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林波专利>正文

充气管及充气球组合制品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99333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充气管及充气球组合制品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特征是:将直管形、环管形和球形充气构件或至少其中一种排列组合成更大尺寸的充气构件或制品。这些充气构件或制品包括超大跨度建筑、新型潜艇和救生船、各种空中工作平台、漂浮在空中的建筑物以及可将物体低成本送入太空的管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是一种充气制品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制作的各种充气制品大都是一体制造的,主要用于各种玩具、小型家具、 户外帐篷以及水上救生等。存在的问题是充压较低、制作麻烦、用途有限、难成大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 一种"充气管及充气球组合制品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设 计方案是 1、将直管形、环管形和球形充气构件或 至少其中一种排列组合成更大尺寸的充气 构件或制品。 2、上述更大尺寸充气构件或制品的制造方法是将直管形、环管形和球形充气内 胆或至少其中一种按一定规律排列在两层面料之间,并沿其充气后的各外形边缘将其缝合 封闭在面料中,组合制成更大尺寸的充气构件或制品。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为"包裹法"。 3、上述更大尺寸充气构件或制品的另一种制造方法是将带有充气内胆的直管 形、环管形和球形充气构件或制品或至少其中的一种排列组合并连接成更大尺寸的充气构 件或制品。我们将这种方法成为"连接法"。 上述充气内胆可用橡胶或闭气的复合塑料膜制作;面料可用各种轻质高强度纤维 制作。 4、用"包裹法"将一定数量的直管形充气内胆紧密平行并列在两层面料之间,并沿 其充气后的各外形边缘将其缝合封闭在面料中,制成板状充气构件;再将这种板状充气构 件或制品沿纵向或横向首尾相接,巻制成具有直管形充气管壁或环管形充气管壁的管形充 气构件或制品;并用直径逐渐收縮的环管形充气构件和球形充气构件排列组合成平形或拱 形端盖,将其至少上端口封闭。 将这种至少上端口封闭、具有直管形管壁或环管形管壁的管形充气制品用作帐篷 或充气植物大棚等。 5、用"连接法"将一定数量的上述具有直管形充气管壁或环管形充气管壁的管形 充气构件进行数次再排列组合,构成更大直径的管形充气构件作为大跨度建筑的周壁,用 直径逐渐收縮的环管形充气构件或环形螺旋管充气构件和球形充气构件构成大跨度建筑 的拱盖将其上端口盖住。对于跨度很大的各种大型建筑,可在其作为拱盖的充气构件中充 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氦气),以减轻其重量。可将跨度很大的这种建筑用作大型临时 体育场馆。这种充气大跨度建筑可根据需要随时建造和拆除。 6、将上述具有环管形或直管形充气管壁的管形充气构件的两端,用直径逐渐收縮 的环管形充气构件和球形充气构件组成的拱盖封闭,构成具有梭形封闭空间的制品。将这 种制品用作睡袋、帐篷;或在其一端装上一种缸式推拉浆用作救生船和潜艇等水中浮体;或使其梭形封闭空间内形成真空后,用作在空气中具有一定升力的梭形浮体,可将这种浮 体单个或并联起来用作起重设备、人员或物资的降落伞以及飞机防空难降落伞等。 用作降落伞时,可用点燃硝化棉等方法使其骤然膨胀成型。 7、将上述在空气中具有一定升力的梭形浮体并联在一起,组成具有更大升力的板 状或块状浮体,并将其用作各种空中工作平台如导弹发射平台、信号发射平台、信息和信 号监测平台、太阳能吸收发电平台等。如果将推进装置安装在这种浮体上,便可使其在空中 移动。 8、用上述板状或块状浮体作为建筑墙体、地板和顶板的材料,建造漂浮在空中的 建筑物,即所谓"空中楼阁"。如果将推进装置安装在这种"空中楼阁"上,便可使其在空中 移动。 9、将上述具有直管形充气管壁的管形充气构件单个或并联起来,以直立的姿态、 浮体的形式固定在地面上;在其内胆中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制成具有直管形充气管 壁和整体密度很小的管形充气构件作为气缸缸体;然后将活塞置于其中,并以活塞为托板, 以压力气体为动力,将放置在活塞上的物体送至所需的高处。如果将具有直管形充气管壁 的管形充气构件向上延伸至大气层外的地球卫星轨道高度(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们 就能够用极低的成本将物体送入太空。 这种方法与用绳索将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相连,并用电梯将物体送入太空的方法 相比要简单容易得多,其成本也要低廉的多。 上述"充气管及充气球组合制品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与传统充气制品相比的优 点在于结构简单,制造容易、高压成型、高强轻质、形式多样、成本低廉、可成大器、用途广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一,各组合构件的立体外形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一,各构件组合后的立体外形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二,各组合构件的立体外形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二,各构件组合后的立体外形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三,各组合构件的立体外形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三,各构件组合后的立体外形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四,各组合构件的立体外形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四,各构件组合后的立体外形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四,各组合构件的立体外形图。 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五的立体局部剖视图。 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六,各组合构件的立体外形图。 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六,各构件组合后的立体外形图。 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六,构件(23)的放大立体外形图。 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七的立体外形图。 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八的立体外形图。5 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九的立体外形图。 图1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十的立体外形图。 图1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十的俯视图。 图1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十的A-A立体剖面图。 图中1.管形充气构件的直管形充气管壁;2.用直径逐渐收縮的环管形充气构件 和球形充气构件组成的管形充气构件的下端口堵头;3.用直径逐渐收縮的环管形充气构 件组成的管形充气构件的上端口拱形堵头;4.用直径逐渐收縮的环管形充气构件和球形 充气构件组成的管形充气构件上端口拱形堵头上的拱形活动盖子;5.管形充气构件开有 门洞的直管形充气管壁;5a.直管形充气门;6.用直径逐渐收縮的环管形充气构件和球形 充气构件组成的管形充气构件的下端口堵头;7.用直径逐渐收縮的环管形充气构件组成 的管形充气构件的上端口拱形堵头;8.管形充气构件的环管形充气管壁;9.用直径逐渐 收縮的环管形充气构件和球形充气构件组成的管形充气构件的下端口拱形堵头;10.用直 径逐渐收縮的环管形充气构件和球形充气构件组成的管形充气构件上端口拱形堵头上的 拱形活动盖子;11.用直径逐渐收縮的环管形充气构件组成的管形充气构件的上端口拱 形堵头;12.双锥型充气制品的上锥部分;13.双锥型充气制品的下锥部分;14.双锥型充 气制品的活动上锥;15.双锥型充气制品的活动下锥;16.双锥型充气制品的开口上锥部 分;17.用直径逐渐收縮的环管形充气构件和球形充气构件组成的双锥型充气制品开口上 锥部分上的拱形活动盖子;18.由环管形充气构件和球形充气构件组成的潜艇或救生船船身;19.缸体;20.活塞;21驱动杆;22.具有直管形充气管壁的管形充气构件;23.充气环;23a.充气环进气口 ;23b.充气环出气口 ;24.用直径逐渐收縮的环管形充气构件或环形螺 旋管充气构件和球形充气构件构成的大跨度建筑的拱盖;25.在空气中具有一定升力的梭 形浮体;26."空中楼阁"的项盖;27."空中楼阁"的墙体;28."空中楼阁"的地板;29.具有 直管形充气管壁的管形充气构件;30.刚性直管形充气管壁;31.空心底座;32.门;33.加 压气管;34.抽排气管;35.充气管;36.管缝塑胶填充物;37.活塞;38.充气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管及充气球组合制品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特征是:将直管形、环管形和球形充气构件或至少其中一种排列组合成更大尺寸的充气构件或制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林波
申请(专利权)人:徐林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