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悬挂装置的双轮滑板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9591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悬挂装置的双轮滑板车,包括下支撑板、前轮与后驱动轮,下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上方设置有座椅组件,升降机构包括上支撑板与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交叉且在交叉部位转动连接,上支撑板的底部与下支撑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接件,上支撑板的底部与下支撑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双轮滑板车技术领域。该具有减震悬挂装置的双轮滑板车在正常使用时,上支撑板可以放下,从而可以进行站立骑行,在需要坐着骑行时,转动手轮使得上支撑板升起,从而可以坐在坐垫进行骑行,提升了双轮滑板车使用时的方便性。双轮滑板车使用时的方便性。双轮滑板车使用时的方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减震悬挂装置的双轮滑板车


[0001]本技术涉及双轮滑板车
,具体为一种具有减震悬挂装置的双轮滑板车。

技术介绍

[0002]双轮电动滑板车是继传统滑板之后的又一滑板运动的新型产品形式,双轮电动滑板车十分节省能源,充电快速且航程能力长,整车造型美观、操作方便,驾驶更安全,对于喜欢生活方便的朋友来说绝对是非常适合的一种选择,给生活添加多一分乐趣。
[0003]双轮电动滑板车在使用时,骑行的人通常采用站立的方式,长时间的站立会使得骑行人出现疲劳,从而影响骑行人的安全,则需要设计一种既可以站立又可以坐着骑行的双轮电动滑板,从而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悬挂装置的双轮滑板车,解决了现有双轮滑板车只可以站立骑行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减震悬挂装置的双轮滑板车包括下支撑板、前轮与后驱动轮,所述下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上方设置有座椅组件,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上支撑板与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交叉且在交叉部位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撑板的底部与下支撑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接件,所述上支撑板的底部与下支撑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下支撑板顶部的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滑轨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前后交错,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结构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
[0006]优选的,所述下支撑板的顶部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纵向设置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下支撑板的顶部通过左右两个轴承座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
[0007]优选的,前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开设在上支撑板正面与背面的滑槽,所上支撑板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坐垫。
[0009]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前后两个滑套,两个所述坐垫的内表面均滑动连接有U型杆,所述U型杆贯穿滑套并延伸至滑套下方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U型杆位于滑套与连接轴相对一侧之间的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上支撑板的顶部等距离开设有两排与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孔。
[0010]优选的,所述下支撑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前支架,所述前轮与前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前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扶手,所述下支撑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后支架,所述后支架通过转动轴与后驱动轮转动连接,所述后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另一端通过转动套与后驱动轮的转动轴表面转动连接,所述下支撑板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踏板。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悬挂装置的双轮滑板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具有减震悬挂装置的双轮滑板车,通过升降机构包括上支撑板与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交叉且在交叉部位转动连接,在正常使用时,上支撑板可以放下,从而可以进行站立骑行,在需要坐着骑行时,转动手轮使得上支撑板升起,从而可以坐在坐垫进行骑行,提升了双轮滑板车使用时的方便性。
[0014]2、该具有减震悬挂装置的双轮滑板车,通过座椅组件包括开设在上支撑板正面与背面的滑槽,所上支撑板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底座,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坐垫,向上拉起U型杆,从而可以使得坐垫可以左右移动,从而在站力是提供可以站立的空间,并且调整坐垫的位置方便骑行人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升降机构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升降机构的侧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后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下支撑板、2前轮、3后驱动轮、4升降机构、41上支撑板、42第一支撑杆、43第二支撑杆、44转动连接件、45滑轨、46连接轴、47转动杆、48手轮、49第一锥齿轮、410丝杆、411第二锥齿轮、412连接板、5座椅组件、51滑槽、52底座、53坐垫、54滑套、55U型杆、56限位块、57复位弹簧、58限位孔、6前支架、7伸缩扶手、8后支架、9挡板、10减震器、11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该具有减震悬挂装置的双轮滑板车提供两种技术方案:
[0022]如图1、2与3示出了第一种实施方式:包括下支撑板1、前轮2与后驱动轮3,下支撑板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前支架6,前轮2与前支架6转动连接,前支架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扶手7,下支撑板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后支架8,后支架8通过转动轴与后驱动轮3转动连接,后支架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9,挡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器10,减震器10另一端通过转动套与后驱动轮3的转动轴表面转动连接,下支撑板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踏板11,下支撑板1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机构4,升降机构4的上方设置有座椅组件5,升降机构4包括上
支撑板41与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杆42与第二支撑杆43,第一支撑杆42与第二支撑杆43交叉且在交叉部位转动连接,上支撑板41的底部与下支撑板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接件44,上支撑板41的底部与下支撑板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滑轨45,第一支撑杆42的一端与下支撑板1顶部的转动连接件44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4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轴46,连接轴46的另一端与滑轨45的内表面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杆43与第一支撑杆42前后交错,第一支撑杆42与第二支撑杆43的结构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
[0023]下支撑板1的顶部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纵向设置的转动杆47,转动杆4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48,转动杆4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49,下支撑板1的顶部通过左右两个轴承座转动连接有丝杆410,丝杆4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411,第二锥齿轮411与第一锥齿轮49啮合传动,前后两个第二支撑杆43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12,连接板412与丝杆410的表面螺纹连接。
[0024]图1与3示出来第二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座椅组件5包括开设在上支撑板41正面与背面的滑槽51,所上支撑板41通过滑槽51滑动连接有底座52,底座52的顶部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减震悬挂装置的双轮滑板车,包括下支撑板(1)、前轮(2)与后驱动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板(1)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机构(4),所述升降机构(4)的上方设置有座椅组件(5),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上支撑板(41)与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杆(42)与第二支撑杆(43),所述第一支撑杆(42)与第二支撑杆(43)交叉且在交叉部位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撑板(41)的底部与下支撑板(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接件(44),所述上支撑板(41)的底部与下支撑板(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滑轨(45),所述第一支撑杆(42)的一端与下支撑板(1)顶部的转动连接件(4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轴(46),所述连接轴(46)的另一端与滑轨(45)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3)与第一支撑杆(42)前后交错,所述第一支撑杆(42)与第二支撑杆(43)的结构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悬挂装置的双轮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板(1)的顶部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纵向设置的转动杆(47),所述转动杆(4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48),所述转动杆(4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49),所述下支撑板(1)的顶部通过左右两个轴承座转动连接有丝杆(410),所述丝杆(4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411),所述第二锥齿轮(411)与第一锥齿轮(49)啮合传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悬挂装置的双轮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前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志锋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四驾马车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