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工通信器件、集成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信息材料与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工通信器件、集成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III族氮化物材料的应用研究是目前全球半导体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是研制微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的新型半导体材料,被誉为继第一代Ge、Si半导体材料、第二代GaAs、InP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之后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III族氮化物材料具有直接可调节带隙宽、热导率高、化学稳定性好、抗辐照能力强,且具备光发射、光传导及光探测三重功能,在高速、高功率的光电元器件方面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通信芯片的研制提供了物理基础。
[0003]目前,随着通信需求的增大,光通信技术逐渐成为一个重点研究方向,而基于III族氮化物材料制备的光通信芯片也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利用LED本身既可以发射光也可以探测光的功能制备的LED基双工通信芯片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由于量子阱本身的吸收谱较发光谱存在蓝移现象,即存在斯托克斯位移,导致该类双工通信芯片的发光谱与吸收谱分离,只能依赖带尾效应实现探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工通信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1);成核层(2),设置在所述衬底(1)上;超晶格过滤位错层(3),设置在所述成核层(2)上;第一氮化物层(4),设置在所述超晶格过滤位错层(3)上,所述第一氮化物层(4)的顶面的一侧包含台面(12),所述台面(12)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氮化物层(4)的厚度;主探测有源区(5),设置在所述第一氮化物层(4)顶面的另一侧上;主发光有源区(6),设置在所述主探测有源区(5)上;第二氮化物层(7),设置在所述主发光有源区(6)上;第二电极(8),设置在所述台面(12)上;第一电极(11),设置在所述第二氮化物层(7)上;钝化保护层(10),设置在所述台面(12)上并延伸到所述第二氮化物层(7)的侧壁和上表面上;加厚层(9),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8)和所述第一电极(1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通信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发光有源区(6)的发光波长和主探测有源区(5)的吸收波长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通信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氮化物层(4)为n型极性III族氮化物层;所述第二氮化物层(7)为p型极性III族氮化物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通信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11)为p型金属电极;所述第二电极(8)为n型金属电极;所述加厚层(9)为金属加厚层。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同波,何瑞,姬小利,王军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