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汽车内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6643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汽车内轮胎,属于汽车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内轮胎在破裂后无法继续行车和危及人身安全的问题。本安全汽车内轮胎,包括内轮胎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轮胎的本体内设有若干个将内轮胎隔成若干段使每段形成密封腔的隔膜片,在内轮胎上设有一个充气嘴,在内轮胎内设有使每个密封腔能充满气体的充气机构,该充气机构与上述的充气嘴相连接。本内轮胎出现破裂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行驶、安全可靠、使用效果好等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机械
,涉及一种汽车内轮胎,特别是一种安全汽车内轮胎
技术介绍
轮胎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的轮胎一般由内轮胎和外轮胎组成,内轮胎内充满气体,使汽车在行驶过程减少颠簸,外轮胎则与地面产生摩擦力,推动汽车前进。由于种种原因,内轮胎难免途中会出现漏气或者破裂。如果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出现这种这些问题,驾驶员则无法控制车正常行驶,导致车祸,危及人身安全。 当今小汽车和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使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汽车的车轮由于承载着汽车的全部重量,又担负地面的滚动、摩擦,传统车轮在行驶中轮胎一但破裂造成漏气,在高速行驶中车辆瞬时会因破裂的车轮导致汽车改变行驶方向,极易造成车毁人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汽车轮胎存在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在轮胎出现破裂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行驶、设计合理和安全可靠的汽车内轮胎。 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安全汽车内轮胎,包括内轮胎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轮胎的本体内设有若干个将内轮胎隔成若干段使每段形成密封腔的隔膜片,在内轮胎上设有一个充气嘴,在内轮胎内设有使每个密封腔能充满气体的充气机构,该充气机构与上述的充气嘴相连接。 本安全汽车的内轮胎可以轮胎出现破裂的情况下依旧可以正常行驶。通过充气嘴向充气机构进气,充气机构将每个密封腔内的气充满。在内轮胎其中一个出现漏气时,各个密封腔是相互独立的,在一个出现漏气时不会影响到另一个密封腔,使内轮胎已经能够保持圆形,避免出现一个轮胎塌陷的情况,保证行车的安全。 一般情况下,密封腔越多,保证一处漏气的轮胎的圆形越好。 在上述的安全汽车内轮胎中,所述的隔膜片与上述的本体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且连成一体。这样可以方面这种内轮胎的制造。 在上述的安全汽车内轮胎中,所述的充气机构包括一根充气软管,该软管穿过每个密封腔,在每个密封腔内的软管上设有单向充气结构,充气软管与上述的充气嘴相连接。通过充气软管向各个密封腔充气,由于在充气软管上装有单向充气结构,因此,密封腔内的气体不会从软管中泄漏。 在上述的安全汽车内轮胎中,所述的单向充气结构包括筒状体和设置在筒状体内的钢珠,在筒状体的一端内设有锥形面,在筒状体的另一端内设有使钢珠顶压在锥形面上的弹簧。充气时,气将克服弹簧的作用力将钢珠顶开,气冲筒状体进入到密封腔内;充气完毕后,在弹簧的作用下,钢珠顶在锥形面上,气无法返流出去。 在上述的安全汽车内轮胎中,所述的充气软管与上述的隔膜片由相同的材料制作3且与上述的隔膜片连为一体。 在上述的安全汽车内轮胎中,所述的锥形面上设有密封圈,该密封圈固定在筒状体内。通过密封圈来增加单向充气结构的密封性。 在上述的安全汽车内轮胎中,所述的密封腔的个数为1S 72个。其中最佳个数为36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安全汽车内轮胎在一次出现破裂时,内轮胎的其他密封腔不会出现泄漏,保证轮胎在行驶时不会发生过度的变形,避免车祸的发生,提高了安全行驶,安全可靠。这种轮胎运用在轮胎轻型坦克上将极大的坦克的抗破坏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安全汽车内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安全汽车内轮胎中单向充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本体1 ;密封腔2 ;隔膜片3 ;充气嘴4 ;充气软管5 ;筒状体6 ;锥形面61 ;钢珠7 ;弹簧8 ;密封圈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安全汽车内轮胎包括内轮胎的本体1,内轮胎的本体1内设有36个将内轮胎均匀隔成36段使每段形成密封腔2的隔膜片3,隔膜片3与本体1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且连成一体。 在内轮胎本体1上设有一个充气嘴4,在内轮胎本体1内设有使每个密封腔2能充满气体的充气机构,该充气机构与充气嘴4相连接。充气机构包括一根充气软管5,该软管穿过每个密封腔2,充气软管5与隔膜片3由相同的材料制作且与隔膜片3连为一体。在每个密封腔2内的软管上设有单向充气结构,充气软管5与充气嘴4相连接。通过充气软管5向各个密封腔2充气,由于在充气软管5上装有单向充气结构,因此,密封腔2内的气体不会从软管中泄漏。 如图2所示,单向充气结构包括筒状体6和设置在筒状体6内的钢珠7,在筒状体6的一端内设有锥形面61,在筒状体6的另一端内设有使钢珠7顶压在锥形面61上的弹簧8。充气时,气将克服弹簧8的作用力将钢珠7顶开,气冲筒状体6进入到密封腔2内;充气完毕后,在弹簧8的作用下,钢珠7顶在锥形面61上,气无法返流出去。为了增加密封性,锥形面61上设有密封圈9,该密封圈9固定在筒状体6内。 本安全汽车的内轮胎可以轮胎出现破裂的情况下依旧可以正常行驶。通过充气嘴4向充气机构进气,充气机构将每个密封腔2内的气充满。在内轮胎其中一个出现漏气时,各个密封腔2是相互独立的,在一个出现漏气时不会影响到另一个密封腔2,使内轮胎已经能够保持圆形,避免出现一个轮胎塌陷的情况,保证行车的安全。 一般情况下,密封腔2越多,保证一处漏气的轮胎的圆形越好。权利要求一种安全汽车内轮胎,包括内轮胎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轮胎的本体(1)内设有若干个将内轮胎隔成若干段使每段形成密封腔(2)的隔膜片(3),在内轮胎上设有一个充气嘴(4),在内轮胎内设有使每个密封腔(2)能充满气体的充气机构,该充气机构与上述的充气嘴(4)相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安全汽车内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膜片(3)与上述的本体(1)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且连成一体。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汽车内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机构包括一根充气软管(5),该软管穿过每个密封腔(2),在每个密封腔(2)内的软管上设有单向充气结构,充气软管(5)与上述的充气嘴(4)相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汽车内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充气结构包括筒状体(6)和设置在筒状体(6)内的钢珠(7),在筒状体(6)的一端内设有锥形面(61),在筒状体(6)的另一端内设有使钢珠(7)顶压在锥形面(61)上的弹簧(8)。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汽车内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软管(5)与上述的隔膜片(3)由相同的材料制作且与上述的隔膜片(3)连为一体。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汽车内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形面(61)上设有密封圈(9),该密封圈(9)固定在筒状体(6)内。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汽车内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腔(2)的个数为18 72个。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汽车内轮胎,属于汽车机械
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内轮胎在破裂后无法继续行车和危及人身安全的问题。本安全汽车内轮胎,包括内轮胎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轮胎的本体内设有若干个将内轮胎隔成若干段使每段形成密封腔的隔膜片,在内轮胎上设有一个充气嘴,在内轮胎内设有使每个密封腔能充满气体的充气机构,该充气机构与上述的充气嘴相连接。本内轮胎出现破裂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行驶、安全可靠、使用效果好等优点。文档编号B60C5/20GK201439289SQ200920123838公开日2010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9日专利技术者林康 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汽车内轮胎,包括内轮胎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轮胎的本体(1)内设有若干个将内轮胎隔成若干段使每段形成密封腔(2)的隔膜片(3),在内轮胎上设有一个充气嘴(4),在内轮胎内设有使每个密封腔(2)能充满气体的充气机构,该充气机构与上述的充气嘴(4)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康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