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静态回油的喷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8713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4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静态回油的喷油器,涉及喷油器技术领域;其包括喷油阀体、连接座与针阀座,喷油阀体内设置有控制针阀,喷油阀体内开设有供控制针阀放置的阀体腔,针阀座底端开设有喷油口,喷油口与阀体腔连通,连接座内开设有进油通道,控制针阀与阀体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控制针阀包括进油体与针阀体,进油体的底端与针阀体的顶端连接,进油体的顶端上开设有进油槽,进油槽的顶端与进油通道连通,针阀体的下端还设置有启闭件,进油体通过自身向下滑动,控制进油槽与阀体腔位于进油体下方部位相连通,并带动启闭件打开喷油口。本申请具有如下效果:能够使得进油的过程为单向进油,小部分受到阻碍的油液,能够随着大部分的油液继续向下流通。向下流通。向下流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静态回油的喷油器


[0001]本申请涉及喷油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无静态回油的喷油器。

技术介绍

[0002]喷油器是一种加工精度非常高的精密器件,喷油器作为柴油机内控制油量和喷油动作的零件,具有动态流量范围大、抗堵塞和抗污染能力强以及雾化性能好的优点。
[0003]现有技术中存在了一种喷油器,其包括喷油器体和设置于喷油器体内的控制针阀,喷油器体内竖直开设有腔室,喷油器体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的顶端开设有腔室,喷油器体的底端设置有针阀座,针阀座的顶端开设有腔室。控制针阀包括上端体与下端体,上端体的底端与下端体的顶端连接。上端体的直径大于下端体的直径,下端体的底端为尖状。上端体的顶端延伸进连接座内,上端体的顶端上套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上端体与连接座的内顶壁连接。控制针阀位于喷油器体的腔室内,并与喷油器体滑动连接,上端体与喷油器体内的腔室相配合,下端体的底端延伸至针阀座内,针阀座的底端开设有喷油口,下端体的底端可堵住喷油口。喷油器体内还开设有进油管道,进油管道的一端与喷油器体内的腔室连通,并位于上端体的下方。使用时,将进油管道内通入油液,油液经由进油管道通入至喷油器体的腔室内,此时由于喷油口被控制针阀堵住,油液无法排除,从而与下端体的底壁相抵,推动控制针阀向上移动,此时复位弹簧被压缩,控制针阀打开喷油口,油液从喷油口喷出。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由于上端体与喷油器体的内部腔室之间存在间隙,在油液推动上端体向上移动后,一部分油液会通过上端体与喷油器体内部腔室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动,存在静态回流的现象,从而导致部分油液进入连接座内的腔室内,进而导致油液经由喷油口喷出的流量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降低油液通过控制针阀与喷油器体内部腔室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动的几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无静态回油的喷油器。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静态回油的喷油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无静态回油的喷油器,包括喷油阀体、连接座与针阀座,所述喷油阀体内设置有控制针阀,所述喷油阀体内开设有供所述控制针阀放置的阀体腔,所述针阀座底端开设有喷油口,所述喷油口与所述阀体腔连通,所述喷油阀体内开设有进油通道,所述控制针阀与所述阀体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控制针阀包括进油体与针阀体,所述进油体的底端与所述针阀体的顶端连接,所述进油体的顶端上开设有进油槽,所述进油槽的顶端与所述进油通道连通,所述针阀体的下端还设置有启闭件,所述进油体通过自身向下滑动,控制所述进油槽与所述阀体腔位于所述进油体下方部位相连通,并带动所述启闭件打开所述喷油口。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喷油器内进油时,油液经由进油通道流通至进
油槽内,并推动进油体向下发生滑移,通过控制油液输入的多少来控制进油体下移的位移量,当进油体下移至给定的位置时,进油槽与阀体腔位于进油体下方部位相连通,此时油液经由进油槽流通至阀体腔位于进油体下方部位内,同时启闭件在随着控制针阀的移动中,打开喷油口,油液经由喷油口喷出;对控制针阀顶端上进油槽的设置,能够在控制针阀滑动后,使得通入的油液能够通过进油槽流通至阀体腔位于进油体下方的部位,并通过喷油口喷出,从而使得进油的过程为单向进油,使得小部分受到阻碍的油液,能够随着大部分的油液继续向下流通,进而降低了油液通过控制针阀与阀体腔内壁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动的几率,从而降低了由于油液回流而导致油液经由喷油口喷出的流量减少现象发生的几率。
[0009]作为优选,所述针阀座内还开设有启闭腔,所述启闭腔与所述阀体腔相通,所述启闭腔位于所述喷油口的上方,并与所述喷油口相通,所述启闭件包括启闭球,所述启闭球与所述针阀体的底端连接,所述启闭球位于所述启闭腔内,所述启闭球可与所述启闭腔的内顶壁相抵,以堵住所述启闭腔的顶端。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启闭球随着控制针阀而向下移动时,启闭球从与启闭腔顶壁相贴的状态,解除对启闭腔顶端的堵塞,从而使得启闭腔与阀体腔连通,油液经由启闭腔流通至喷油口内,再从喷油口喷出;对启闭腔与启闭球的设置,使得启闭球能够与控制针阀一齐移动,从而实现对喷油口的开闭。
[0011]作为优选,所述进油体上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所述阀体腔相配合并与所述阀体腔的内壁相贴,所述喷油阀体内还开设有连通腔,所述连通腔位于所述进油体的下方,所述连通腔与所述阀体腔连通,所述滑动块通过滑移至所述连通腔内,实现所述进油槽与所述连通腔相通。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油液通入进油槽内时,控制针阀在油液的推动下向下滑移,此时,控制针阀带动滑动块发生滑移,并逐渐滑移至连通腔内,此时进油槽与连通腔相通,油液经由进油槽到达连通腔内,并通入至阀体腔位于进油体下方的部分;对限位块以及连通腔的设置,使得控制针阀能够通过向下滑移,实现进油槽与阀体腔位于进油体下方的部分相通。
[0013]作为优选,所述连通腔的侧壁上还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滑动块的滑移路径上,所述限位块的顶端可与所述滑动块的底壁相抵。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限位块的设置,使得限位块能够与滑动块的底端相抵从而实现对滑动块的限位,从而减少由于滑动块滑移过多而导致滑动块重新堵住阀体槽的几率。
[0015]作为优选,所述针阀体上还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块的底壁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与所述阀体腔的内壁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复位弹簧的设置,能够使得控制阀体在不受油液推动时,回到初始位置,从而带动滑动块与启闭球回到初始位置,实现对喷油口的重新闭合。
[0017]作为优选,所述滑动块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密封圈。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密封圈的设置,能够增加滑动块与阀体腔内之间的密封性,从而减少由于阀体腔与滑动块之间的密封性降低而导致控制针阀滑移量过小的几率。
[0019]作为优选,所述启闭腔的内顶壁上还开设有导向面。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导向面的设置,能够降低启闭腔的内顶壁与启闭口因碰撞,而导致启闭腔和启闭口受损的几率,从而有效保证了喷油器的正常运行。
[0021]作为优选,所述进油体的顶端还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延伸至所述连接座内,并与所述连接座的内壁滑动连接。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导向杆的设置,能够对控制针阀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同时导向杆的存在,还能够降低控制针阀脱离滑移轨道的几率,有效保证了喷油器的正常运行。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对控制针阀顶端上进油槽的设置,能够在控制针阀滑动后,使得通入的油液能够通过进油槽流通至阀体腔位于进油体下方的部位,并通过喷油口喷出,从而使得进油的过程为单向进油,使得小部分受到阻碍的油液,能够随着大部分的油液继续向下流通,进而降低了油液通过控制针阀与阀体腔内壁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动的几率,从而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静态回油的喷油器,包括喷油阀体(1)、连接座(2)与针阀座(3),所述喷油阀体(1)内设置有控制针阀(4),所述喷油阀体(1)内开设有供所述控制针阀(4)放置的阀体腔(11),所述针阀座(3)底端开设有喷油口(31),所述喷油口(31)与所述阀体腔(11)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2)内开设有进油通道(21),所述控制针阀(4)与所述阀体腔(1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控制针阀(4)包括进油体(41)与针阀体(42),所述进油体(41)的底端与所述针阀体(42)的顶端连接,所述进油体(41)的顶端上开设有进油槽(411),所述进油槽(411)的顶端与所述进油通道(21)连通,所述针阀体(42)的下端还设置有启闭件(43),所述进油体(41)通过自身向下滑动,控制所述进油槽(411)与所述阀体腔(11)位于所述进油体(41)下方部位相连通,并带动所述启闭件(43)打开所述喷油口(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静态回油的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阀座(3)内还开设有启闭腔(33),所述启闭腔(33)与所述阀体腔(11)相通,所述启闭腔(33)位于所述喷油口(31)的上方,并与所述喷油口(31)相通,所述启闭件(43)包括启闭球(431),所述启闭球(431)与所述针阀体(42)的底端连接,所述启闭球(431)位于所述启闭腔(33)内,所述启闭球(431)可与所述启闭腔(33)的内顶壁相抵,以堵住所述启闭腔(33)的顶端。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文学
申请(专利权)人:上研动力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