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通道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0007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通道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具有沿轴向取向的多通道结构;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由天然纤维和合成高分子材料构成;所述天然纤维包括竹原纤维、麻纤维、棉纤维或醋酸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挤出法,采用天然纤维与合成高分子材料制备一种多通道神经导管,导管内部为多个中空管,为神经细胞的附着生长提供基体,同时引导神经导向生长,另外还具有性能优良、可完全降解、抑菌、减少炎症的发生及几何精度高、截面整齐等特点,将有利于神经修复。利于神经修复。利于神经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通道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生物材料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通道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特别涉及一种多通道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神经修复导管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神经损伤发生率的大幅度上升,神经移植已不能很好地满足需要,新方向的探索变得尤为重要,神经导管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应运而生。神经导管组织工程支架可以为神经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微环境,理想的神经导管还能促进受损神经的愈合或为神经的生长提供导向作用。
[0003]CN103692578A公开了一种两次成型构建多通道海绵神经导管的方法及专用模具。其将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溶液注入到组装好的单通道成型模具,冷冻干燥后得到单通道海绵神经导管;再将单通道海绵神经导管插入到组装好的多通道成型模具,注入高分子溶液,冷冻干燥后得到多通道海绵神经导管。本专利技术两次成型构建多通道海绵神经导管的方法解决了多通道海绵神经导管成型时的收缩问题。
[0004]CN112870454A公开了一种用于神经修复的导电形状记忆聚合物装置、制备方法及修复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形状记忆聚合物填充体,和用于包覆填充体和断裂神经两端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包覆体;所述形状记忆聚合物填充体内部具有供神经修复生长的通道。该方法通过所加工的形状记忆填充体和形状记忆聚合物包覆体置入苯胺溶剂中,使二者充分发生溶胀;同时形状记忆聚合物填充体中的泡孔在溶胀过程中膨胀变为开孔,从而形成贯穿的微孔隙通道。然而,这种方法制备得到的神经修复导管机械性能较差,无抗菌性,容易诱发炎症,且制备过程中较难控制开孔个数。
[0005]CN116099044A公开了一种多通道神经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将形状记忆聚合物经静电纺丝加工成纳米纤维膜并同时负载生物相容性材料和导电材料,再经热处理制得管腔结构的神经导管单元,最后将所述神经导管单元进行嵌套组装制得多通道神经导管。该导管虽然生物性能优异,但同样存在机械性能较差,无抗菌性,可能诱发炎症的问题。且其在制备多通道时无法一次成型,需要先经静电方式制备得到纳米纤维膜,再利用PLMC的热响应记忆功能使神经导管的小单元膜卷曲为小导管,再用大导管的单元膜托付在不同数量的小导管下方进行热响应,组装形成大导管嵌套小导管的多通道神经导管结构,制备工艺复杂,难于工业化生产。
[0006]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多通道修复导管,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具有沿轴向取向的多通道结构;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由天然纤维和合成高分子材料构成;所述天然纤维包括竹原纤维、麻纤维、棉纤维或醋酸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采用天然纤维与合成高分子材料制备一种多通道神经导管,导管内部为多个中空管,为神经细胞的
附着生长提供基体,同时为神经轴突接合提供引导作用,且具有性能优良、可完全降解、抑菌、减少炎症的发生等特点。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挤出法将天然纤维和合成高分子材料熔融挤出,制备得到多通道修复导管。通过熔融挤出工艺制备多通道修复导管,可一体成型,制备工艺简单可控,制备得到的多通道导管具有几何精度高、截面整齐等特点。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一种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在制备神经修复导管中的应用。导管内部为多个中空管,为神经细胞的附着生长提供基体,同时为神经轴突接合提供引导作用,将有利于神经修复。
[0010]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1]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通道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具有沿轴向取向的多通道结构;
[0012]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由天然纤维和合成高分子材料构成;
[0013]所述天然纤维包括竹原纤维、麻纤维、棉纤维或醋酸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天然纤维材料产量丰富、经济实惠,同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塑性和耐摩擦性,此外,例如竹原纤维、棉纤维、麻类纤维等植物纤维还具有天然的抑菌和杀菌性能,能够减少炎症的发生,还能够诱导细胞黏附、生长。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特定的天然纤维与合成高分子材料混合制备得到,两种材料相互配合,为神经组织与导管内壁之间提供了理想的机械匹配界面。此外,本专利技术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具有沿轴向取向的多通道结构,可模拟正常神经结构,具有密集的轴向通道利于神经修复过程中神经轴突的取向生长,平行多通道结构在提供引导神经生长功能的同时,又能使导管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确保导管不易塌陷。
[0015]优选地,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为多孔结构。
[0016]优选地,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的孔径为0

29μm,不包括下位端点值0,例如可以是0.0001μm、0.001μm、0.01μm、0.05μm、0.1μm、0.5μm、1μm、2μm、5μm、10μm、15μm、20μm、25μm、29μm等。
[0017]其中,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具有0

29μm的多孔结构,而合适的孔径、孔隙率和外壁的通透性,利于神经修复过程中神经轴突的取向生长。
[0018]优选地,所述多通道结构的个数为3

49个,例如可以是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12个、14个、15个、17个、18个、20个、22个、25个、27个、29个、30个、33个、35个、36个、41个、43个、45个、49个等。
[0019]优选地,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包括导管外壁和沿导管轴向取向的平行排布的多个内管,所述外壁和内管间存在/或不存在沿轴向取向的空隙。
[0020]其中,所述外壁和内管间存在沿轴向取向的空隙,指的是外围管壁包裹多束内管,外围管壁和内管间为空心结构(无天然纤维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具体如图1所示;所述外壁和内管间不存在沿轴向取向的空隙,指的是外围管壁内部为并列的多束小管,外围管壁和内管间为实心结构(充满天然纤维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具体如图2所示。
[0021]优选地,所述外壁和内管间存在沿轴向取向的空隙,所述外壁的厚度为0.06

1.5mm,例如可以是0.06mm、0.1mm、0.2mm、0.4mm、0.6mm、0.8mm、1mm、1.2mm、1.4mm、1.5mm等,所述外壁的外径为1.1

16.5mm,例如可以是1.1mm、2mm、3mm、4mm、5mm、6mm、8mm、10mm、12mm、14mm、15mm、16.5mm等,所述内管的内径为0.5

8.1mm,例如可以是0.5mm、0.6mm、0.8mm、1mm、2mm、3mm、4mm、5mm、6mm、7mm、8mm、8.1mm等。
[0022]优选地,所述外壁和内管间不存在沿轴向取向的空隙,所述外壁的外径为1.1

16.5mm,例如可以是1.1mm、2mm、3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通道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具有沿轴向取向的多通道结构;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由天然纤维和合成高分子材料构成;所述天然纤维包括竹原纤维、麻纤维、棉纤维或醋酸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为多孔结构;优选地,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的孔径为0

29μm;优选地,所述多通道结构的个数为3

49个;优选地,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包括导管外壁和沿导管轴向取向的平行排布的多个内管,所述外壁和内管间存在/或不存在沿轴向取向的空隙;优选地,所述外壁和内管间存在沿轴向取向的空隙,所述外壁的厚度为0.06

1.5mm,所述外壁的外径为1.1

16.5mm,所述内管的内径为0.5

8.1mm;优选地,所述外壁和内管间不存在沿轴向取向的空隙,所述外壁的外径为1.1

16.5mm,所述内管的内径为0.5

8.1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聚己内酯、聚乙丙交酯、聚乳酸、聚乙醇酸、聚左旋乳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碳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聚氨酯;优选地,所述天然纤维为竹原纤维;优选地,所述天然纤维和合成高分子材料的质量比为(0.01

1):(1

10),优选为(0.1

1):1。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的制备原料还包括致孔剂;优选地,所述致孔剂包括氯化钠、蔗糖、碳酸氢钠、明胶、谷氨酸钠、改性纤维素、尿素、聚乙二醇或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氯化钠、蔗糖或碳酸氢钠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致孔剂、天然纤维和合成高分子材料的质量比为(0.01

1):(0.01

1):(1

10),优选为(0.1

1):(0.1

1):1。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纤维为经碱处理后的天然纤维;优选地,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的制备原料中还包括碱性处理剂;优选地,所述碱性处理剂包括碱金属的氢氧化物、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碱金属的碳酸盐、碱土金属的碳酸盐、碱金属的碳酸氢盐、碱土金属或碳酸氢盐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碱金属的氢氧化物;优选地,所述天然纤维和碱性处理剂的质量比为1:(1

5)。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挤出法将天然纤维和合成高分子材料熔融挤出,制备得到多通道修复导管。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多通道修复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
下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兵利周珍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瑞济诺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