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尖角的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856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尖角的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涉及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大粒径的金刚砂作为磨料介质对具有尖角的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进行机械除油,材料出角速度慢且不容易磕碰掉角,通过化学除油和酸洗,提高了材料与镀层之间的结合强度;采用细长的滚筒内进行电镀,材料在翻转位移时落差距离短,能显著减缓材料的磕碰的力度,有利于材料保持尖角状态,同时细长的滚筒阴阳极接触面积大,镀层(底镍层、铜层和表镍层)形成速度快;滚筒的透水面积大,提高了电镀的电流密度,有效解决了由于尖角效应导致边角处镀层烧焦的问题,电镀后产品的耐盐雾性能和良品率显著提高,镀层应力低、镀层柔软延展性优良。延展性优良。延展性优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尖角的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表面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尖角的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具有磁能积高、体积小及质量轻等优点,已在国防航空、通讯电子医疗以及机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烧结钕铁硼活性高、易氧化,需要在表面电镀金属防护镀层后再使用。但工件在机加工后棱角尖锐,由于存在尖角效应,直接电镀会使电流过于集中,导致产品边角处镀层烧焦,影响电镀后产品的耐盐雾性能和良品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般在电镀前使用磨料倒角处理,使产品边角部位由尖锐变为圆弧,电镀时可避免边角处镀层烧焦现象,从而提高电镀产品的良品率和耐盐雾性能。然而,随着钕铁硼材料应用领域的扩展,具有尖角的钕铁硼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还未有提高具有尖角的钕铁硼材料电镀产品的耐盐雾性能的有效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尖角的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表面处理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具有尖角的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耐盐雾性能。
[0004]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尖角的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将具有尖角的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依次进行机械除油、化学除油和酸洗,得到前处理尖角烧结钕铁硼;所述机械除油采用的磨料介质为金刚砂,所述金刚砂的粒径为3~3.5mm;所述机械除油后的尖角烧结钕铁硼的R角<0.1mm;
[0007]将所述前处理尖角烧结钕铁硼置于电镀滚筒中在所述前处理尖角烧结钕铁硼表面依次电镀底镍、电镀铜和电镀表镍,在所述前处理尖角烧结钕铁硼表面依次形成底镍层、铜层和表镍层,得到镍



镍尖角烧结钕铁硼;所述滚筒的长度和直径之比为3.5~4,滚筒的透水面积≥17%;
[0008]利用封闭剂溶液对所述镍



镍尖角烧结钕铁硼的表镍层进行封闭,得到表面处理尖角烧结钕铁硼。
[0009]优选地,所述具有尖角的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与金刚砂的质量比为1:2.5~3。
[0010]优选地,所述电镀底镍、电镀铜和电镀表镍工作参数包括:电流独立地为20~30A,时间独立地为90~100min,总电流量独立地为2250~3000A
·
min,阴极电流密度独立地为0.8~1.5A/dm2,所述滚筒的透水面积独立地为17~28%,所述前处理尖角烧结钕铁硼与钢珠的质量比独立地为1:1~2,所述电镀底镍和电镀表镍的温度独立地为48~52℃,所述电
镀铜的温度为40~50℃。
[0011]优选地,所述电镀底镍采用的底镍镀液和电镀表镍采用的表镍镀液的组成独立地包括:硫酸镍260~280g/L,硫酸镁30~50g/L,硼酸40~50g/L,氯化钠4~8g/L,添加剂SB

710.7~1.5mL/L,添加剂SB

720.7~1.5mL/L,添加剂NS

AP0.8~1.2mL/L,溶剂为镀镍槽液。
[0012]优选地,所述电镀底镍后还包括后处理,所述后处理包括:将所述电镀底镍得到的镍尖角烧结钕铁硼依次进行水洗和酸洗;
[0013]所述酸洗采用的酸为硫酸溶液,所述硫酸溶液的体积浓度为3~3.5%。
[0014]优选地,所述电镀铜采用的铜镀液包括以下组分:焦磷酸铜50~80g/L,焦磷酸钾240~330g/L,添加剂CP

600.7~1.5mL/L,溶剂为水。
[0015]优选地,所述电镀铜后还包括后处理,所述后处理包括:将所述电镀铜得到的铜

镍尖角烧结钕铁硼依次进行水洗和酸洗;
[0016]所述酸洗采用的酸为硫酸溶液,所述硫酸溶液的体积浓度为3~3.5%。
[0017]优选地,所述封闭剂溶液为封闭剂水溶液,所述封闭剂溶液的体积浓度为1~1.5%,pH值为7.5~8.5;
[0018]所述封闭的温度为20~25℃,时间为1~3min;
[0019]优选地,所述化学除油的温度为45~55℃,时间为2.5~3.5min。
[0020]优选地,所述酸洗包括依次进行第一硝酸溶液洗、柠檬酸溶液洗和第二硝酸溶液洗;
[0021]所述第一硝酸溶液的体积浓度为3~3.5%;
[0022]所述柠檬酸溶液的浓度为8~12g/L;
[0023]所述第二硝酸溶液的体积浓度为0.5~1%。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尖角的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具有尖角的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依次进行机械除油、化学除油和酸洗,得到前处理尖角烧结钕铁硼;所述机械除油采用的磨料介质为金刚砂,所述金刚砂的粒径为3~3.5mm;所述机械除油后的尖角烧结钕铁硼的R角<0.1mm;将所述前处理尖角烧结钕铁硼置于电镀滚筒中在所述前处理尖角烧结钕铁硼表面依次电镀底镍、电镀铜和电镀表镍,在所述前处理尖角烧结钕铁硼表面依次形成底镍层、铜层和表镍层,得到镍



镍尖角烧结钕铁硼;所述滚筒的长度和直径之比为3.5~4,滚筒的透水面积≥17%;利用封闭剂溶液对所述镍



镍尖角烧结钕铁硼的表镍层进行封闭,得到表面处理尖角烧结钕铁硼。与传统的碳化硅、棕刚玉等磨料介质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大粒径的金刚砂作为磨料介质对具有尖角的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进行机械除油,具有尖角的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出角速度慢且不容易磕碰掉角,很好的去除材料表面氧化物以及机加工残留液,便于后续的加工。通过化学除油和酸洗,提高了材料与后续的电镀形成的镀层之间的结合强度。传统的滚筒的规格为16cm*27cm(直径*长度),长度/直径为1.6875,本专利技术在采用细长的滚筒内进行电镀,材料在翻转位移时落差距离短,能显著减缓材料的磕碰的力度,有利于材料保持尖角状态,同时细长的滚筒阴阳极接触面积大,镀层(底镍层、铜层和表镍层)形成速度快;滚筒的透水面积大,提高了电镀的电流密度。滚镀时,滚筒透水面积大,桶内、外镀液交换效率高,使得滚筒内溶液各参数趋于稳定,进而提高镀液的电镀效果,有效提高镀液性能,尖角产品
直接电镀时,电镀过程的边角效应易造成棱角处镀层烧焦,棱角处经金刚砂倒角后,很好的解决由于边缘尖角效应导致产品边角处镀层烧焦的问题,电镀后产品的耐盐雾性能和良品率显著提高。通过对表镍层进行封闭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如实施例测试结果所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表面处理尖角烧结钕铁硼的的耐盐雾试验时间在24h以上,棱角处无锈蚀,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表面处理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尖角烧结钕铁硼的耐腐蚀性能。
附图说明
[0025]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尖角的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具有尖角的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依次进行机械除油、化学除油和酸洗,得到前处理尖角烧结钕铁硼;所述机械除油采用的磨料介质为金刚砂,所述金刚砂的粒径为3~3.5mm;所述机械除油后的尖角烧结钕铁硼的R角<0.1mm;将所述前处理尖角烧结钕铁硼置于电镀滚筒中在所述前处理尖角烧结钕铁硼表面依次电镀底镍、电镀铜和电镀表镍,在所述前处理尖角烧结钕铁硼表面依次形成底镍层、铜层和表镍层,得到镍



镍尖角烧结钕铁硼;所述滚筒的长度和直径之比为3.5~4,滚筒的透水面积≥17%;利用封闭剂溶液对所述镍



镍尖角烧结钕铁硼的表镍层进行封闭,得到表面处理尖角烧结钕铁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尖角的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与金刚砂的质量比为1:2.5~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底镍、电镀铜和电镀表镍工作参数包括:电流独立地为20~30A,时间独立地为90~100min,总电流量独立地为2250~3000A
·
min,阴极电流密度独立地为0.8~1.5A/dm2,所述滚筒的透水面积独立地为17~28%,所述前处理尖角烧结钕铁硼与钢珠的质量比独立地为1:1~2,所述电镀底镍和电镀表镍的温度独立地为48~52℃,所述电镀铜的温度为40~50℃。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底镍采用的底镍镀液和电镀表镍采用的表镍镀液独立地包括以下组分:硫酸镍260~280g/L,硫酸镁30~50g/L,硼酸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营周仝全王瑜孙彩娜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金山磁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