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板防脱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8712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板防脱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车门内钣金件上的第一卡接件和设置在内饰板上的第二卡接件;内饰板在装配到车门内钣金件上时,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之间卡接配合,且此时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之间形成卡接间隙,使内饰板在与车门内钣金件分离后,内饰板在沿垂直于车门方向上朝车内运动卡接间隙的距离后,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在该方向上形成限位配合,限制内饰板在该方向上的继续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第一卡接件的第一限位部与第二卡接件的第二限位部之间设置有运动卡接间隙,使第二卡接件能够在第一卡接件的弹性臂之间滑动,因此在碰撞过程中可以产生一定的缓冲效果,从而增加卡扣的防脱效果。从而增加卡扣的防脱效果。从而增加卡扣的防脱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板防脱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内外饰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板防脱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侧柱碰撞测试是模拟日常生活中车辆失去控制,侧面撞击到路边的灯杆和大树等柱状物体时,汽车对驾乘人员及电池组安全的保护效果;而在侧柱碰撞测试过程中,内饰板与车门钣金之间会脱开,容易对乘客造成伤害;目前汽车行业内,汽车的内饰板和车门内钣金件之间基本都是通过卡接或螺丝等连接方式连接,在汽车侧面碰撞测试中,这些连接方式对汽车内饰板的防脱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板防脱连接结构,解决汽车在侧面碰撞过程中内饰板容易脱落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汽车内饰板防脱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车门内钣金件上的第一卡接件和设置在内饰板上的第二卡接件;内饰板在装配到车门内钣金件上时,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之间卡接配合,且此时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之间形成卡接间隙,使内饰板在与车门内钣金件分离后,内饰板在沿垂直于车门方向上朝车内运动卡接间隙的距离后,第一卡接件与第一卡接件在该方向上形成限位配合,限制内钣金件在该方向上的继续运动。
[0005]进一步的,第一卡接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弹性臂,弹性臂一端连接到车门内钣金件,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两个弹性臂上的限位部相对设置形成能够供第二卡接件插入的开口;第二卡接件包括设置在其自由端的第二限位部,第二卡接件插接到第一卡接件内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能够在沿垂直与车门方向上形成限位配合。
[0006]进一步的,第一限位部的自由端设置有导向部,两个弹性臂上的导向部相对设置并在开口位置形成向外的扩口结构。
[0007]进一步的,弹性臂从其固定端到自由端朝另一弹性臂方向倾斜设置。
[0008]进一步的,第一限位部从其固定段到自由端朝车门内钣金件方向倾斜设置。
[0009]进一步的,第一卡接件包括固定部,弹性臂分别连接在固定部上。
[0010]进一步的,固定部上设置有朝远离弹性臂一侧凸出设置的安装部,安装部上设置有安装孔。
[0011]进一步的,固定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件,车门内钣金件上设置有与限位件配合的限位孔。
[0012]进一步的,第一卡接件为采用金属板整体成型结构。
[0013]进一步的,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之间的卡接间隙大于连接内饰板与车门内钣金件的安装扣的有效工作长度。
[001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卡接件上设置有弹性臂和第一限位部,在第二卡接件上设置有插入部和倒钩状的第二限位部,第二卡接件插入第一卡接件后第一限位部会对第二限位部进行限位;并且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设置有运动卡接间隙,使第二卡接件能够在第一卡接件的弹性臂之间滑动,因此在碰撞过程中可以产生一定的缓冲效果,从而增加卡扣的防脱效果。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卡接件固定方式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卡接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卡接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卡接件另一视角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中A

A向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安装扣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

第一卡接件,11

限位槽,12

第一限位部,13

开口,14

导向部,15

安装部,16

安装孔,17

限位件,18

固定部,19

弹性臂,2

第二卡接件,21

插入部,22

第二限位部,23

加强筋,24

定位部,3

车门内钣金件,31

限位孔,4

内饰板,5

螺栓,6

安装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如图1和图5所示,一种汽车内饰板防脱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车门内钣金件3上的第一卡接件1和设置在内饰板4上的第二卡接件2,第一卡接件1和第二卡接件2相对设置,内饰板4与车门内钣金件3安装到位后,第一卡接件1与第二卡接件2之间插接相连并相互限位,在汽车侧面撞击时能够防止内饰板4从车门内钣金件3上脱落;内饰板4在装配到车门内钣金件3上时,第一卡接件1与第二卡接件2之间卡接配合,并且第一卡接件1与第二卡接件2之间形成卡接间隙,使内饰板4在与车门内钣金3件分离后,内饰板4在沿垂直于车门方向上朝车内运动卡接间隙的距离后,第一卡接件1与第二卡接件2在该方向上形成限位配合,限制内饰板4在该方向上的继续运动,避免内饰板4直接飞入车内对乘客造成伤害,第一卡接件1与第二卡接件2之间设置卡接间隙从而能够给内饰板4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使汽车侧面碰撞的力有衰减的区间。
[0025]如图2所示,第一卡接件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弹性臂19,弹性臂19一端连接到车
门内钣金件3,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2,两个弹性臂19上的第一限位部12相对设置形成能够供第二卡接件2插入的开口13,两个弹性臂19处于同一平面上,第一卡接件1的两个弹性臂19之间形成可容纳第二卡接件2的限位槽11,第二卡接件2可从第一卡接件1的开口13处插入限位槽11内,使第一卡接件1和第二卡接件2相互限位;如图3所示,第二卡接件2包括插入部21和设置在插入部21自由端的第二限位部22,第二限位部22呈倒钩状位于第二卡接件2的端部,当第二卡接件2插接到第一卡接件1内时,第一限位部12与第二限位部22之间能够在沿垂直与车门方向上形成限位配合,第一卡接件1的第一限位部12会与第二卡接件2的第二限位部22之间相互抵接。
[0026]优选的,第一卡接件1上第一限位部12的自由端设置有导向部14,导向部14设置在第一限位部12上并位于限位槽11的外部,两个弹性臂19上的导向部14相对设置并在开口13位置形成向外的扩口结构,第二卡接件2插入第一卡接件1时,外扩口结构的导向部14可对倒钩状的第二限位部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板防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车门内钣金件上的第一卡接件和设置在内饰板上的第二卡接件;内饰板在装配到车门内钣金件上时,所述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之间卡接配合,且此时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之间形成卡接间隙,使内饰板在与车门内钣金件分离后,内饰板在沿垂直于车门方向上朝车内运动卡接间隙的距离后,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在该方向上形成限位配合,限制内饰板在该方向上的继续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板防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一端连接到车门内钣金件,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两个弹性臂上的限位部相对设置形成能够供第二卡接件插入的开口;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设置在其自由端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卡接件插接到第一卡接件内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能够在沿垂直与车门方向上形成限位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饰板防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自由端设置有导向部,两个弹性臂上的导向部相对设置并在开口位置形成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富贵蒋黎黎陶诗桀刘尚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航天模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