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可降解聚合物封堵器阻流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219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仿生材料和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可降解聚合物封堵器阻流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天然/合成高分子组合物,它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天然聚合物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可降解聚合物封堵器阻流膜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仿生材料和器件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可降解聚合物封堵器阻流膜。

技术介绍

[0002]封堵器是一类治疗先天性心脏缺损的植入型医疗器械,主要包括网状支架和阻流膜,其中阻流膜起到封堵缺损、阻隔血液分流的作用。可吸收封堵器在可在心脏缺损被机体自身组织修复以后,逐渐降解成对人体无害的小分子,并且通过代谢作用排除体外,避免人体长期受到异物影响。
[0003]在实际应用中,要求封堵器阻流膜具有一定的性能要求,例如阻流膜需要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加工成型性能。可降解的合成聚合物如聚乳酸、聚己内酯、聚羟基乙酸、聚乳酸

己内酯共聚物、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聚对二氧环己酮等,凭借其良好的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加工成型性能在可降解封堵器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合成可降解聚合物多表现为疏水性,且缺乏生物活性,不利于细胞的黏附与增殖。而天然材料通常都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生物相容性及细胞亲和性,但是其缺点是天然材料通常都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生物相容性及细胞亲和性,
[0004]因此将合成聚合物及天然聚合物两者混合使用,在理论上就克服了两者的不足,这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开发封堵器阻流膜的思路。然而,实际研究发现,合成聚合物及天然聚合物的结合方式对最终制成的复合物的性能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
[0005]现有技术中,合成聚合物及天然聚合物常用的结合方式有:直接混合和合成聚合物材料表面天然聚合物改性两种。第一种直接混合的方法,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使得合成聚合物和天然材料的优势互补,但是共混效果并不理想,若天然聚合物比例过高,会严重影响阻流膜的机械性能以及阻流性能;反之,若天然聚合物比例太低,对阻流膜生物活性的提高又不明显。第二种表面天然聚合物改性的方法,虽然能够较好的保持合成聚合物阻流膜的机械性能,但是表面改性的量、深度难以控制,且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差。最终导致得到的阻流膜往往难以兼具合成聚合物和天然聚合物的优点。
[0006]总之,现有技术中将合成聚合物及天然聚合物进行结合的方式无法有效地同时兼顾合成聚合物和天然聚合物的优点,得到的复合膜材料在生物相容性方面显著弱于天然聚合物,而在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方面又显著弱于合成聚合物,这对可降解封堵器等生物仿生器件的开发是一个较大的障碍。因此,如何改进合成聚合物和天然聚合物的复合方式,使其复合物的性能满足封堵器阻流膜的性能需求仍然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可降解聚合物封堵器阻流膜,目的在于通过一种新的天然聚合物和合成聚合物的复合方式,制成兼顾天然聚合物和合成聚合物性能的封堵器阻流膜。
[0008]一种用于制备封堵器阻流膜的天然/合成高分子组合物,它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组成:
[0009]天然聚合物1

5份、
[0010]合成聚合物1

5份;
[0011]其中,天然聚合物选自蛋白质、多糖或其混合物;合成聚合物选自聚乳酸、聚己内酯、聚羟基乙酸、聚乳酸

己内酯共聚物、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聚对二氧环己酮或其两种及以上的混合物。
[0012]优选的,所述蛋白质选自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弹性蛋白、纤连蛋白或其两种及以上的混合物。
[0013]优选的,所述多糖选自透明质酸、肝素、甲壳素、壳聚糖或其两种及以上的混合物。
[0014]优选的,所述合成聚合物的分子量为10

1000kDa。
[0015]优选的,所述天然聚合物为胶原蛋白;所述合成聚合物为聚乳酸

己内酯共聚物,所述聚乳酸

己内酯共聚物中聚乳酸重复单元和己内酯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1:1。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封堵器阻流膜,它由1

2个混合层和1个合成聚合物层构成;
[0017]所述混合层是采用上述天然/合成高分子组合物制成;
[0018]所述合成聚合物层是采用如下合成聚合物层原料制成:聚乳酸、聚己内酯、聚羟基乙酸、聚乳酸

己内酯共聚物、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聚对二氧环己酮或其两种及以上的混合物。
[0019]优选的,所述合成聚合物层原料的分子量为10

1000kDa。
[0020]优选的,所述混合层的总厚度为10nm

100μm,所述合成聚合物层厚度为1μm

10mm。
[0021]优选的,所述混合层和合成聚合物层是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而成。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封堵器阻流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3]步骤1,将所述天然/合成高分子组合物和所述合成聚合物层原料分别制成纺丝液;
[0024]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两种纺丝液按照纺丝顺序加入静电纺丝装置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具有混合层和合成聚合物层的膜;
[0025]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膜干燥,即得。
[0026]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纺丝液的浓度为20

300mg/ml。
[0027]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纺丝液的溶剂为水、六氟异丙醇、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二氯甲烷、氯仿、N,N

二甲基甲酰胺或其两种及以上的混合物。
[0028]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纺丝顺序为:先纺混合层,后纺合成聚合物层;或先纺合成聚合物层,后纺混合层;或先纺混合层,然后纺合成聚合物层,最后再纺混合层。
[0029]优选的,步骤2中,静电纺丝的参数为:纺丝电压为5

30kV,纺丝液推进速度为0.1

5mL/h,接收距离为5

50cm。
[003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天然/合成高分子组合物在制备仿生器件中的用途。
[0031]优选的,所述仿生器件为封堵器阻流膜、人工小血管、心肌补片、伤口敷料或组织工程支架。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由天然聚合物和合成聚合物构成的组合物,通过改进天然聚合物和合成聚合物的复合方式,利用(天然聚合物和合成聚合物的)混合层与合成聚合物层的复合,得到了一种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生物相容性、细胞亲和性、稳定性、机械性能和加工性
能等性能的复合材料,满足封堵器阻流膜的应用需求。
[0033]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天然聚合物和合成聚合物的复合材料无法兼顾二者优点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0034]显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0035]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备封堵器阻流膜的天然/合成高分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天然聚合物1

5份、合成聚合物1

5份;其中,天然聚合物选自蛋白质、多糖或其混合物;合成聚合物选自聚乳酸、聚己内酯、聚羟基乙酸、聚乳酸

己内酯共聚物、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聚对二氧环己酮或其两种及以上的混合物。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质选自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弹性蛋白、纤连蛋白或其两种及以上的混合物;所述多糖选自透明质酸、肝素、甲壳素、壳聚糖或其两种及以上的混合物;所述合成聚合物的分子量为10

1000kDa。3.一种封堵器阻流膜,其特征在于:它由1

2个混合层和1个合成聚合物层构成;所述混合层是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然/合成高分子组合物制成;所述合成聚合物层是采用如下合成聚合物层原料制成:聚乳酸、聚己内酯、聚羟基乙酸、聚乳酸

己内酯共聚物、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聚对二氧环己酮或其两种及以上的混合物。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堵器阻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层的厚度为10nm

100μm,所述合成聚合物层厚度为1μm

10mm。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堵器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兵傅代华杨立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