温湿度调整线圈,进行控制对象的空气的温度及湿度的调整处理; 第1调节风门,设置在连接室外空间与上述温湿度调整线圈的空气配管中,调整室外空气的输入量; 第2调节风门,设置在连接空调控制对 象的室内的空间与上述温湿度调整线圈的空气配管中,调整来自上述室内的回风的输入量;及 调节风门控制部,按照预先设定的切换间隔交替切换室外空气控制与回风控制,该室外空气控制通过打开上述第1调节风门并且关闭上述第2调节风门,来使室外空气输入 上述温湿度调整线圈,该回风控制通过关闭上述第1调节风门并且打开上述第2调节风门,来使来自上述室内的回风输入上述温湿度调整线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泽宪造高木康夫西村信孝花田雄一牧野直树大野秀树藤井明大菅原进前川智则森本博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