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汽车总线K线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7804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汽车总线K线驱动电路,属于汽车总线驱动技术领域。一种适用于汽车总线K线驱动电路,通过MCU的PD口控制信号来控制上拉电阻R104和下拉电阻R108的工作状态来改变K总线信号电压等级,实现了对不同通信协议参数K总线的通信连接驱动。该电路可以不用再更换硬件接口,就能连接更多车型,提高诊断仪的通信连接效率,进一步提高了诊断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汽车总线K线驱动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总线检测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总线K线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新一代电子电路设计中,人们常会遇到输入输出设备要求工作电压不一致的问题,从而导致系统设计的复杂性。比如在汽车电子电路中广泛应用的K线,汽车的OBD设备接口在接受总线信号进行汽车状态诊断时,需要输入的K线信号电压等级因不同汽车型号而不同。申请人母公司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CN:202120246391.0,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总线K线驱动电路,以解决高低电平转换问题,但是申请人在实际应用时发现,因为品牌、车型不同,厂家使用的K线的信号电压等级不统一,使用该电路时,诊断仪在连接ECU时需要根据车型来更换下位机K总线驱动接口,较为繁琐,诊断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汽车总线K线的驱动电路,可以通过改变K总线信号电压等级,实现了对不同通信协议参数K总线的通信连接驱动,适用于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车型,适用范围更广,实用性更强。
[0004]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适用于汽车总线K线驱动电路,该电路完成K线上对不同电压等级的切换以及驱动K线的实现。
[000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02、电阻R105、电阻R101、电阻R104、NPN三极管Q18、PMOS管Q16、电阻R99、电容C57和二极管D24;MCU的控制信号PD13_LINE0_PU通过电阻R102与三极管Q18的基极相连,电阻R102通过电阻R105与三极管Q18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18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8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01与PMOS管Q16的基极相连, PMOS管Q16的源极与二极管D24负极连接,PMOS管Q16的漏极通过电阻R104与输出端LINE0相连;所述电阻R99一端与二极管D24负极相连,另一端与PMOS管Q16的基极相连;二极管D24正极与驱动电压VCC_DRV相连;所述电容C57一端与驱动电压VCC_DRV相连,电容C57另一端接地。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驱动电路还包括电阻R109、电阻R112、电阻R108和NMOS管Q19; MCU的控制信号PD12_LINE0_PD通过电阻R109与NMOS管Q19的栅极相连;NMOS管Q19的源极接地,NMOS管Q19的漏极通过电阻R108与输出端LINE0相连;NMOS管Q19的源极通过电阻R112与NMOS管Q19的栅极相连。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二极管D24的型号为MBR140, PMOS管Q16的型号为BSS84AK,三极管Q18的型号为Q2N3904。NMOS管Q19的型号为2N7002。
有益效果
[0009](1)本技术的电路通过 MCU的PD口控制信号来控制上拉电阻R104和下拉电阻R108的工作状态来改变K总线信号电压等级,实现了对不同通信协议参数K总线的通信连接驱动。因此,可以不用再更换硬件接口,就能连接更多车型,提高诊断仪的通信连接效率,进一步提高了诊断效率。
[0010](2)本技术采用MOS管组成的驱动电路具有价格低廉,静态功率损耗较低,直流时的MOS管栅极阻抗较大等优点。
[0011](3)本技术的驱动电路,具有信号变换和驱动的功能,在信号变换中的电压切换方面,克服了继电器方案中设备体积较大,价格高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开关电路内阻较大的问题,减少的电容的使用,提高了驱动能力。
[0012](4)本技术的驱动电路,设有肖特基二极管D24保护电路,具有开关频率高和正向压降低等优点,实现电路简便。使用开关损耗小、电压驱动型的PMOS只需要驱动电压信号就能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
[0015]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适用于汽车总线K线驱动电路,接收MCU发出的信号,经过信号转换后输出。由MCU发出KMP协议输出信号经过LINE线输出为不同等级电压信号,并为K线提供驱动。
[0016]具体的,微型控制器MCU的电压和功率信号与OBDII接口工作不匹配,所述的驱动电路是将MCU的信号转换成与OBDII接口相匹配的信号,并为K线提供驱动。
[0017]如图1所示,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02、电阻R105、电阻R101、电阻R104、NPN三极管Q18、PMOS管Q16、电阻R99、电容C57和二极管D24;MCU的控制信号PD13_LINE0_PU通过电阻R102与三极管Q18的基极相连,电阻R102通过电阻R105与三极管Q18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18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8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01与PMOS管Q16的基极相连, PMOS管Q16的源极与二极管D24负极连接,PMOS管Q16的漏极通过电阻R104与输出端LINE0相连;所述电阻R99一端与二极管D24负极相连,另一端与PMOS管Q16的基极相连;二极管D24正极与驱动电压VCC_DRV相连;所述电容C57一端与驱动电压VCC_DRV相连,电容C57另一端接地。
[0018]所述的驱动电路还包括电阻R109、电阻R112、电阻R108和NMOS管Q19; MCU的控制信号PD12_LINE0_PD通过电阻R109与NMOS管Q19的栅极相连;NMOS管Q19的源极接地,NMOS管Q19的漏极通过电阻R108与输出端LINE0相连;NMOS管Q19的源极通过电阻R112与NMOS管Q19的栅极相连。
[0019]所述二极管D24的型号为MBR140, PMOS管Q16的型号为BSS84AK,三极管Q18的型号
为Q2N3904。NMOS管Q19的型号为2N7002。
[00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1]驱动电压VCC_DRV有三个等级:5V/8V和输入电源电压,输入电源电压是指由车载电源提供,车载电源每个厂家可能不同,因此是可变的。本专利技术电路利用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来实现不同驱动电压切换,并为K线提供驱动。其中,图1中的PD13_LINE0_PU信号是控制上拉电阻R104接入K总线;图中PD12_LINE0_PD信号是控制下拉电阻R108接入K总线,具体控制如下:
[0022]1)当MCU控制信号PD13_LIN0_PU为“1”,PD12_LIN0_PD为“0”时,Q16mos管导通,Q19mos管截止,则上拉电阻接入R104接入,下拉电阻R108不接入。此时,如果LINE0无通信信号则LINE0电平会被上拉至VCC_DRV,可能为5V、8V或输入电源电压;如果LINE0有通信信号则LINE0电平近似为0V;
[0023]2)当MCU控制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汽车总线K线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完成K线上对不同电压等级的切换以及驱动K线的实现;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02、电阻R105、电阻R101、电阻R104、NPN三极管Q18、PMOS管Q16、电阻R99、电容C57和二极管D24;MCU的控制信号PD13_LINE0_PU通过电阻R102与三极管Q18的基极相连,电阻R102通过电阻R105与三极管Q18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18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8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01与PMOS管Q16的基极相连, PMOS管Q16的源极与二极管D24负极连接,PMOS管Q16的漏极通过电阻R104与输出端LINE0相连;所述电阻R99一端与二极管D24负极相连,另一端与PMOS管Q16的基极相连;二极管D24正极与驱动电压VCC_DRV相连;所述电容C57一端与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勇朱志峰常雁龙杨冰倩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爱夫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