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的配线槽及电梯装置的配线槽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5419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削减承梁部件的电梯装置的配线槽及电梯装置的配线槽机构。井形的配线槽机构(11)具有位于上方的对置的一对配线槽(13、13)和位于下方的对置的一对配线槽(13、13),通过将这些配线槽(13、13、13、13)组装为井形而构成。各配线槽(13)具有同样的结构,具备底面(13a)、正交连结在底面(13a)的宽度方向两端上的一对侧面(13b、13b)、和正交连结在各侧面(13b)的上端上的耳部(13c)。在位于下方的对置的一对配线槽(13、13)中,在其底面(13a)上,沿着配线槽(13)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用来将电梯设备定位的电梯设备用定位孔(16)。并且,能够经由该定位孔(16)从配线槽(13)悬垂钢线(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置在内部收纳有电梯设备的电梯升降路径内的电梯装置 的配线槽、以及电梯装置的配线槽机构。
技术介绍
以往,在将电梯设备安设在电梯升降路径内的情况下,将承梁(template)部件设置在升降路径上部,从该承梁部件悬垂多个基准用线材, 以这些线材为基准安设电梯设备(参照专利文献l)。此外,在构成连接到电梯设备的电线的配线路径的情况下,将纵截面 呈"3"字状的棒状部件配置在升降路径内的规定位置上,将该棒状部件 作为配线托架使用(参照专利文献2)。配线托架配置成使"〕"字状部的 开放端朝向上方,连接到电梯设备的电线收纳在配线托架的"〕"字状部 内配线。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1245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19119号公报在通过以往的方法安设电梯设备、然后构成电线的配线路径的情况下, 首先设置用来安设电梯设备的承梁部件,接着设置配线托架。但是,承梁 部件是仅在安设电梯设备时需要的部件,在安设电梯设备后不使用,在电 梯升降路径内成为无用的结构部件。此外,承梁部件和配线托架由于构造 分别不同,所以在安设电梯设备后不能将承梁部件作为配线托架使用。在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将配线槽作为用于电梯装置安设的承梁部件使用, 则在电梯升降路径内能够削减无用的结构部件,状况较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考虑到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将配线槽 作为承梁部件使用、能够削减承梁部件的电梯装置的配线槽及电梯装置的配线槽机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梯装置的配线槽,配置在内部收纳电梯设备的电梯升 降路径内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底面; 一对侧面,垂直地连结 在底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和耳部,正交连结在各侧面的上端;在底面, 沿着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电梯设备用定位孔。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配线槽,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一个侧面上,设有用来将 配线槽固定到设置在电梯升降路径内的轨道上的固定孔。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配线槽,其特征在于,在底面上,设有用来经由轨道托 架将配线槽固定到设置在电梯升降路径内的轨道上的固定孔。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梯装置的配线槽机构,配置在内部中收纳有电梯设备 的电梯升降路径内,具有位于上方的对置的一对配线槽和位于下方的一对 对置的配线槽,将这些配线槽组装为井形而成,其特征在于,各配线槽具 备底面、正交连结在底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一对侧面、和正交连结在各 侧面的上端的耳部;位于上方的对置的一对配线槽,分别将一对耳部朝向 下方,其底面固定到升降路径顶板上;位于下方的对置的一对配线槽,分 别将一对耳部朝向上方,其耳部连结到上方的一对配线槽的耳部上;在位于下方的一对配线槽的底面上,分别沿着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 个电梯设备用定位孔。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梯装置的配线槽,其特征在于,在位于上方的对置的 一对配线槽的底面上,设有用来将该配线槽固定到电梯升降路径顶板上的 固定孔。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梯装置的配线槽机构,配置在内部收纳有电梯设备的 电梯升降路径内,具有相互对置的两对配线槽,形成矩形状区域,其特征 在于,各配线槽具备底面、正交连结在底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一对侧面 和正交连结在各侧面的上端的耳部;对置的两对配线槽中的前一对配线槽 分别固定在设置于电梯升降路径内的轨道上;另一对配线槽分别连结在前 一对配线槽上;由配线槽形成的矩形状区域包围设置在电梯升降路径内的 轿箱的从上方观察的投影面。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梯装置的安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准备由组装 为井形的4根配线槽构成的电梯装置的配线槽机构的工序;和在位于下方的对置的一对配线槽上经由电梯设备用定位孔悬垂钢线,以进行电梯设备 的定位的工序。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梯装置的安设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将由组装 为井形的4根配线槽构成的配线槽机构从升降路径顶板拆下而分解为各个 配线槽的工序;和将各配线槽在升降路径组装,以形成矩形状区域,从而 制作电梯装置的配线槽机构的工序。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电梯装置的配线槽的底面沿着配线槽的长度方向 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电梯设备用定位孔,能够从配线槽经由电梯设备用 定位孔悬垂基准用线材,以这些线材为基准安设电梯设备。因此,能够削 减以往使用的在电梯设备的安设时使用的承梁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利用设在由组装为井形的4根配线槽构成的配线槽机构 的配线槽上的电梯设备用定位孔,安设电梯设备。然后,将配线槽机构从 升降路径顶板拆下,组装4根配线槽以使其形成矩形状区域,由此构成电 梯装置的配线槽机构。这样,能够削减在电梯设备的安设中使用的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中、连结上方的配线槽和下方的 配线槽的方法的图。图2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中、将4根配线槽组装为井形而 构成的电梯装置的配线槽机构的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配线槽的底面的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配线槽的图。图5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中、从上方观察由组装成矩形状区域 的4根配线槽构成的电梯装置的配线槽机构的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安设方法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配线槽与轨道的连结的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配线槽与轨道的连结的图。标号说明10升降路径10a顶板10c内部空间11井形的配线槽机构12钢线13配线槽13a底面13b侧面14固定部14a固定孔14b系紧螺栓15连结部15a连结孔15b螺栓16定位孔17轿箱用轨道18轿箱19矩形的配线槽机构20矩形状区域21固定部22连结工具23投影面24固定工具25轨道托架25a侧面25b底面26固定孔27固定工具28固定孔29固定板29a固定螺栓 40电梯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里,图1至图7 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配线槽的图。其中,图1是表 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中、连结上方的配线槽和下方的配线槽的方法 的图,图2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中、将4根配线槽组装为井形 而构成的电梯装置的配线槽机构的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 的配线槽的底面的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配线槽的图。 图5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中、从上方观察由组装以形成为矩形状区 域的4根配线槽构成的电梯装置的配线槽机构的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 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安设方法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 方式的配线槽与轨道的连结的图。首先,通过图2对组装中途的电梯装置40的整体进行说明。如图所示, 电梯装置40具有顶板10a和4个侧面10b,在内部具备收纳未图示的电 梯设备的电梯的升降路径10;在升降路径10内升降的电梯的轿箱18;连 结在升降路径10的顶板10a上的井形的配线槽机构11;和设在升降路径 10的内部空间10c内、沿铅直方向延伸的一对轿箱用轨道17、 17。接着,对本专利技术的井形的配线槽机构11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 井形的配线槽机构11具有如后述那样位于上方的对置的一对配线槽13、 13、和位于下方的对置的一对配线槽13、 13,通过将这些配线槽13、 13、 13、 13以井形组装而构成。各配线槽13具有同样的结构,具备底面13a、 正交连结在底面13a的宽度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装置的配线槽,配置在内部收纳有电梯设备的电梯升降路径内,其特征在于, 具备: 底面; 一对侧面,垂直地连结在底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和 耳部,正交连结在各侧面的上端; 在底面,沿着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 有多个电梯设备用定位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村尚宏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