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线头的屏蔽网翻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426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屏蔽线头的屏蔽网翻折器,设置有屏蔽网翻折头和屏蔽网压折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网翻折头的前部为圆台,后部为圆柱体,圆台底部外径与圆柱体外径相同,所述屏蔽网翻折头还开有细线圆孔,细线圆孔与圆柱体、圆台三者的中轴线重合,细线圆孔的孔口倒角为a1;屏蔽网压折头的前端面为平面,该前端面上开有粗线圆孔,该粗线圆孔的孔口倒角为a2;粗线圆孔的直径大于细线圆孔的直径。其显著效果是:操作便利,能够提高翻网效率,无需刻意打散屏蔽网,翻网均匀,且无残留丝,保证屏蔽网的翻折质量。网的翻折质量。网的翻折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屏蔽线头的屏蔽网翻折器


[0001]本技术涉及屏蔽线头处理
,特别是涉及屏蔽线头的屏蔽网翻折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高压屏蔽线头中往往设置有由金属丝构成的屏蔽网,在对高压屏蔽线头进行加工处理时,往往需要对屏蔽线头上的屏蔽网进行翻折处理,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手工翻屏蔽网的方式来实现对屏蔽网的翻折。
[0003]而手工翻屏蔽网往往伴随着以下几个问题:
[0004]1.有拉断屏蔽丝风险,屏蔽丝有扎手现象;
[0005]2.翻网后,屏蔽线头上的屏蔽网分布不均;
[0006]3.翻网后,有残留丝及丝线脱落现象;
[0007]4.效率低,品质参差不齐,一致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屏蔽线头的屏蔽网翻折器,使得翻屏蔽网操作更加便利,能够提高翻网效率,无需刻意打散屏蔽网,翻网均匀,且无残留丝,保证屏蔽网的翻折质量。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屏蔽线头的屏蔽网翻折器,设置有屏蔽网翻折头和屏蔽网压折头,其关键是:所述屏蔽网翻折头的前部为圆台,后部为圆柱体,圆台底部外径与圆柱体外径相同,所述屏蔽网翻折头还开有细线圆孔,细线圆孔与圆柱体、圆台三者的中轴线重合,细线圆孔的孔口倒角为a1;
[0010]屏蔽网压折头的前端面为平面,该前端面上开有粗线圆孔,该粗线圆孔的孔口倒角为a2;
[0011]粗线圆孔的直径大于细线圆孔的直径。
[0012]所述屏蔽线头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导体内芯、内塑层、屏蔽网、外绝缘层,在对屏蔽线头进行翻折处理时,先将屏蔽线头端部的外绝缘层切断,使内塑层的端头部分得以裸露。
[0013]所述屏蔽网翻折头的细线圆孔的孔径与内塑层的外径相契合,能够使屏蔽网与内塑层相剥离,内塑层插入细线圆孔后,屏蔽网顺着圆台外壁向外伸展,直至圆台端部抵住外绝缘层切面,实现屏蔽网的完全舒展;然后将其插入屏蔽网压折头的粗线圆孔中,致使屏蔽网反向翻折覆盖住外绝缘层端部,从而实现屏蔽网的翻折操作以及对外绝缘层端部的屏蔽覆盖。
[0014]作为优选:所述a2的倒角半径为0.1~0.6mm,所述a1和a2的角度范围为30
°
~60
°

[0015]所述a1和a2的设置不仅便于屏蔽线头的插入,还能在屏蔽线头插入时保护内塑层及屏蔽网不被圆孔入口处的棱角损伤。
[0016]作为优选:所述圆台侧壁与圆台中轴线之间的夹角β的角度范围为50
°
~55
°
。该夹角β保证了内塑层在插入细线圆孔后,屏蔽网能够更好顺着圆台外壁伸展,进而完成屏蔽网
与内塑层之间的剥离操作,便于后续屏蔽网压折头对屏蔽网进行压折操作。
[0017]作为优选:所述屏蔽网压折头为圆柱体;所述细线圆孔与粗线圆孔的中轴线相重合,且二者相通,细线圆孔与粗线圆孔之间经喇叭形的过渡孔连接。
[0018]该过渡孔的设计,用于屏蔽线头插入粗线圆孔里进行压折操作时,引导较长的内塑层通过过渡孔进入细线圆孔内,满足屏蔽线头对圆孔长度的需求,并使得整个操作过程更加顺畅。
[0019]作为优选:所述粗线圆孔与细线圆孔的长度比为1:1~1:1.5,其内径比为1:0.5~1:0.6。
[0020]对于不同尺寸的屏蔽线头的屏蔽网翻折需求,可根据实际尺寸情况制定出适用于该尺寸的屏蔽线头的屏蔽网翻折器。
[0021]作为优选:所述屏蔽网翻折头与屏蔽网压折头之间的外壁上设置有手柄,该手柄便于操作人员手持屏蔽线头的屏蔽网翻折器进行翻屏蔽网操作。
[0022]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操作便利,能够提高翻网效率,无需刻意打散屏蔽网,翻网均匀,且无残留丝,保证屏蔽网的翻折质量。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图;
[0024]图2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图;
[0025]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或者附图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7]实施例1、如图1、2所示:屏蔽线头的屏蔽网翻折器,设置有屏蔽网翻折头和屏蔽网压折头,其关键是:所述屏蔽网翻折头的前部为圆台,后部为圆柱体,圆台底部外径与圆柱体外径相同,所述屏蔽网翻折头还开有细线圆孔,细线圆孔与圆柱体、圆台三者的中轴线重合,细线圆孔的孔口倒角为a1;
[0028]屏蔽网压折头的前端面为平面,该前端面上开有粗线圆孔,该粗线圆孔的孔口倒角为a2;
[0029]粗线圆孔的直径大于细线圆孔的直径。
[0030]所述圆台侧壁与圆台中轴线之间的夹角β的角度范围为50
°
~55
°

[0031]所述屏蔽网压折头为圆柱体;所述细线圆孔与粗线圆孔的中轴线相重合,且二者相通,细线圆孔与粗线圆孔之间经喇叭形的过渡孔连接。
[0032]所述屏蔽网翻折头与屏蔽网压折头之间的外壁上设置有手柄,该手柄便于操作人员手持屏蔽线头的屏蔽网翻折器进行翻屏蔽网操作。
[0033]实施例1如图2所示,适用于4mm2屏蔽线头的屏蔽网翻折器,其屏蔽网翻折头的前部圆台高度为7mm,后部圆柱体高度为8mm,后部圆柱体外径为11mm,细线圆孔直径为3.8mm,圆台侧壁与圆台中轴线之间的夹角β为54
°
;其屏蔽网压折头的长度为10mm,粗线圆孔的直径为7mm,过渡孔的长度为7mm,圆孔倒角a1、a2为45
°
,倒角a1、a2的半径为0.2mm。
[0034]实施例2如图3所示,适用于50mm2屏蔽线头的屏蔽网翻折器,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差异在于具体尺寸,其屏蔽网翻折头的前部圆台高度为7mm,后部圆柱体高度为8mm,后部圆柱体外径为25.5mm,细线圆孔直径为12.5mm,圆台侧壁与圆台中轴线之间的夹角β为53
°
;其屏蔽网压折头的长度为15mm,粗线圆孔的直径为19mm,过渡孔的长度为10mm,圆孔倒角a1、a2为45
°
,倒角a1、a2的半径为0.5mm。
[0035]屏蔽线头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导体内芯、内塑层、屏蔽网、外绝缘层,在对屏蔽线头进行翻折处理之前,已将屏蔽线头端部的外绝缘层切断,使内塑层的端头部分得以裸露。
[0036]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当外绝缘层端头被切掉后,屏蔽线裸露在外,首先将内塑层插入细线圆孔内,而保留屏蔽网沿圆台外壁向外伸展,直至圆台端部抵住外绝缘层切面,实现屏蔽网的完全舒展,退出细线圆孔。
[0037]然后将屏蔽线头送入屏蔽网压折头的粗线圆孔中,致使屏蔽网反向翻折覆盖住外绝缘层,完成屏蔽网的翻折操作以及对外绝缘层端部的屏蔽覆盖,即可退出粗线圆孔。
[003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蔽线头的屏蔽网翻折器,设置有屏蔽网翻折头和屏蔽网压折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网翻折头的前部为圆台,后部为圆柱体,圆台底部外径与圆柱体外径相同,所述屏蔽网翻折头还开有细线圆孔,细线圆孔与圆柱体、圆台三者的中轴线重合,细线圆孔的孔口倒角为a1;屏蔽网压折头的前端面为平面,该前端面上开有粗线圆孔,该粗线圆孔的孔口倒角为a2;粗线圆孔的直径大于细线圆孔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线头的屏蔽网翻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a1和a2的倒角半径为0.1~0.6mm,所述a1和a2的角度范围为30
°
~6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线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成成成三荣黄文飞胡朝金赵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沪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