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8037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单元。在具有吸引导入口及吸引排出口的单元壳体内内置有:位于自吸引导入口到吸引排出口的通风通路中途,用于对循环空气进行除湿并加热的蒸发器及凝结器;用于使制冷剂在上述蒸发器及凝结器中循环的压缩机,蒸发器及凝结器为将相互的散热片并列排列的热交换部,热交换部以使吸引排出口所构成的吸引排出口面与蒸发器或凝结器的开口面之间所成的角度小于直角的方式相对地设置在单元壳体的上述通风通路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搭载在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等设备中、用于 对循环空气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单元
技术介绍
以往的空调单元是利用滚筒式洗涤烘干机内的水槽背部的闲置区(dead space)等而内置在滚筒式洗涤烘干机内的, 并与具有送风扇的循环送风路径的中途相连接。由此,在循环 送风路径中反复进行下述操作而执行洗涤工序、漂洗工序后的 烘干工序,上述操作是指通过驱动送风扇吸引水槽内的空气 而将该空气排出,自空调单元的吸引导入口将该空气导入到空 调单元中而用蒸发器除湿、用凝结器加热,从而使该空气成为 干燥的高温空气,之后自吸引排出口排出该高温空气,向水槽 侧送风从而使该高温空气返回到水槽内,烘千旋转滚筒内的洗 涤物。因此,以往的空调单元在单元壳体内用划分壁划分出通风 通路和收容区域,该通风通路位于吸引导入口和吸引排出口之 间,设置有蒸发器、凝结器;该收容区域用于收容使制冷剂在 蒸发器及凝结器中循环的压缩机。并且,蒸发器及凝结器在通 风通路内相互独立且隔开间隔地依次配置在上游侧及下游侧, 与从吸引导入口吸引导入后朝向吸引排出口通过的循环空气依 次进行热交换,对循环空气进行除湿及加热后将其从吸引排出 口吸引排出。另夕卜,该
技术实现思路
已公开于日本特开2008—79861 号公报中。但是,在以往那样将蒸发器及凝结器相互独立且隔开间隔地依次配置于上游侧及下游侧而使循环空气通过的结构中,蒸 发器及凝结器的设置区域相应于它们之间的隔离空间而大型 化。因此,压缩机、蒸发器、凝结器这样的热交换器增大而不 利于提高烘干性能。另外,将吸引空气从位于通风通路两端的 吸引导入口侧以最短距离流向吸引排出口侧而成的循环空气流 导入到蒸发器的散热片间而暂时沿散热片方向约束气流,但在 蒸发器和凝结器之间的隔离空间释放对循环空气流的约束。因 此,循环空气气流再次向吸引排出口侧靠近,较强地导入到凝 结器的吸引排出口侧。并且,在与吸引排出口相反一侧呈现循 环空气气流导入较弱的分流倾向,有效面积缩窄,由于蒸发器 及凝结器的散热片朝向,从吸引导入口侧以最短距离流向吸引 排出口侧的循环空气流的通风阻力变高。另外,热交换效率、 烘干效率降低,烘干噪音也变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 一 种减小蒸发器及凝结器的设置区域、并且有 利于提高除湿效率、加热效率、烘千效率的烘干性能的空调单 元。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单元在具有循环空气的吸引导入口以及循环空气的吸引排出口的单元壳体内内装有位于自吸引导入口 到吸引排出口的通风通路中途,用于对循环空气进行除湿并加热的蒸发器及凝结器;用于使制冷剂在上迷蒸发器及凝结器中循环的压缩机,其中,蒸发器及凝结器为将相互的散热片之间 并列排列的热交换部,该热交换部以使吸引排出口所构成的吸 引排出口面与蒸发器或凝结器的开口面之间所成的角度小于直角的方式相对地:&置在单元壳体的通风通^各内。采用上述结构,利用压缩机的驱动使蒸发器、凝结器接受5制冷剂循环而工作,对单元壳体的吸引排出口侧作用吸引力, 该吸引力通过通风通路也波及到单元壳体的吸引导入口 ,从而 形成从吸引导入口通过通风通路从吸引排出口排出的循环空气 的流动。并且,循环空气通过位于通风通路中途的蒸发器、凝 结器被除湿及加热而成为干燥的高温空气被连续送出。特别是 蒸发器及凝结器为将相互的散热片并列排列的热交换部,能够 避免在蒸发器及凝结器之间产生空间上的浪费,并且能够避免 形成导致循环空气的气流向吸引排出口侧分流的隔离空间。另 外,通过将蒸发器及凝结器以其开口面与吸引排出口面之间所 成的角度呈小于直角的方式相对配置,散热片的朝向相对于从 吸引导入口侧以最短距离流向吸引排出口侧的循环空气的流动 方向为小于直角,对于从吸引导入口侧朝向吸引排出口侧的循 环空气来说,与小于直角的量相应地,通过阻力变小。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单元在具有循环空气的吸引导入口以及循环空气的吸引排出口的单元壳体内内置有位于从吸引导 入口到吸引排出口的通风通路中途,用于对循环空气进行除湿并加热的蒸发器及凝结器;用于使制冷剂在上述蒸发器及凝结器中循环的压缩机,其中,蒸发器及凝结器为相互的散热片之 间具有孩i小的热隔离间隙并相互为一体的热交换部,该热交换 部以使吸引排出口所构成的吸引排出口面与蒸发器或凝结器的 开口面之间所成的角度小于直角的方式相对地设置在单元壳体的通风通3各内。采用上述结构,利用压缩机的驱动使蒸发器、凝结器接受 制冷剂循环而工作,对单元壳体的吸引排出口侧作用吸引力, 该吸引力通过通风通路也波及到单元壳体的吸引导入口,从而 形成从吸引导入口通过通风通路从吸引排出口排出的循环空气 的流动。并且,循环空气通过位于通风通路中途的蒸发器、凝结器被除湿及加热而成为干燥的高温空气被连续送出。特别是 由于蒸发器及上述凝结器为相互的散热片之间具有微小的热隔 离间隙且相互为一体的热交换部,因此更节省空间,且能使循 环空气没有分流地一下子通过。另外,通过将蒸发器及凝结器 以其开口面与吸引排出口面之间所成的角度呈小于直角的方式 相对设置,散热片的朝向相对于从吸引导入口侧以最短距离流 向吸引排出口侧的循环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小于直角,对于从吸 引导入口侧朝向吸引排出口侧的循环空气来说,与小于直角的 量相应地,通过阻力变小。在上述说明中,另外,单元壳体构成大致长方体形状,在 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设置压縮机的收容区域,将长度方向的另 一端侧作为通风通路而与该收容区域划分开,吸引导入口也可 以朝上地设于通风通路的顶壁的后部,吸引排出口也可以设于 单元壳体的另 一 端的端部壁的靠前部的位置。采用上述结构,除了上述之外,单元壳体构成大致长方体 形状,在其一端侧设置压缩机的收容区域,在其另一端侧作为 通风通路而设置热交换部将与该收容区域划分开,从而收容、 配置闲置区较少的热交换设备,吸引导入口位于通风通路的顶 壁后部来导入吸引空气,朝向位于单元壳体的另 一端的端部壁 的靠前部的吸引排出口流动的循环空气的最短距离的流动方向 为/人通风通^各的 一 端侧后部4+向朝向另 一 端侧前部的方向。因 此,将热交换部以例如与单元壳体的长度方向 一致的朝向配置, 谋求在前后方向的扁平化等,容易将循环空气的流动方法设定 成相对于散热片小于直角。另外,若将热交换部在单元壳体所 形成的通风通路中以沿单元壳体及通风通路的长度方向从吸引 导入口侧朝向吸引排出口侧地乂人前部侧斜向后部侧的方式倾釗-配置,能将循环空气气流的方向相对于散热片的角度从直角减半,因此能进一步减小热交换部。在上述说明中,另外,在单元壳体内,也可以利用吸引排 出口所构成的吸引排出口面与蒸发器或凝结器的开口面所成的 角度,使蒸发器或凝结器的长度为最大。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利用有效利用了蒸发器或凝结器的单 元壳体、通风通路、热交换区域的形状的设置角度,使蒸发器 或凝结器的长度为最大。在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单元中,通过如下的热交换部能节省空间 而抑制整体大型化,谋求设备的小型化带来的高性能化,谋求 提高除湿效率、加热效率。在上述的热交换部中,蒸发器及凝 结器的散热片相互间并列排列而使蒸发器及凝结器之间不产生 空间上的浪费,且不会形成导致循环空气的气流向吸引排出口 侧分流的隔离空间。而且,被吸引导入、吸引排出的循环空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单元,在具有循环空气的吸引导入口以及循环空气的吸引排出口的单元壳体内内置有:位于自上述吸引导入口到吸引排出口的通风通路中途,用于对循环空气进行除湿并加热的蒸发器及凝结器;用于使制冷剂在上述蒸发器及凝结器中循环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蒸发器及上述凝结器为将相互的散热片并列排列的热交换部, 上述热交换部以使上述吸引排出口所构成的吸引排出口面与上述蒸发器或上述凝结器的开口面之间所成的角度小于直角的方式相对地设置在上述单元壳体的上述通风通路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口光德田中优行植良治五井靖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