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8564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非织造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非织造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层纤维网、第二层纤维网、第三层纤维网和第四层纤维网;第一层纤维网和第四层纤维网由有机纤维熔喷纺丝形成;第二层纤维网和第三层纤维网由功能纤维气流成网结合有机纤维熔喷纺丝共同形成;功能纤维包括吸水纤维和交联木浆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非织造布同时具有吸水和吸油性能,吸液能力强、清洁度高;同时具有蓬松性高,手感柔软的特点;在擦拭材料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非织造布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擦拭材料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类清洁材料,常见的擦拭材料有湿巾、干巾等产品,一般用于清洁人体皮肤以及各类器物,合理选择擦拭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清洁效率。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擦拭巾的市场也更加繁荣,不断对擦拭巾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0003]目前擦拭巾的类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纺织品擦拭巾,另一类是非织造布擦拭巾。其中纺织品类的擦拭巾以棉纱为主要原料,此类擦拭巾采用的工艺是纺纱织布的编织工艺,具有良好的触感及透气性,但其吸收能力有限,只能吸纳很少的液体,而且由于吸收能力有限所以擦拭后容易留下水迹;另一类是非织造布擦拭巾,以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为主要原料,通过一定的非织造布制造工艺制备擦拭材料。非织造布擦拭巾主要有水刺法、纺粘法、熔喷法等工艺。(1)水刺法非织造布通常以粘胶纤维、棉纤维、聚酯纤维等为主要原料,通过高压水射流对纤维进行穿刺使纤维互相穿插缠结,产品具有不易起毛掉屑、手感柔软、透气性好等优点。(2)纺粘法非织造布通常以聚丙烯、聚乙烯、聚乳酸等化学纤维为主要原料,通过热熔挤压喷丝的方式使纤维直接粘结成网,具有产量高、强力高、蓬松性好等优点。(3)熔喷法和纺粘法相近,熔喷法多一道热风牵伸工序,因此纤维更细,产品手感更加柔软且清洁能力更强。其中,纺粘法和熔喷法制备的擦拭巾只吸油不吸水。
[0004]以上各类工艺生产的擦拭巾都面临着吸液能力不足和蓬松性差的问题,难以应对如擦拭人体伤口渗出液、擦拭工业设备漏油等高吸液要求的场景,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且缺少蓬松的手感也给人们带来了欠佳的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非织造布同时具有吸水和吸油性能,吸液能力强、清洁度高;同时具有蓬松性高,手感柔软的特点;在擦拭材料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非织造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层纤维网、第二层纤维网、第三层纤维网和第四层纤维网;
[0008]所述第一层纤维网由第一有机纤维熔喷纺丝形成;
[0009]所述第二层纤维网由第一功能纤维气流成网结合第二有机纤维熔喷纺丝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功能纤维包括第一吸水纤维和第一交联木浆纤维;所述第一交联木浆纤维为化学交联的松绒毛浆纤维,所述第一交联木浆纤维具有螺旋结构;所述第一吸水纤维和第一交联木浆纤维的质量比为(1~3):(1~3);
[0010]所述第三层纤维网由第二功能纤维气流成网结合第三有机纤维熔喷纺丝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功能纤维包括第二吸水纤维和第二交联木浆纤维;所述第二交联木浆纤维为化学交联的松绒毛浆纤维,所述第二交联木浆纤维具有螺旋结构;所述第二吸水纤维和第二交联木浆纤维的质量比为(1~3):(1~3);
[0011]所述第四层纤维网由第四有机纤维熔喷纺丝形成;
[0012]所述第一层纤维网、第二层纤维网、第三层纤维网和第四层纤维网由第一有机纤维、第二有机纤维、第三有机纤维和第四有机纤维通过热粘合的方式相结合。
[0013]优选的,第一有机纤维、第二有机纤维、第三有机纤维和第四有机纤维的材质为聚丙烯。
[0014]优选的,第一层纤维网和第四层纤维网的质量独立地占所述复合非织造布的5~25%。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层纤维网和第三层纤维网的质量独立地占所述复合非织造布的25~45%。
[0016]优选的,所述第二有机纤维和第三有机纤维的质量独立地占所述复合非织造布的5~10%,第一功能纤维和第二功能纤维的质量独立地占所述复合非织造布的15~40%。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吸水纤维和第一交联木浆纤维的质量比为(1~2):(1~3);
[0018]所述第二吸水纤维和第二交联木浆纤维的质量比为(1~2):(1~3)。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复合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1)将第一有机纤维的母粒熔喷纺丝,形成第一层纤维网;
[0021]2)将第一功能纤维气流成网,同时将第二有机纤维的母粒熔喷纺丝,在第一层纤维网表面形成第二层纤维网;
[0022]3)将第二功能纤维气流成网,同时将第三有机纤维的母粒熔喷纺丝,在第二层纤维网表面形成第三层纤维网;
[0023]4)将第四有机纤维的母粒熔喷纺丝,在第三层纤维网形成第四层纤维网,得到复合纤维网;
[0024]5)将复合纤维网热轧,得到所述复合非织造布。
[0025]优选的,步骤1)~步骤4)中,熔喷纺丝的工作参数包括:挤出机温度为180~240℃,计量泵转速为5rpm~40rpm,热风温度为180~240℃,热风风量为2000~3500m3/h;
[0026]步骤2)和步骤3)中,气流成网的工作参数包括:破碎机转速为2500~3000rpm,工艺风量为2000~6000m3/h。
[0027]优选为,步骤5)中,所述热轧的温度为80~130℃,压力为40~80bar。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复合非织造布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非织造布在擦拭材料中的应用。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非织造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层纤维网、第二层纤维网、第三层纤维网和第四层纤维网;所述第一层纤维网由第一有机纤维熔喷纺丝形成;所述第二层纤维网由第一功能纤维气流成网结合第二有机纤维熔喷纺丝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功能纤维包括第一吸水纤维和第一交联木浆纤维;所述第一交联木浆纤维为化学交联的松绒毛浆纤维,所述第一交联木浆纤维具有螺旋结构;所述第一吸水纤维和第一交联木浆纤维的质量比为(1~3):(1~3);所述第三层纤维网由第二功能纤维气流成网结合第三有机纤
维熔喷纺丝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功能纤维包括第二吸水纤维和第二交联木浆纤维;所述第二交联木浆纤维为化学交联的松绒毛浆纤维,所述第二交联木浆纤维具有螺旋结构;所述第二吸水纤维和第二交联木浆纤维的质量比为(1~3):(1~3);所述第四层纤维网由第四有机纤维熔喷纺丝形成;所述第一层纤维网、第二层纤维网、第三层纤维网和第四层纤维网由第一有机纤维、第二有机纤维、第三有机纤维和第四有机纤维通过热粘合的方式相结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非织造布:一方面以有机纤维通过熔喷纺丝形成第一层纤维网和第四层纤维网,熔喷纺丝得到的纤维直径小、得到的纤维网均匀性好,使得第一层纤维网和第四层纤维网不仅手感柔软、且吸油性好、清洁能力强;另一方面以气流成网复合熔喷纺丝形成复合混喷纤维网,其中吸水纤维和交联木浆纤维配伍,控制吸水纤维和交联木浆纤维的质量比为(1~3):(1~3)。本专利技术利用交联木浆纤维(Helix fiber)具有螺旋结构,可以支撑无纺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层纤维网(1)、第二层纤维网(2)、第三层纤维网(3)和第四层纤维网(4);所述第一层纤维网(1)由第一有机纤维(5

1)熔喷纺丝形成;所述第二层纤维网(2)由第一功能纤维气流成网结合第二有机纤维(5

2)熔喷纺丝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功能纤维包括第一吸水纤维(6

1)和第一交联木浆纤维(7

1);所述第一交联木浆纤维(7

1)为化学交联的松绒毛浆纤维,所述第一交联木浆纤维(7

1)具有螺旋结构;所述第一吸水纤维(6

1)和第一交联木浆纤维(7

1)的质量比为(1~3):(1~3);所述第三层纤维网(3)由第二功能纤维气流成网结合第三有机纤维(5

3)熔喷纺丝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功能纤维包括第二吸水纤维(6

2)和第二交联木浆纤维(7

2);所述第二交联木浆纤维(7

2)为化学交联的松绒毛浆纤维,所述第二交联木浆纤维(7

2)具有螺旋结构;所述第二吸水纤维(6

2)和第二交联木浆纤维(7

2)的质量比为(1~3):(1~3);所述第四层纤维网(4)由第四有机纤维(5

4)熔喷纺丝形成;所述第一层纤维网(1)、第二层纤维网(2)、第三层纤维网(3)和第四层纤维网(4)由第一有机纤维(5

1)、第二有机纤维(5

2)、第三有机纤维(5

3)和第四有机纤维(5

4)通过热粘合的方式相结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第一有机纤维(5

1)、第二有机纤维(5

2)、第三有机纤维(5

3)和第四有机纤维(5

4)的材质为聚丙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第一层纤维网(1)和第四层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铭邹萌萌唐岚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希瑞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