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液氢冷能回收再利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氢冷能的
,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液氢冷能回收再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液氢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储能优势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目前,由于其高比冲、大推力的特点,液氢已在航天火箭领域作为一种低温燃料被广泛应用。基于对液氢的应用经验,世界各国纷纷对液氢在民用领域应用展开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在民用液氢燃料电池汽车中,车载液氢容器用于向燃料电池提供燃料氢气,通常需要采用空温式汽化器或水浴式汽化器对液氢容器输出的液氢进行加热汽化,以将液氢转换为氢气,然后将汽化后的氢气储存至缓冲罐内,氢气经由缓冲罐进入燃料电池内参与氢氧反应,从而为燃料电池汽车提供驱动汽车行驶电能。由于液氢在汽化过程中,温度从20K直接升至300K,这一过程中液氢的大量冷能会通过汽化器外壳直接与空气或水进行热交换,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对这一部分冷能加以回收利用,从而造成液氢冷能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液氢冷能的回收和再利用系统,从而有效降低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液氢冷能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氢容器,所述液氢容器包括内容器、高真空多层绝热层和外容器,所述外容器套设于所述内容器的外部,所述高真空多层绝热层设置于所述内容器和所述外容器之间,所述高真空多层绝热层包括多层间隔设置的反射屏,所述内容器的内部收容有液氢,所述内容器包括设置于所述内容器顶端的气枕区和设置于所述内容器底端的液氢区;储冷装置,设置于所述液氢容器的外部,所述储冷装置的内部设置有蓄冷材料;第一换热管道,部分设置于所述高真空多层绝热层靠近所述内容器一侧的相邻两个所述反射屏内,所述第一换热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内容器的液氢区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储冷装置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道用于供所述内容器输出的液氢流通;第二换热管道,内部收容有制冷剂,所述第二换热管道部分设置于所述高真空多层绝热层靠近所述外容器一侧的相邻两个所述反射屏内,所述第二换热管道与所述储冷装置连接形成循环回路;液氢供给系统,所述液氢供给系统通过所述储冷装置与所述第一换热管道连通;燃料电池系统,与所述液氢供给系统连通,所述液氢供给系统用于将所述第一换热管道输出的液氢和/或液氢汽化产生的低温氢气进一步加热为复温氢气,并输送氢气至燃料电池系统,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用于将氢气转化为驱动汽车行驶的电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液氢冷能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冷装置是在壳层中填充有蓄冷材料的多股流换热器,蓄冷材料包括具有相态转变特性的相变材料或比热容大且具有流动性的单相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液氢冷能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液氢冷能回收再利用系统还包括自增压系统,所述自增压系统的一端与所述内容器的液氢区连通,所述自增压系统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容器的气枕区连通,所述自增压系统用于将所述内容器输出的液氢和/或液氢汽化产生的低温氢气进一步加热成复温氢气,并将氢气输送回所述内容器内,以调整所述内容器内的压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液氢冷能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液氢冷能回收再利用系统还包括第三换热管道,所述第三换热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液氢区连通,所述第三换热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储冷装置连通,所述自增压系统的一端还通过所述储冷装置与所述第三换热管道连通,所述自增压...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