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稳定杆端头加工生产线上的管端对齐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904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稳定杆加工技术领域,解决稳定杆端头的高效加工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稳定杆端头加工生产线上的管端对齐机构,包括立架、管支撑机构、管横向输送机构及管端挡头;在立架上靠近上端部位横向设有多个上支撑轴;在立架上靠近下端的部位横向均布设有多个下支撑轴;在立架内位于每个上支撑轴上均安装有一组支撑轮;在每个上支撑轴上均固装有一从动链轮;在每个下支撑轴上安装有一主动链轮,每个主动链轮与对应的从动链轮通过一条传动链连接;相邻的两个下支撑轴通过齿轮啮合机构或链轮链条传动机构连接,其中,靠近一侧的下支撑轴为总动力输入轴;管端挡头固装于立架上靠近一端位置。本机构占用空间小,运行可靠。可靠。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稳定杆端头加工生产线上的管端对齐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稳定杆的端头加工
,涉及汽车稳定杆的端头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稳定杆端头加工生产线上的管端对齐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稳定杆是一种两端为压扁端头且设置有连接孔的对称式空间弯杆结构。稳定杆加工一般采用的料管为圆管,首先对料管的两端头进行压扁、冲孔和切边加工,然后将完成端头加工的料管进行热处理,提高料管的性能,为后续弯管加工做准备;然后将料管置于弯管机上,通过弯管机进行弯管加工,达到设计的空间曲线形状,最后再经过热处理,完成稳定杆的成型加工。
[0003]其中,稳定杆的端头压加工目前常采用的加工方式为:在第一台冲压设备上完成压扁加工,在第二台冲压设备上完成冲孔加工,在第三台冲压设备上完成切边加工。该种加工方式需要占用三台单独的设备,一方面设备成本高,占用空间大,另一方生产效率低。
[0004]针对现有稳定杆端头加工的不足,预设计一种全自动控制的稳定杆端头加工生成线,该生产线由前至后依次包括上料机构、前端管输送机构、管端对齐机构、过渡输送机构、管端加热输送结构、联动式稳定杆端头加工设备、下料机构构成。其中管端对齐机构用于对从前端管输送机构输出的管端进行端部对齐操作。针对管端对齐的要求,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运行稳定可靠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管端对齐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稳定杆端头加工生产线上的管端对齐机构。
[0006]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用于稳定杆端头加工生产线上的管端对齐机构,包括立架、管支撑机构、管横向输送机构及管端挡头;所述立架为由前后侧板连接构成的竖向扁盒状结构,在立架的下端设置有与地面接触的多个支撑腿;在立架上靠近上端的部位沿横线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上支撑轴,多个上支撑轴的两端可转动式支撑在立架的前后侧板上;在立架上靠近下端的部位沿横向均布设置有多个下支撑轴,多个下支撑轴的两端可转动支撑在立架的前后侧板上;多个上支撑轴与多个下支撑轴呈上下一一对应;
[0008]在立架内位于每个上支撑轴上均安装有一组支撑轮,支撑轮上设置有对钢管进行定位的凹槽;在每个上支撑轴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从动链轮;在每个下支撑轴上安装有一主动链轮,每个主动链轮与上方对应的从动链轮通过一条传动链连接;相邻的两个下支撑轴通过齿轮啮合机构或链轮链条传动机构连接,且多个下支撑轴的旋向相同,其中,靠近一侧的下支撑轴为总动力输入轴;
[0009]所述管端挡头固定安装于立架上靠近一端的位置,管端挡头的高度与所述支撑轮上的凹槽的高度匹配,其设置于该端的支撑轮的外侧。
[0010]而且,每组支撑轮均由一前半轮和一后半轮构成;所述前半轮和后半轮呈对称设置,两者之间围成对钢管进行定位的凹槽;每个从轮链轮同轴设置于的前半轮和后半轮之间。
[0011]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为:
[0012]1、本技术采用由多组横向布置的支撑轮对钢管实现沿前后方向的定位支撑,通过多组分别一一带动支撑轮的传动链结构,实现多组支撑轮的同向旋转,从而可实现将托撑于支撑轮上的钢管沿横向输送至管端挡头位置,通过与管端挡头的内侧面接触,实现对管端的对齐。
[0013]2、本技术较好的将管支撑与管的横向传动通过多组传动轮和多组传动链结合在一起,在管端对齐机构的上方形成一个横向移动的平台。该管端对齐机构结构设计紧凑,特别是将从动链轮置于前后两传动链之间,占用空间小,另外,由于在支撑轮之间留有空间,可便于后续过渡输送机构与本管端对齐机构的衔接。
[0014]3、本管端对齐机构通过多组支撑轮的摩擦力实现对钢管的横向输送,在管端对齐后,即可通过后续的过渡输送机构将端部对齐的钢管先后输送,随即将上一工序的钢管输入,可实现前后工序的无缝衔接,相比于在远离管端挡头的一端通常会设计推送机构的方式,可不用考虑推送机构的回程时间,从而可有利于提高管端加工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下支撑轴的动力输出的齿轮啮合形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叙述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
[0020]一种用于稳定杆端头加工生产线上的管端对齐机构,请参见图1

图4,其专利技术点为:包括立架2、管支撑机构、管横向输送机构及管端挡头5构成。所述立架为由前后侧板连接构成的竖向扁盒状结构。在立架的下端靠近前后两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两纵向支撑梁7,两纵向支撑梁的前后端分别与生产线的前端管输送机构的机架后侧及生产线的端加热输送结构的机架前侧连接。在立架上靠近上端的部位沿横线方向(与生产线的管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上支撑轴4,多个上支撑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可转动式支撑在立架的前后侧板上。在立架上靠近下端的部位沿横向均布设置有多个下支撑轴6,多个下支撑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可转动支撑在立架的前后侧板上。多个上支撑轴与多个下支撑轴呈上下一一对应。
[0021]在立架内位于每个上支撑轴上均安装有一组支撑轮3,支撑轮上设置有对钢管进行定位的凹槽。在本技术中,每组支撑轮均由一前半轮3.1和一后半轮3.2构成。所述前半轮和后半轮呈对称设置,两者之间围成对钢管进行定位的凹槽。多组前后半轮结构构成上述的管支撑结构,多组前后半轮机构通过凹槽可实现对钢管沿横向方向的水平支撑。
[0022]在每个上支撑轴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从动链轮8,所述从轮链轮优选设置于前半轮和后半轮之间,该布置方式可节省本管端对齐机构的占用空间,使整体结构紧凑。在每个下支撑轴上安装有一主动链轮10,每个主动链轮与上方对应的从动链轮之间通过一条传动链9连接,实现将主动链轮的输入动力传递至对应的前后两半轮上,通过多组沿横向设置的前后半轮结构,实现将输送至凹槽内的管钢沿横向输送至设置端挡板的位置。
[0023]上述下支撑轴的动力输入可采用的方式为:在每个下支撑轴上安装一齿轮11,相邻的下支撑轴上的齿轮通过设置在两种之间的介轮12实现动力传动,保证多个主动链轮沿同一方向旋转,另外,每相邻的两个下支撑轴之间也可通过链轮与链条的配合方式进行动力的传递。其中,靠近一侧的下支撑轴为总动力输入轴,可与单独的电机驱动连接,也可通过生产线上的传动系统的一个传动分支实现动力的输入。
[0024]所述管端挡头固定安装于立架上靠近一端的位置,管端挡头的高度与上述支撑轮上的凹槽的高度匹配,其设置于该端的支撑轮的外侧。
[0025]本用于稳定杆端头加工生产线上的管端对齐机构的工作原理:
[0026]通过生产线上的管输出暂存机构向后输出的钢管1掉落到多组支撑轮上的凹槽内,多条传动链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稳定杆端头加工生产线上的管端对齐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架、管支撑机构、管横向输送机构及管端挡头;所述立架为由前后侧板连接构成的竖向扁盒状结构,在立架的下端设置有与地面接触的多个支撑腿;在立架上靠近上端的部位沿横线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上支撑轴,多个上支撑轴的两端可转动式支撑在立架的前后侧板上;在立架上靠近下端的部位沿横向均布设置有多个下支撑轴,多个下支撑轴的两端可转动支撑在立架的前后侧板上;多个上支撑轴与多个下支撑轴呈上下一一对应;在立架内位于每个上支撑轴上均安装有一组支撑轮,支撑轮上设置有对钢管进行定位的凹槽;在每个上支撑轴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从动链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风来王立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大港汽车配件弹簧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