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轮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2834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轮圈,包括轮圈本体,截面成框型,至少一个桥板及平行的两个侧框连接构成轮胎槽,轮胎槽呈开放槽状,侧框的内侧为平面,桥板靠近侧框的部分为平面,桥板中部为凹槽,凹槽与平面连接处为凸起。设计无框钩轮圈,并且增加轮圈胎唇座的宽度,增大轮胎与胎唇座的接触面积使其抗冲击更好,结构连续,具有较高的强度与抗冲击能力,甚至还有更好的空力效能,可承受高胎压。同时公开了一种轮圈结合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原有轴套基础上增加有高度差的台阶设计,台阶处可容纳的胶水更充足,使其轴套与轮圈的空腔的连接刚性更强,再结合轴套与空腔的过盈配合,使整体的连接强度大大提升。大大提升。大大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轮圈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车轮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轮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自行车轮圈的胎唇座多为钩式的(hook

type),容易发生“蛇咬”现象,即当轮胎气压过大或是飞跃落差较大的台阶落地时由于冲击力量过大,造成内胎被车圈内外边缘同时割破,从而发生爆胎。
[0003]自行车圈结构都有一空腔,空腔的高度越高刚性越好,既轮圈越硬,骑行舒适性越差,而降低空腔高度后,因为不容易马上传递受力,受力时具有一定变形量,所以有利于提高骑行舒适性,但是底框的轮圈刚性较软,刚性差。所以轮圈的高框或是底框结构,无法保证轮圈的受力和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自行车轮圈结构,设计无框钩轮圈,并且增加轮圈胎唇座的宽度,增大轮胎与胎唇座的接触面积使其抗冲击更好,轮圈的制程结构是连续的,具有较高的强度与抗冲击能力,甚至还有更好的空力效能,可承受高胎压。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6]一种自行车轮圈,包括轮圈本体,截面成框型,至少一个桥板及平行的两个侧框连接构成轮胎槽,轮胎槽呈开放槽状,两侧相对的侧框的内侧为平面,桥板靠近侧框的部分为平面,桥板中部为凹槽,凹槽与平面连接处为凸起。本申请的轮圈,没有框钩,在桥板上设置凸起,可以使轮胎与轮圈更好的配合使用。由于无框钩轮组没有框钩将轮胎往内挤压,充气后轮胎的外型变型较少,有助于稳定过弯。同时单层轮圈,其可使轮圈在减重的同时确保轮圈的强度,且轮圈的造型可使其兼具舒适性与刚性要求。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侧框宽度为2.5

20mm。增加侧框也就是胎唇座宽度,增大轮胎与胎唇座的接触面积使其抗冲击更好,轮圈的制程结构是连续的,具有较高的强度与抗冲击能力,甚至还有更好的空力效能,可承受高胎压。相同内宽情况下,外宽越宽,受压时轮胎的胎唇与胎唇座的接触面积越大,越不容易发生因压力过大而使轮胎爆胎的情况,对轮胎的伤害性也越小,轮胎对不同路况的适用性也越强,进而增强轮胎的使用寿命及适用性。轮胎低气压时,该结构可使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增大,抓地力变强,更不容易打滑。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侧框内部设有中空部。
[0009]进一步地,侧框与桥板形成封闭空腔,优选地,空腔内设置加强肋。在轮圈空腔内增加加强肋,可保证轮圈有足够的强度来抵抗变形。
[0010]进一步地,轮胎槽的宽度为20~50mm。
[0011]一种轮圈结合结构,包含有:
[001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个轮圈本体,轮圈本体两端分别设有一组接端,且各组接端内
部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空腔或中空部;
[0013]轴套,对应空腔或中空部的形状制成,且轴套中部设有台阶;
[0014]其中,于该轮圈两端的空腔或中空部内共同插设该轴套,使其相互结合固定。
[0015]进一步地,空腔或中空部与轴套间设有胶水。
[0016]常见的轴套连接仅靠轴套与轮圈空腔的过盈接触及少量的胶水填充,连接刚性较差,即连接强度较弱,本专利技术在原有轴套基础上增加有高度差的台阶设计,由于台阶处可容纳的胶水更充足,使其轴套与轮圈的空腔的连接刚性更强,再结合轴套与空腔的过盈配合,使整体的连接强度大大提升。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1)本申请的自行车轮圈为无框钩轮圈,具有较高的强度与抗冲击能力,甚至还有更好的空力效能,可承受高胎压。轮胎低气压时,该结构可使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增大,抓地力变强,更不容易打滑。
[0019](2)由于无框钩轮组没有框钩将轮胎往内挤压,充气后轮胎的外型变型较少,有助于稳定过弯。
[0020](3)在此基础上,在轮圈空腔内增加加强肋,可保证轮圈有足够的强度来抵抗变形。
[0021](4)单层轮圈设计可使轮圈在减重的同时确保轮圈的强度,且轮圈的造型可使其兼具舒适性与刚性要求。
[0022](5)连接时,在原有轴套基础上增加有高度差的台阶设计,由于台阶处可容纳的胶体更充足,使其轴套与轮圈的空腔的连接刚性更强,再结合轴套与空腔的过盈配合,使整体的连接强度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实施例1的自行车轮圈;
[0024]图2为实施例1的自行车轴套结构;
[0025]图3为实施例1的自行车轮圈的接合结构;
[0026]图4为实施例2的自行车轮圈;
[0027]图5为实施例2的自行车轴套结构;
[0028]图6为实施例2的自行车轮圈的接合结构;
[0029]图7为实施例3的自行车轮圈;
[0030]图8为实施例3的自行车轮圈的接合结构;
[0031]图9为实施例4的自行车轮圈;
[0032]图10为实施例4的自行车轮圈的接合结构;
[0033]图11为实施例5的自行车轮圈;
[0034]图12为实施例5的自行车轮圈的接合结构;
[0035]图13为实施例6的自行车轮圈;
[0036]图14为实施例6的自行车轮圈的接合结构;
[0037]图中,1.轮圈本体;2.桥板;3.侧框;4.轮胎槽;5.平面;6.凹槽;7.凸起;21.空腔;22.加强肋;23.组接端;31.中空部;8.台阶;11.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并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9]实施例1
[0040]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行车轮圈,包括轮圈本体1,截面成框型,桥板2及平行的两个侧框3内侧连接构成开放槽状的轮胎槽4,两侧相对的侧框3的内侧为平面,桥板靠近侧框的部分为平面5,桥板中部为凹槽6,凹槽6与平面5连接处为凸起7,以供轮胎组接。侧框具有一定的宽度,增加轮圈与轮胎胎唇的接触面积,内部设有中空部31,可以较好的散热。
[0041]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轮圈的接合结构,轮圈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组接端23,且各组接端23两侧分别具有2个中空部;轴套11,对应中空部的形状制成,且轴套中部设有台阶8;于该轮圈两端的中空部内共同插设该轴套,使其相互结合固定。即可形成一完整的轮圈。台阶处可容纳的胶水更充足,使其轴套与轮圈的中空部的连接刚性更强,再结合轴套与中空部的过盈配合,使整体的连接强度大大提升。轴套为实心结构。
[0042]实施例2
[0043]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行车轮圈,包括轮圈本体1,截面成框型,桥板2及平行的两个侧框3内侧连接构成开放槽状的轮胎槽4、以及封闭空腔21;两侧相对的侧框3的内侧为平面,桥板靠近侧框的部分为平面5,桥板中部为凹槽6,凹槽6与平面5连接处为凸起7,以供轮胎组接。侧框具有一定的宽度,增加轮圈与轮胎胎唇的接触面积,内部设有中空部31,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轮圈,包括轮圈本体(1),截面成框型,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桥板(2)及平行的两个侧框(3)连接构成轮胎槽(4),轮胎槽呈开放槽状,两侧相对的侧框(3)的内侧为平面,桥板靠近侧框的部分为平面(5),桥板中部为凹槽(6),凹槽(6)与平面(5)连接处为凸起(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框宽度为2.5

2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框内部设有中空部(3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轮圈,其特征在于,侧框与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佛安周宗岩徐召夷刘琴梅吴红军杨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鼎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